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408章 要先让那些人知道自己是多么愚蠢

第408章 要先让那些人知道自己是多么愚蠢(1/2)

目录

两个百骑卫士垂手立在老槐树下,看着温禾低头沉思,连大气都不敢喘。

过了约莫半炷香的时间,温禾终于缓缓抬头,眼神里的疑虑褪去,多了几分果决。

“我先入宫见陛下,你们在宫门外等候,切记不可声张,免得打草惊蛇。”

他心里清楚,河北士族豪族盘根错节,想一次性铲除绝无可能,眼下最有效的办法便是以利诱之。

用新粮种的高产利益撬动底层农户,让农户主动要求推广粮种,再借农户的需求压制豪族。

而如今的混乱局势,也并非全是坏事,豪族能用民愤对付魏征,他同样能用民愤反击,只是那些被蛊惑的农户,免不了要多受些委屈。

“属下遵令!”

两个百骑卫士连忙躬身应下,挺直脊背站在原地,目送温禾离去。

温禾快步返回温家庄,换上一身藏青色锦袍,又找到李承乾,简单交代了春耕收尾的事宜。

“我入宫议事,你们几个再种一亩地就回去,别偷懒,等我回来检查。”

李承乾连忙应下,不过看着温禾离去的背影,他不禁有些担心。

随即,温禾便与百骑卫士一同策马赶往长安城。

他们一路疾驰至玄武门,守卫见是温禾,又有百骑卫士随行,无需通传便直接放行。

此时的两仪殿内,气氛却压抑得让人窒息。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下方站着三省六部的几位重臣,所有人都低着头,没人敢先开口打破沉默。

“他们这是想在河北建一个国中之国?”

李世民的声音突然响起,语气平静,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粮食定价、盐铁管控,若是日后都由他们了算,那河北道还是大唐的吗?他们日后还认朕这个皇帝吗?”

在场的重臣都明白,陛下这已是怒到了极致。

河北豪族联合士族抵制新粮种,甚至煽动农户围堵官府,本质上是在挑战朝廷的权威。

若是此次退让,日后河南、山东等地的势力必然纷纷效仿,大唐的统治根基都可能被动摇。

这些人怕是都嗅到了陛下要对突厥动手。

所以才敢趁火打劫啊。

可是他们却忘记了,如今的陛下当初可是敢以三千兵马冲击三十万大军的雄主。

这皇位上坐着的已经不是那个庸碌老迈的太上皇了。

“陛下息怒。”

站在大殿正中的崔敦礼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却带着几分辩解。

“河北各家豪族并非有意对抗朝廷,只是担心新粮种产量过高,日后谷贱伤农,反而害了百姓。”

“他们此举,也是为陛下深思熟虑,若是不加以制衡,只怕农户生计更难维持。”

“得倒是冠冕堂皇!”

窦静猛地出列,额头青筋暴起,指着崔敦礼怒斥。

“崔舍人,难不成我民部在你眼中只是摆设?朝廷自有调控粮价的章程,何时轮得到地方豪族私设定价?今日他们敢在河北私定粮价,明日是不是十道之地都能各行其是?到时候你让陛下置于何地?让朝廷置于何地?”

崔敦礼面不改色,对着窦静躬身一礼,依旧固执己见:“臣以为,此乃缓兵之计,如今河北民心不稳,农户拒绝新粮种,皆是豪强暗中抵制,若是强行镇压,只会激化矛盾。”

“正所谓‘欲取之,必先予之’,不如先许豪族些许利益,稳住局势再。”

“荒谬!”

长孙无忌赫然出列,厉声呵斥。

“今日割一城之利,明日让一地,长此以往,与卖国何异?河北乃大唐重地,若是向豪族妥协,日后朝廷威严何在?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陛下?”

这种话崔敦礼不敢接,只能低下头,双手攥紧朝服下摆,不再话。

大殿内再次陷入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世民身上,等着陛下做最后的决断。

“此事,是博陵崔氏主导,还是清河崔氏主导?”

就在这时,李世民突然开口,目光锐利地盯着崔敦礼,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这已经是诛心了。

陛下难不成是动了杀心?!

崔敦礼脸色骤变,连忙躬身道。

“启禀陛下,臣所为皆出于公心,全为大唐社稷,与家族无关!”

“河北民心不稳,开始之时本该以民为本,应当由下至上,可魏公却强行施展,才让那些豪族有了可趁之机。”

崔敦礼不敢抬头,硬着头皮辩解。

“臣并非指责魏公,只是如今局势危急,若是无士族从中调和,只怕要误了今年的春耕,臣以为,由下至上的‘下’,当是河北豪族,只要拉拢了他们,农户自然会顺从。”

这话一出,大殿内的重臣们虽未言语,却大多默认了这个逻辑。

在他们的认知里,所谓的民,从来都是指有势力、有地位的豪族士族。

至于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庶民,不过是可以随意支配的工具,根本算不上“民”。

李世民盯着崔敦礼,眼神愈发深沉,大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似乎想做出妥协:“罢了,此事……”

他正要话,却见大殿外突然出来一个内侍。

那内侍垂头站立,只等李世民话音戛然而止,才行礼道:“启禀陛下,高阳县伯求见。”

温禾?!

听到这个名字,两仪殿内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个时候,他来作甚?

方才见李世民有意妥协,崔敦礼本已悄悄松了口气,可听到“温禾求见”四个字,他的心猛地一紧,指尖瞬间攥紧了朝服下摆。

‘不是他最近都在城外休沐,不管朝中之事了吗?’

崔敦礼暗自嘀咕,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

‘难不成是因为百骑?可这次去河北随行的是许敬宗,和他温禾并无干系啊……’

他越想越紧张,却只能强行压下心底的慌乱。

此次河北各方势力联合向朝廷施压。

正是算准了温禾没有参和进来,而许敬宗行事冲动易被牵制。

可若是温禾真的掺和进来……

‘若温禾当真插手,博陵崔氏必须尽快抽身,否则恐引火烧身。’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便在崔敦礼心底扎了根,他甚至有种直觉,只要温禾开口,河北的局势便会彻底转向。

就在他心绪不宁时,殿外传来了温禾的声音:“臣温禾,拜见陛下。”

“免礼。”

李世民沉着脸点头,目光在温禾身上,语气带着几分试探。

“这几日你不是都在城外温家庄耕种吗?今日怎的有空入宫了?”

大殿内的重臣们纷纷看向温禾,目光各异。

长孙无忌眼眸微眯,显然在揣测温禾的来意。

阎立德和李靖轻轻摇头,隐晦地示意他别多管闲事。

窦静则不停朝他使眼色。

温禾迎着众人的目光,扬起嘴角一笑。

“启禀陛下,微臣听闻河北道之事,寝食难安,便马不停蹄赶进宫来,想为陛下分忧。”

这话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脸不信。

全长安谁不知道,高阳县伯最是爱偷懒,每日不睡到日上三竿绝不起来,还寝食难安?

怕不是闲得发慌,想来凑个热闹。

李世民也轻哼一声,语气带着几分嘲讽。

“朝中百官在此,两仪殿内皆是重臣,难道朕还需要你一个孺子来分忧?”

温禾抬眸看向他,眼神分明在“你让我分忧的还少吗”。

那模样看的让李世民都忍不住暗自腹诽,却半点不心虚地岔开话题。

“你许久没入宫,皇后前些日子还念叨你,不如先去万春殿问安吧。”

这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你别插手河北的事,赶紧走。

窦静本想站出来为温禾话,可刚开口“陛下,既然高阳县伯来此,不如让他……”。

便对上李世民骤然凌厉的目光,他心头一震,瞬间明白过来。

陛下是怕温禾卷入河北的复杂局势,毕竟那里牵扯太多士族势力,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更大乱子。

窦静只能讪讪地退了回去,不再多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