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掉马进行时42(2/2)
她乖乖松手,心想总算把人哄好了。
钟离靖优雅地切肉,速度却很快,把几条兔腿和两块精肉切好,拿事先洗净的芭蕉叶包了好几层,感到不烫手了才交到她手上,他自己吃就没那么讲究了,拿着串肉的棍子直接啃。
这时节的兔肉贴了膘,肉质鲜嫩肥美,火候正好,调料用量恰恰合适,入口鲜香,足以和酒楼里的相媲美。
师琳吃了腿和一块精肉就打住了,把没动的另一块肉喂到他嘴边,他就着她的手吃完。
解决掉早饭,天色依然昏沉。
一只信鸽飞来,扑腾着翅膀停在他肩上。
钟离靖取下鸽子腿上的信筒,放飞鸽子,展开信纸,说道:“是十七哥的消息。”
师琳挨着他一起看信。
容王的写信风格和舒樱很相似,有文言文那味,短短几行字就囊括了好几件大事。
他首先关心钟离靖的伤势,表达对他的关怀和思念;然后说了些朝堂上的变动,目下很多大臣纷纷上奏要立太子,经过漕粮一案,文武百官对他较为推崇,奇怪的是启王对此表现得一点也不在意,仿若放弃了竞争太子之位,可是以他的性格断不可能放弃,所以他觉得很奇怪。
最后,容王说临国北甸陈兵边境,两国已经打了几仗,北甸将士骁勇善战,虞国被打得措手不及,先是吃了几场败仗,后胜了一场。
他休整兵马,提议敌不动我不动,等粮草到了再说。
可皇帝认为乘胜追击有利于重塑军心,不顾朝臣劝阻,下令进攻;现在第二批粮草尚未到达驻军之地,前线的粮草撑不过几天,他总有不祥的预感。
钟离靖将信纸扔进火里,眉宇紧锁:“看来朝廷不久又会征兵,百姓又要受苦了。”
皇帝昏庸,又是刚愎自负的性子,让虞国吃了很多次没有必要的败仗,白白死了几万人。
无论是胜是败,朝廷都会下令抓壮丁补上死伤的空缺,很多人家里,丈夫和儿子一个个被抓走,再也没回来,最后剩下十一二岁的小儿子,不久也被新一轮征兵抓走了。
家家户户老弱妇孺占多数,劳动力跟不上,赋税又十年不减,百姓活不下去,国库一年比一年吃紧,虞国从强国之首一步步变成了如今的样子,哪个国家心情不好就来踩一脚,这一“脚”下去是不值钱的成千上万的人命。
越穷越弱,弱了就会挨打,打不过就变得更穷,循环反复。
可怜很多百姓连糠都吃不起,碰上灾荒之年,田里的草无根、山上的树无皮,皇宫里倒是不受太大影响,表面做个节俭的样子,仍然日日靡衣玉食。
数代明君兢兢业业积累起来的富强,毁于一代昏君手里。
要不怎么说当今皇帝昏庸得令人发指呢。
师琳的心情同样很沉重,一是为受苦的百姓,二是为钟离靖。
原剧情里,他的死就和这次的战事有关,不久后容王会上前线督军,启王很快追上去,设计让容王只带了一队黑羽军进到益城里,中了启王的计谋。
原著中的“钟离靖”带领一批江湖义士和陆宁赶去救援,陆宁等人被钟离辉祎和钟离清拖住,他只好先孤身进城打探情况,及时救下了险些丧命的容王,而后凭着过人的武艺打退了一波又一波敌兵。
对方近不得他身,连箭都放了七七八八,他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欲把容王带到城门口。
陆宁等人一边应对钟离父子,一边破门,可以说是在两败俱伤的情况下才堪堪打开城门一条缝,而且随时都会被启王的人打过来重新合上。
城门内,启王召集全部弓箭手,下令放所有剩下的箭。
离城门还有一小段距离,“钟离靖”已经力竭,两个人一起是走不掉了,他一掌把容王推到城门外,陆宁眼疾手快地接住。
与此同时,“钟离靖”胸口中了一箭,并且下一刻右腿又中了一支,他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在箭雨中合上城门,堵在门口阻挡城内的人去拦截,但他成了靶子,一箭再一箭,直到浑身插满箭矢,鲜血流了一地……死不瞑目。
他惨死后,还要被启王吊在城门风吹雨淋警示三日。
师琳很少会回忆这段剧情,和他在一起后,更是不愿意想起。
她盼着那个时刻的到来,又恐惧它的到来。
眼下不管她愿不愿,这一劫如期而至。
师琳把颤抖的手负到身后藏起来,冷静地说:“启王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不得不防。”
钟离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不知道他有什么打算,不过有你父兄相助,他就如虎添翼。”
她扯上他的袖口,朝他笑了笑。
“想必伯母已经告知伯父你就是银面侠了,我们要不要趁热打铁去找伯父谈一谈,让启王也失去伯父的倚仗呢?”
启王文有沈密,武有钟离辉祎,左膀右臂都是文武两派的魁首,目前沈密被张锦连累在家中坐冷板凳,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如果他们把钟离辉祎策反,那就再好不过了。
钟离靖正想到这事,没想到她先提了出来,不是很乐观地说:“只怕没那么容易。”
他劝了父亲那么多年,毫无成效。
“再去试一试?以银面侠的身份。”师琳不想放弃。
钟离靖正有此意,心道真是心有灵犀。
他灭了火堆,牵着她出怀慈寺,快马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