首页 > 女生言情 > 算命老太逃荒成女帝 > 第145章

第145章(2/2)

目录

站在朝上的都是人精,谁听不出来?

但他们还不好发表反对意见,因为女帝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在宫女宣读之后,便赞了句“探花果然见识非凡”。

之后便以自己举例,当初起家之时,她不仅要与当时的许县令,现在追封的启国公以及宰相时常商议大事,偶尔还需要去军营监督练兵。

难不成她也是不检点之人?

这谁敢说?

众人也算是明白了圣意,官衙中人虽对三位女大人还有微词,但也不敢过于明目张胆。

徐秀越知道自己不可能凭一己之力给她们铺就平坦大道,大方向她把住了,剩下的就要她们自己打拼了。

女官的存在,虽不至于让天下女性瞬间有质的改变,但一些书香世家或是高门大户的女子,已经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想法。

而在民间,一些疼女儿的人家,也耐不住女儿的请求,请了先生,想着取个功名也没坏处。

同年,第一批土豆种植收获了,百姓们简直喜极而泣,那样多的产量,今年,总算不用再饿肚子了。

不少百姓在收成当日自发跪地口呼万岁。

什么政治、什么周朝、什么正统,他们不懂,但他们知道,新来的这位女帝,能让他们填饱肚子。

徐秀越的拥护声在此达时到了顶峰,元朝也因此愈发稳定。

不过徐秀越还是小瞧了自己的号召力,或者说小瞧了古代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何况,她是一位救黎民于水火的开国皇帝。

女帝有了女官,大部分百姓们,开起玩笑就说以后家里的婆娘惹不起了,虽说是玩笑话,说的多了,便深入了人心。

而女帝鼓励女子读书,有些上媚的家族,许是为了讨女帝的欢心,言说家中娶媳,得是有个功名在身的,能管家不说,下一代也能从肚子里就沾沾那书香气。

虽说还有一些愤女的书生扬言三从四德才是女子该有的品德,绝不会娶进过男人堆、上过考场的女子,但备不住人以稀为贵。

全元朝就那么些个考上功名的女子,但想要娶有功名女子的人家却有许多,就算时局不清,不敢给家中长子求娶,次子娶了,也没甚坏处。

于是便显得这些考取了功名的女子好嫁,且好高嫁。

因此百姓中有些家底的人家,兴起了一股女学热。

虽然徐秀越让女子读书科举并不是为了让

她们好嫁,但至少能推动女学,她便暗中鼓励了这种做法,提拔了几位娶了功名女子的官宦子弟。

当然,她是不会直接鼓励这种行为的,毕竟她想要的,是女子能在朝中、各行各业站住脚跟。

虽说嫁人也没什么不好,但她所处的这个时代,最需要做的是提高女性的社会属性。

渐渐的,元朝成为了近千年以来最为奇怪的国度。

女子上街经商,女子上书院读书,女子为官,女子当兵维护治安……

走在大街上的女子,并不像其他朝代一样,或是纱巾遮脸,或是低头脚步匆匆。

这里的女人大大方方的上街,声音爽朗的与人交谈,似乎与男子也没甚区别,只不过对于男子恶意调戏女子一类的,惩罚极重。

甚至有不少女子因着听说了元朝的神奇,从后周迁居而来。

元朝四年,徐秀越向后周发出了通告,直言她入主京城,才是正统,希望他们可以归还玉玺。

后周自然不会乖乖听话,当即驳斥了徐秀越的通告。

两方的小鼓摩擦一直未断,而大战终将开启。

双方第一战,徐秀越打的是当初投靠成王的西边诸府。

这一战徐秀越准备充足,这几年的研究重点便集中在□□火炮上,此时元朝军队中,已经有了百架火炮,千把□□,外加连弩等战争器具多不胜数。

在科技的降维打击之下,徐秀越赢得毫无悬念。

但徐秀越知道,只有先进武器上的压制并不足以取得最终胜利,只看现代战争便知道,她更需要人心。

兵士们被严格管控,勒令不许惊扰百姓,徐秀越每纳入一城,便会改善当地民生。

打完了西边,徐秀越开始打东边。

这两侧都是成王后来才纳入版图的,归属心以及防备必然弱于后周的中心区。

本以为东边会同西边一般,经过多场战斗才能胜利,不成想元朝军队行至不久,东边几个府城的百姓就反了。

他们主动打开大门,迎接元朝军队进入。

接到消息的徐秀越在看了上书的折子之后才明白,东边因为连年战乱,比西边或是中间稳定时间更短,虽说如今稳定了几年,但赋税却没有减轻,百姓几乎已经要食不果腹。

听闻元朝的百姓有那个什么土豆可以种植,冬□□廷还会贱卖棉花给百姓过冬,于是心一狠,反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