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 第492章 借 势 乘 风 破 浪 行

第492章 借 势 乘 风 破 浪 行(2/2)

目录

二是现有铁路线路的电气化改造和班次加密。提升货运和客运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江泉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与东部邻市清源市就共建“旅游风景道”进行洽谈,计划将雾江生态廊道与清源市的山地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与北部工业市龙口市探讨建立“产业合作园区”,承接其部分转型中的配套产业。

这些交通互联互通项目,看似是基础设施建设,实则是区域经济血脉的疏通,为更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市场统一扫除了障碍。

有了交通网络的支撑,产业协作便有了落脚点。秦风避免与省城在金融、总部经济等领域正面竞争,而是聚焦自身优势,寻求互补。

绿色产业协同方面: 利用省城高校科研资源密集的优势,推动江泉的企业与省城大学、研究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江泉提供应用场景和产业化基地,省城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同时,积极吸引省城的风投基金关注江泉的绿色科技项目。

生态共建方面: 牵头提出“雾江流域生态补偿和协同治理机制”方案,建议由省里协调,建立下游受益地区对上游生态保护区(江泉)进行横向财政补偿的机制,并联合开展跨境污染联防联控。这一方案得到了省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市场共享方面: 组织江泉的绿色农产品、特色手工艺品等,利用省城庞大的消费市场,通过设立直销点、入驻大型商超、开展电商合作等方式,打通销售渠道。同时,积极宣传江泉的文旅资源,吸引省城市民前来休闲度假。

在秦风的推动下,江泉高新区与省城高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产业信息共享、企业交流、人才互动等方面加强合作。一些省城的企业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江泉,考察投资环境,寻找合作机会。

经过数月的努力,区域协同战略开始显现初步成效。

省发改委已将“江岚快线”列入重点前期项目清单,启动可行性研究。

与清源市共建的“江清生态旅游带”规划完成初稿,开始沿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数家省城的科技企业与江泉本地企业达成了技术合作意向。

来自省城的游客数量明显增长,周末的雾江边,时常能看到省城牌照的车辆。

更重要的是,在省级层面的各类规划、政策文件中,江泉的定位和项目出现频率显着提高,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倾斜。

然而,秦风非常清醒。在一次区域发展研讨会上,他对同事们说:“区域协同是长期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目前只是打开了局面,打通了最初的关节。更深层次的协同,比如要素自由流动、市场规则统一、公共服务共享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合作中必然有竞争,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时刻保持我们的特色和竞争力,是对我们智慧和定力的长期考验。”

借势乘风,破浪前行。江泉这艘航船,在奋力进行内部革新的同时,也开始将缆绳系向更广阔的海洋,在区域协同的大潮中寻找新的动力和机遇。这一步棋,不仅关乎江泉当下的发展,更决定着其在未来区域格局中的长远地位。前路漫漫,但方向已明,航道已通,唯有坚定前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