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抗战:这个小孩有点冷 > 第546章 非常之时

第546章 非常之时(1/2)

目录

缅北,“龙吟”航天指挥控制中心。

主大厅内灯火通明,却弥漫着一种不同于以往任务时的紧张氛围。

巨大的主屏幕上,不再是星空轨道图,而是显示着来自高空侦察卫星实时传回的监控画面。

画面中心,是那片位于北米内陆荒野深处的、看似普通的建筑群。

胡力抱着双臂,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站在总控台前,眉头紧紧锁死,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屏幕,看清那隐藏在钢筋水泥之下的所有秘密。

屏幕上的图像经过高清增强处理,清晰度极高。

可以看到,那片建筑群被分割成数个功能区,外围是严密的双重铁丝网和了望塔,内部道路规划整齐,但车辆和人员活动显得异常稀少,透着一种诡异的宁静。

几个巨大的、拥有厚重穹顶的厂房式建筑尤为显眼,其通风口的规模和结构异于寻常工厂。

更远处,还能隐约看到巨大的冷却塔和输电设施,粗大的电缆如同巨蟒般埋入地下。

屏幕一侧,数个数据窗口正在飞速滚动刷新着令人心悸的信息。

多光谱成像分析:区域地表温度异常偏高,热点分布与疑似反应堆及同位素分离厂位置高度吻合。

伽马射线光谱监测:持续检测到U235特征衰变谱线,浓度呈上升趋势。

中子通量间接测算:数值波动异常,推断存在持续核裂变链式反应,低级别,为试验堆或临界装置。

大气微粒采样(远程激光光谱):检测到极微量K85等裂变产物,扩散模式和当地风向吻合。

电力消耗监控:该区域近三个月平均负荷峰值达 850兆瓦,波动特征符合U浓缩工厂运行模式。

每一项数据,都像一把重锤,敲在胡力和在场所有知情技术人员的心上。

“能估算出他们的分离功单位吗?”

胡力声音低沉,问向身旁一名紧盯数据屏幕的首席分析师赵峰。

赵峰推了推眼镜,手指在辅助终端上快速敲击了几下,调出一个复杂的模型。

“团长,根据其能耗峰值和持续时间反向推导,保守估计,他们的气体扩散厂月分离功可能在5000-8000之间。”

“这个效率…虽然远低于我们的技术,但如果他们已经运行了不短的时间,并且原料充足的话,积累足够武器级高浓U的速度…会比我们之前预想的更快。”

“生产线呢?”

胡力继续追问,目光依旧死死盯着屏幕。

另一名负责反应堆分析的技术员李静接口道。

“从热信号和中子通量特征看,他们至少有一座小型石墨反应堆或重水反应堆在运行,功率不大,主要用于辐照U棒生产239。”

“但提取的化学后处理厂…卫星看不到地下部分,不过从外围设施的规模和排水量分析,其处理能力恐怕也不容小觑。”

胡力沉默了片刻,指了指屏幕上那个最巨大的穹顶建筑。

“这里呢?这个建筑的防护级别最高。”

“根据结构分析和热源判断...”

赵峰凝重地说道。

“这里很可能是他们的总装车间,或者…临界实验装置所在地。”

“我们监测到的最强烈的辐射信号源,就位于这片区域地下。”

所有证据都指向那个最不愿看到的结论。

胡力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了几下,最终又缓缓吐出,带着一种无奈的沉重。

他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尽管他带来的蝴蝶效应让许多事情发生了变化,甚至在他某些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个进程。

但历史的巨大惯性,或者说蘑菇原理本身的“必然性”,还是让米酱走上了这条路,并且速度远超他最初的乐观估计。

好在…他并非毫无准备。

猛地睁开眼,胡力的眼神重新变得锐利且坚定。

他转身大步走到旁边的保密通讯台,拿起那部红色的加密电话,毫不犹豫地拨出了一个号码。

电话很快被接通,对面传来了张德辉沉稳的声音。

“喂?”

“张叔,是我,胡力。”

胡力的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是时候了,执行‘惊雷’计划,时间就定在三天后,上午八点整。”

电话那头的张德辉明显沉默了一下,显然他也被这个突然的决定弄得有些错愕。

因为这个计划虽然是早已制定好的预案,但具体执行时间一直悬而未决,等待着合适的时机。

“惊雷”计划是最高等级的绝密,张德辉自然知道其内容,但他还是忍不住确认道。

“小力,这么急?而且…你不会是故意针对沙联的吧?”

“他们刚刚再次确认了发射卫星的最新时间,也是三天后。”

这回轮到胡力愣了一下。

“沙联?三天后?发射卫星?”

他这几天忙的焦头烂额,一直在持续“创作”中,还真没关注这方面的消息。

“这个我真没注意,只能说是巧合,他们运气不好撞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