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 第504章 播种未来

第504章 播种未来(1/2)

目录

雾江的波涛载着时光流淌,江泉的画卷日新月异。绿色产业根基渐稳,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市治理愈发精细……当下的成就,如同一棵大树已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然而,在市委书记周海洋和市长秦风的战略棋盘上,弈棋从不局限于眼前的一城一地。他们的目光,早已越过当前的增长曲线,投向了更为遥远、也更为关键的地平线——那将决定江泉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竞争力的下一轮产业变革浪潮。在巩固既有优势的同时,能否抢先布局未来产业,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一道关乎长远、考验魄力的新考题。

一个春意盎然的下午,秦风收到了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电子邮件。发件人是他多年前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结识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李明哲教授。邮件中,李教授除了例行问候,更多是分享了他对全球前沿科技发展趋势的最新观察:

“秦风市长惠鉴:……近期生成式AI技术突破频现,其颠覆性影响将远超互联网革命。生物科技与信息技术融合(Bio-IT)亦呈加速之势,精准医疗、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前景无限。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窗口期正在打开,未来十年,城市乃至国家的竞争格局,将取决于今日在这些前沿领域的布局与投入。听闻江泉近年转型成绩斐然,欣喜之余,亦盼贵市能把握先机,在新赛道上抢占一席之地。机遇稍纵即逝,望慎思之……”

这封邮件,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秦风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他站在办公室的巨幅江泉地图前,手指缓缓划过那些标注着光伏产业园、大数据中心、生态廊道的区域,这些都是过去几年奋力拼搏的成果。但李教授的话提醒他,满足于现状,或许意味着在未来竞争中掉队。

当晚,秦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让司机开车在城市里漫无目的地转了一圈。他看了高新区灯火通明的厂房,看了雾江边悠闲漫步的市民,也看了老城区那些仍在等待改造的角落。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油然而生:“今天的产业,是明天的饭碗;未来的产业,是后天的希望。” 江泉,必须开始为“后天”播种。

第二天一早,秦风带着李明哲教授的邮件和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周海洋书记。在周海洋简朴的办公室里,两位江泉的掌舵人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

“海洋书记,这是李明哲教授的邮件,您看看。”秦风将打印好的邮件递给周海洋,“他的话,让我很有触动,也很受警示。我们这两年多,主要精力放在了‘补课’和‘转型’上,解决了眼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但对于代表未来的方向,我们的布局还不够清晰,投入还不够坚决。”

周海洋仔细阅读着邮件,眉头微蹙,陷入沉思。良久,他放下纸张,目光锐利地看向秦风:“李明哲教授是权威,他的判断很有见地。你的担心,也正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十四五’规划即将过半,我们是该着眼‘十五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了。不能等现在的动能衰减了,再去仓促寻找新的动能,那样会非常被动。”

他走到窗前,望着市委大院内的苍松翠柏,语气坚定:“江泉的未来,不能只靠光伏、文旅这些现有产业。我们必须要有能代表未来、引领时代的硬核科技产业!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这些都是国家战略方向,也是未来竞争的主战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力必不唐捐’的执着,哪怕前期投入大、见效慢,也要坚定不移地去做!”

秦风深受鼓舞:“书记,有您这个态度,我就有信心了!我建议,我们尽快召开一次务虚会,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明确将布局未来产业提升到城市核心战略层面,启动前期研究和规划工作。”

周海洋点头同意:“好!你牵头准备。务虚会要开得务实,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重点讨论清楚:我们有什么基础?要重点发展什么?具体怎么干?”

几天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务虚会在市委党校举行。与会者除了市委常委、市政府领导,还特意邀请了省内外几位相关领域的院士、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代表。会议主题鲜明:“面向未来十五年:江泉市产业发展战略前瞻”。

会议开始,秦风首先抛砖引玉,引述全球科技趋势和李明哲教授的观点,阐述了布局未来产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坦诚地表示:“今天请大家来,不是来唱赞歌的,是来泼冷水、敲警钟、找方向的。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江泉现有的产业优势,可能在未来的技术变革面前变得脆弱。未雨绸缪,刻不容缓。”

然而,他的开场白刚落,质疑和担忧的声音便接踵而至。

常务副市长刘玉凤首先表达了谨慎的态度,她负责财政,考虑问题更为现实:“秦市长、周书记,各位专家,我完全同意布局未来的必要性。但现实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这些领域,研发投入巨大,不确定性极高,堪称‘烧钱’的无底洞。我们江泉的家底还不厚实,民生支出、基础设施建设等刚性需求压力很大。如果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这些远景项目上,会不会影响当下的民生保障和必要发展?这个风险,我们需要认真评估。”

一位资深的经济学专家也提醒道:“未来产业方向的选择,风险极高。很多城市一窝蜂搞AI、搞生物医药,最后可能沦为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真正能脱颖而出的凤毛麟角。江泉需要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切入点,避免盲目跟风。”

面对这些切实的担忧,秦风没有回避,而是引导大家深入讨论。受邀参会的一位人工智能领域院士发言:“刘市长的担心很实际。但布局未来产业,不等于就要市财政砸锅卖铁。关键是营造生态,比如设立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吸引顶尖人才,出台精准政策鼓励创新应用。政府的角色是‘筑巢引凤’,而非‘包打天下’。”

一位从深圳来的生物科技企业创始人分享了经验:“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不是规划出来的,是‘冒’出来的。政府要做的,是宽容失败,鼓励试错,提供最适宜创新的土壤。比如,可以在医疗数据开放、临床实验审批等方面先行先试,吸引研发机构落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