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算命老太逃荒成女帝 > 第138章

第138章(1/2)

目录

第138章

选择向西扩张, 徐秀越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南边成王正在跟东边,互相消耗兵力,徐秀越这时候出头, 很容易把对方关注拉到自己身上, 得不偿失。

而若是固步自封,虽说能发展地方经济,但等各地打完了仗,地盘扩大就会盯上他这个小势力, 太过被动。

西边缘是几个府城的联合,据走商带来的消息, 那边的几位知府是以兄弟相称,以大哥为尊。

这样的结义模式,虽说在一开始很容易接受,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各自为政, 内心并不团结,很容易分崩离析。

而促使徐秀越做出决定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玉玺所在。

叛军入主皇城,残杀皇嗣也是为了逼问玉玺所在。

玉玺虽然只是一个大印, 但在古代人民心中, 就是天命所归的标志, 而叛军无论如何都没有拿到玉玺, 也正是天下人攻讦的一个重要点。

听闻当初这玉玺被西边的一个将领带走, 现在应当是流落在了西边势力手中。

九皇子加玉玺在手, 徐秀越也可以称一句天命所归了。

然而战争不是说发动就发动的,譬如成王东征说的就是为兄报仇, 得有理由,大面上说的过去才行。

徐秀越先给西边的势力写了一封信,其中言明九皇子所在,另外各位尚书太傅也已入城,自己有重新组建朝廷,拥护九皇子上位的意思,请西边几位知府大人,前来商议。

直接让人家将城池拱手相送,那太过直接,邀请几人前来商议,就是委婉的说法。

徐秀越已经做好了得到拒绝或是不回应的准备,然而她却收到了一封回信。

信里的意思很明确,直截了当的询问徐秀越,是否真的会拥护九皇子,若当真拥护,他们便投入九皇子麾下,若是想自立为王,他们也不是傻子,不会白白便宜了徐秀越。

这一场道德高地的战争。

徐秀越知道,要想得到最终的胜利,这一场战绝不能输。

背地里你可以为了活命抛妻弃子、小人行径,但大面上,一定要站在正义的一方,不然则只会被天下人嗤笑,凡有志之士皆羞于与之为伍。

古人对名声看的极重,有时候宁愿饿死,也不愿意留下千古臭名。

徐秀越提笔,用她练得初具雏形的字体回了信,告知他们只要玉玺送回,她立刻便会让九皇子登基。

徐秀越说的可不是奉主,而是登基,奉主日后可以找各种借口拉九皇子下位,但登基就是一朝皇帝,除非九皇子身死或者让位,都不能反叛,否则便是叛贼。

便是让位,也不是件易事,是要经过整个朝廷同意的。

徐秀越不仅跟西边的人说了,还回家跟太傅将话说了一遍,太傅闻言连表情都控制不住了,问了三遍“当真如此”,都得到了徐秀越的肯定,这才相信。

当天,太傅便将口风透给了城内的保皇党们,一应纷纷写信向西边劝降。

有的讲情、有的讲理。

这一场书信劝降也是在各地传的沸沸扬扬,因此又吸引了一批人前来府城。

这些人有的是觉得投靠正统以后能当官,有的则是觉得徐秀越这边地盘虽小,但看起来势力却大,还在发家,说不定能进来分一杯羹。

西边沉寂了一段时日后,回了信。

信是写给徐秀越一人的,只说玉玺应在京城,不在他们手中。

看到信的太傅一脸失望,徐秀越则是早知会如此的样子,看了一眼太傅大人,提笔将太傅的怒气一同宣泄到信中。

这一次,徐秀越没有委婉,而是指名道姓的描写了当初上京抗贼时,西边的哪个统领拿了玉玺,走的哪个门离开,最后质问他们,此时推脱说玉玺不在手中,是不是有不臣之心?

关于玉玺所在,民间早就传的沸沸扬扬,指向都是西边势力,而徐秀越将信发出的同时,也将信中所写的细节一并传扬出去。

所谓三人成虎,这一下,他们就是没有,也是有了。

西边没有再回信,或许是因着流言甚广,无从辩驳,只能不回应以回应,也或许是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徐秀越也不急于一时,就算真的要玉玺,她也得给人家一点时间找找不是?

最着急的当属太傅大人。

每隔三日,太傅便会亲自来衙中求见,询问西边是否回信,春天本就容易上火,这些日子,徐秀越眼瞧着太傅嘴角起了三个水泡。

徐秀越有些被太傅的忠心感动了,有些人,即使他是你的对手,或者与你的目标相悖,但仍值得尊敬,说的就是太傅这样的人吧。

他所为的,不是自己的地位权势,只是单纯的一种忠君的信仰,坚持的也是他自己的君子之道。

徐秀越都不忍心告诉他,自己其实从一开始,等的就是西边的拒绝。

太傅大人连着来了一个月,似乎也明白了事不可为,长叹一口气后,道:“便是没有玉玺,也可先让九皇子正名。”

徐秀越看向他,也不隐瞒自己的意思,直接道:“这一城一地,都是我所建设,为何要拱手送与一幼儿?”

“那可是先帝遗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