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双医灵兴学传医道,地脉动觉醒承使命(2/2)
他边说边演示,将青铜片放在圣火盏旁加热,待青铜片微微发红,用青铜锤轻轻敲打,调整形状;又将银针小心翼翼地嵌入仪盘,用墨家 “融气术” 将针尾与导气结焊接在一起 —— 只见他指尖泛着淡金,轻轻触碰银针与导气结的连接处,青铜瞬间融化,完美结合,没有丝毫缝隙。
学子们围在周围,有的认真记录步骤,有的模仿着加热青铜片,有的则在纸上绘制仪盘图谱,医器房内充满了 “叮叮当当” 的工具碰撞声与 “滋滋” 的青铜焊接声。赵谦从小学习传统医理,对墨家机关术一窍不通,加热青铜片时,要么温度不够无法塑形,要么温度过高将青铜片烧变形,尝试了几次都失败了,不禁有些沮丧,放下手中的工具,皱着眉头叹气。
灵枢注意到赵谦的窘境,走到他身边,拿起青铜片与圣火盏,语气温和:“赵谦,别急。墨家融气术看似靠力量,实则靠心神 —— 加热时,需将内力集中在指尖,通过指尖感应青铜片的温度,而不是靠眼睛判断。你试试,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青铜片的变化,当它微微发烫、有柔软感时,就是最佳塑形时机。”
赵谦按灵枢的指导,闭上眼睛,将指尖放在青铜片上。片刻后,他感受到青铜片传来的温热与柔软,立刻拿起青铜锤轻轻敲打。这一次,青铜片顺利塑形,边缘整齐,没有丝毫变形。他睁开眼睛,激动地举起青铜片:“灵枢先生!成功了!我做到了!”
灵枢笑着点头:“很好!记住这种感觉,机关术与医理一样,都需要用心,而非只用手。”
另一边,素问带着另外五十名学子在讲堂教授《阴阳辨症录》的第一节课 —— 试毒叶辨症。讲堂中央的楠木案上,摆放着五个陶碗,碗中分别装有不同浓度的戾毒样本,旁边放着数十片新鲜的试毒叶。素问拿起一片试毒叶,放入第一个碗中,片刻后,叶片泛出淡绿:“诸位请看,试毒叶泛绿,说明此样本为轻症戾毒,患者多表现为头晕、乏力,脉气平和,可用香薰疗法配合清淡汤药调理。”
她又将试毒叶放入第二个碗中,叶片泛出深绿:“此为中度戾毒,患者会出现身体泛绿斑、体温偏低的症状,脉气微弱,需服用‘道墨融贯祛戾汤’,配合圣火灰烬水擦拭身体。”
当试毒叶放入第五个碗中时,叶片瞬间变成黑色,边缘还冒着极细的青烟:“此为重度戾毒,患者已出现昏迷、脉气紊乱的症状,需立刻用应急祛戾针急救,同时服用高浓度的圣火根汤药,否则危及生命。”
学子们围在案前,认真观察试毒叶的变化,有的还拿出纸笔记录不同浓度戾毒的症状与应对方法。陈阿牛指着第三个碗中的试毒叶,疑惑地问道:“素问先生,此叶片泛绿中带黑,是轻症与重度的混合吗?该如何应对?”
素问笑着点头:“陈阿牛观察得很仔细。此为混合戾毒,患者同时感染轻症与重度戾毒,需先用药控制重度戾毒,再调理轻症。这就需要结合道家阴阳理论 —— 先补阳火之气,用圣火朱砂驱散重度戾毒,再用阴阳水调和体内阴阳,清除轻症戾毒。医道讲究‘辨证施治’,没有固定的方子,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这也是我们为何要学习阴阳理论的原因。”
学子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恍然大悟的神色。讲堂内的气氛热烈而专注,檀香与草药的气息交织,让人心神安宁,仿佛连时间都放慢了脚步。
到了午时,首课结束。学子们纷纷围在灵枢与素问身边,有的请教脉诊仪焊接的技巧,有的询问混合戾毒的辨症方法,有的则分享自己学习中的感悟,眼中满是求知欲与对医道的热爱。灵枢与素问耐心地一一解答,脸上满是欣慰 —— 他们知道,医学教育的种子,已在这些年轻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用不了多久,就会成长为守护百姓的参天大树。
四、未时教材编创显墨韵
未时的学府书房,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案上堆积如山的典籍与手稿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书房是由原官宅的书房改建而成,保留了原有的楠木书架与青铜灯具,书架上摆满了从太医院与各地征集来的医学典籍,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到《千金方》《外台秘要》,应有尽有;青铜灯具悬挂在天花板中央,灯芯燃烧着圣火,散发出的阳火之气与书房内的墨香、药香混合,让人精神振奋,思路清晰。
灵枢与素问坐在书房中央的楠木大案前,案上摊着《道墨医典》的定稿手稿,旁边放着青铜笔、圣火灰烬墨、校正用的朱砂笔与各种参考典籍。李御医与四位授课医者也围在案旁,有的校对文字,有的绘制图谱,有的则整理各地医者提供的临床案例,整个书房充满了 “沙沙” 的书写声、“叮叮” 的青铜笔碰撞声与偶尔的讨论声,显得忙碌而有序。
“《墨道医器实操》这一卷,关于青铜香器的部分,需补充改良方法,” 灵枢指着手稿中的一页,上面画着传统青铜香器的图谱,“之前的香器虽能聚阳驱戾,却有一个缺陷 —— 无法调节青烟浓度,在戾毒浓度低的环境中,青烟过浓会浪费香粉;在戾毒浓度高的环境中,青烟过淡则无法有效净化。我建议在炉盖细孔处加装墨家机关阀,阀片由薄青铜制成,可通过旋转炉盖调整细孔的孔径大小,根据戾毒浓度灵活改变青烟浓度。”
他拿起青铜笔,在空白的纸页上快速绘制机关阀的图谱 —— 炉盖内侧刻着环形轨道,阀片按八卦方位排列,每片阀片都连接着一个小型机关按钮,旋转炉盖时,按钮带动阀片移动,改变细孔的开合程度。图谱线条流畅,细节清晰,连阀片的厚度、机关按钮的大小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李御医凑上前仔细查看,眼中满是敬佩:“灵枢先生,这机关阀的设计真是精妙!既保留了青铜香器的原有功能,又解决了青烟浓度无法调节的难题,实用性大大增强。有了这个改良,香器不仅能在疫区使用,还能在日常防疫中推广,对百姓的益处更大。”
负责绘制图谱的王大夫,是川蜀有名的画师兼医者,擅长将复杂的医理与医器结构用图谱清晰呈现。他接过灵枢绘制的草图,点头说道:“灵枢先生放心!我会按这个设计,绘制出详细的机关阀结构图,标注好每个零件的尺寸与制作方法,确保学子们能看懂、能制作。”
素问则在完善《阴阳辨症录》的 “子午流注辨症” 部分。她将道家 “子午流注” 理论与墨家辨症方法结合,在稿纸上写道:“子时(23:00-1:00),脉气在胆,此时辨症需重点关注肝胆经 —— 若试毒叶泛绿且患者伴有口苦、失眠症状,多为胆经戾毒,需用薄荷、柴胡熬制汤药,配合香薰中的佩兰成分调理;午时(11:00-13:00),脉气在心,需关注心经与小肠经 —— 若试毒叶泛黑且患者伴有心悸、胸痛症状,多为心经戾毒,需立刻用圣火朱砂急救,同时服用黄芪、丹参汤药补心益气。”
来自川蜀的授课医者王大夫,擅长治疗湿热病症,他指着手稿中 “湿热与戾毒辨症” 的部分,提出建议:“素问大夫,川蜀地区气候潮湿,百姓易患湿热病症,而湿热与戾毒的症状相似,都可能出现身体泛斑、体温异常,学子们在川蜀行医时,很容易混淆。我建议在书中补充‘湿热与戾毒的区别’—— 湿热患者舌苔黄腻、大便黏腻,试毒叶接触汗液后泛淡绿且无青烟;戾毒患者舌苔泛绿、大便干结,试毒叶接触汗液后泛深绿且有青烟。这样能帮助学子们更准确地辨症,避免误诊。”
素问欣然采纳,拿起朱砂笔在手稿中补充:“多谢王大夫!这个区别很重要,不仅川蜀地区,岭南、江南等潮湿地区都可能遇到类似问题。我们还需在书中加入各地的特色病症与应对方法,比如岭南的瘴气与戾毒区别、西域的风寒与戾毒区别,让学子们毕业后,无论去哪个地区行医,都能应对当地的常见病症。”
负责整理临床案例的李大夫,是岭南有名的外科医者,他将手中的案例集递给素问:“素问大夫,这是岭南地区近年来遇到的‘戾毒与外伤并发’的案例,共二十个,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症状、辨症过程与治疗方法,可补充到‘疑难杂症辨症案例’部分,让学子们了解如何应对复杂病症。”
素问接过案例集,仔细翻看,脸上满是喜悦:“这些案例很珍贵!能帮助学子们更好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尽快整理出来,编入教材。”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学子慌张的呼喊:“灵枢先生!素问大夫!不好了!医器房的青铜材料突然泛着幽绿,试毒叶一碰就变成焦黑,像是被戾毒污染了!”
灵枢与素问心中一紧,立刻起身,快步朝着医器房赶去。李御医与授课医者们也紧随其后,脸上满是担忧 —— 医器房的青铜材料是制作脉诊仪、香器的关键,若被污染,不仅会影响教学,还可能让学子们在制作过程中染病。
医器房内,原本整齐堆放在角落的青铜材料,此刻竟泛着诡异的幽绿,表面凝结着极细的黑色丝线,像蜘蛛网般缠绕在青铜上。一位学子拿着试毒叶,小心翼翼地靠近青铜材料,叶片刚接触到丝线,就瞬间变成焦黑,边缘还冒着极细的青烟,与接触水晶棺戾毒时的反应一模一样。
“是寒戾石的戾气!” 灵枢的声音带着凝重,他蹲下身,仔细观察青铜材料上的黑色丝线,发现这些丝线比之前遇到的引戾丝更细、更隐蔽,几乎与青铜的颜色融为一体,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是余孽搞的鬼!他们虽未现身,却在暗中用寒戾石污染学府的物资,想破坏我们的教学!可学府四周布有圣火盏与简易的阴阳阵,能挡住普通的戾毒,余孽是怎么将戾气送进来的?”
他起身检查医器房的门窗,发现西侧窗户的窗棂上,缠着一丝极细的黑色丝线 —— 正是与青铜材料上相同的隐戾丝,丝线一端连接着窗外,另一端延伸至青铜材料堆,显然是余孽从窗外将隐戾丝送进来,顺着窗棂缝隙进入医器房,污染了青铜材料。
“余孽将隐戾丝藏在空气中,借着风势吹到窗棂上,再顺着缝隙进入房内,” 灵枢的眼神变得冰冷,“他们知道我们重视医器制作,想通过污染青铜材料,让我们的医器课无法正常进行,拖延学子们的学习进度;更恶毒的是,若学子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被污染的青铜材料,很可能会通过皮肤接触感染戾毒,引发新的疫病。”
素问立刻从袖中取出一小包圣火灰烬,均匀地撒在青铜材料上。圣火灰烬接触到幽绿与黑色丝线后,发出 “滋滋” 的声响,幽绿快速消退,丝线化作一缕缕黑烟,消散在空气中。片刻后,青铜材料恢复了原本的青金色,试毒叶再靠近时,也只泛出极淡的绿,片刻后便恢复正常。
“圣火灰烬能净化寒戾石的戾气,” 素问的语气坚定,“但我们不能只治标不治本。灵枢,我们需在学府四周布下‘道墨联合阵’,用青铜丝与清心银丝按八卦方位连接阵眼,阵眼处放置圣火盏,形成一道完整的防护网,阻止隐戾丝再次进入;同时,派禁军在学府周边日夜巡逻,尤其是医器房、药圃等关键区域,每半个时辰巡查一次,确保没有异常。”
李御医也点头附和,语气带着几分愤慨:“这些余孽真是阴魂不散!我们办学府是为了培养医者、守护百姓,他们却处处破坏,毫无良知!我会安排医者在学府内的每个角落点燃香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净化空气;同时,今日下午就加开一堂‘戾毒污染识别与净化’课,教学子们如何识别隐戾丝、如何用圣火灰烬净化被污染的物资,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也能协助守护学府安全。”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 灵枢与李御医带着几位工匠,在学府四周测量方位,准备布设道墨联合阵;素问则带着授课医者,前往药圃与仓库,检查其他物资是否被污染;负责巡逻的禁军也很快赶到,开始在学府周边布防。
医器房内的戾毒很快被彻底净化,青铜材料恢复正常,可灵枢心中却清楚 —— 余孽的这次破坏,只是一个警告,他们不会善罢甘休,后续很可能会采取更恶毒的手段。学府的安全防护,必须时刻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
五、申时异象藏使命
申时的学府,阳光渐渐柔和,金色的光芒透过机关天窗洒入讲堂,穿过医器房的窗户照在青铜材料上,泛着温暖的光晕。学子们已分成两组,一组在医器房继续练习脉诊仪的制作,青铜工具碰撞声 “叮叮” 作响;另一组在药圃中学习草药的辨识与栽种,有的蹲在地上观察草药的叶片,有的则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松土,偶尔传来几声讨论与欢笑,整个学府充满了活力与朝气。
灵枢与素问站在讲堂前的高台上,望着下方忙碌的学子们,眼中满是欣慰。三个月的改建与筹备,从朝堂奏请到校舍完工,从教材编写到师资选拔,再到应对余孽的暗中破坏,虽充满了艰辛,却也收获了满满的希望 —— 这些年轻的学子,就像一颗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道墨医道的滋养下,正努力生长,未来必将成为守护大宋百姓的中坚力量。
“没想到三个月时间,学子们的进步这么快,” 素问轻声说道,目光落在医器房的方向,能看到赵谦正带着几位学子,认真地焊接脉诊仪的指针,动作比开学时熟练了许多,“赵谦之前对墨家机关术一窍不通,现在已能独立制作简单的脉诊仪;陈阿牛虽然基础薄弱,却学得格外认真,昨天还在药圃中准确辨认出了二十种草药,连王大夫都夸他有天赋。照这样的进度,再过半年,他们就能掌握道墨医道的基础,一年后便可出师,前往各地行医了。”
灵枢点头,指尖轻轻抚摸着袖中的青铜符 —— 符面泛着淡青,与学府四周的道墨联合阵产生共鸣,阵眼处的圣火盏跳动着,将防护网的光芒映照在符面上,显得格外温暖。“等他们出师,我们就能将道墨医道推广到大宋的各个角落,从汴京到川蜀,从岭南到西域,让每个地区的百姓都能享受到道墨融合医道的治疗与防护,再也不用像去年疫灾时那样,面对戾毒束手无策。”
他顿了顿,语气中却也藏着一丝担忧:“只是终南山的余孽仍在暗中活动,寒戾石与最后一块水晶棺碎片的隐患未除。上次我们去终南山,虽未找到余孽的踪迹,却能感受到空气中越来越浓的阴冷气息,恐怕他们正在积蓄力量,准备搞更大的破坏。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他们,彻底解决这个隐患,否则不仅学府的教学会受影响,整个大宋都可能再次面临疫病的威胁。”
就在这时,灵枢袖中的青铜符突然剧烈颤动起来,符面泛着的淡青瞬间变成耀眼的金红;与此同时,素问鬓角的青铜小鼎也开始剧烈颤动,鼎身圣火纹与符面的金红相互呼应,散发出强烈的光芒。两人还没反应过来,一道金红色的光罩从符与鼎中同时涌出,以他们为中心,快速扩散至整个学府,将讲堂、医器房、药圃、甚至院外的街道都笼罩在内。
光罩内,空气仿佛凝固了,学子们停下手中的动作,惊讶地望着天空;授课医者们也纷纷抬头,眼中满是震撼。紧接着,两道虚影在光罩中央缓缓浮现 —— 左侧的虚影身着粗布医袍,手持青铜药杵,面容慈祥,正是墨瑶祖师;右侧的虚影身着道家道袍,手持拂尘,气质飘逸,正是道家玄真先祖。两位先祖的虚影泛着金红,与光罩的颜色融为一体,仿佛真实地站在众人面前。
“灵枢、素问,” 墨瑶祖师的声音透过光罩传来,温和却极具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你们并非寻常医者,而是‘医灵转世’—— 灵枢,乃墨家医道之灵转世,承载着墨家‘兼爱济世’的医道传承;素问,乃道家医道之灵转世,肩负着道家‘阴阳调和’的医理使命。你们二人的相遇,并非偶然;你们共同平定疫灾、推动医学教育,也并非巧合 —— 这是你们与生俱来的使命。”
玄真先祖接着说道,声音带着几分庄严:“晚唐之时,墨渊以自身戾毒炼制水晶棺,妄图危害天下,我与墨瑶祖师联手,虽将其封印,却未能彻底摧毁水晶棺,只将其击碎为七块碎片,散落各地。如今,余孽已集齐六块碎片,最后一块碎片藏在终南山圣火潭底的墨家秘窟中,碎片内藏着墨渊的核心戾毒,若被余孽找到并激活,墨渊将重新复活,天下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墨瑶祖师的目光落在灵枢与素问身上,语气变得急切:“唯有你们二人的医灵之力结合,才能彻底摧毁最后一块碎片,消散墨渊的核心戾毒。明日便是月圆之夜,月满则阴盛,墨渊的残魂将借助寒戾石的力量,试图冲破圣火潭的封印,夺取最后一块碎片。你们必须在明日月圆之前赶到终南山,在圣火潭旁觉醒医灵之力,完成使命,否则一旦墨渊复活,不仅你们辛苦建立的学府会被毁,整个大宋、甚至天下百姓,都将沦为戾毒的奴隶。”
话音刚落,两位先祖的虚影渐渐消散,光罩也随之收缩,最终融入灵枢的青铜符与素问的青铜小鼎中。可灵枢与素问的身体,却开始微微发光 —— 灵枢周身泛着青金色的光芒,光芒中隐约可见墨家矩尺与草药的虚影,这是墨家医灵之力的显现;素问周身泛着淡紫色的光芒,光芒中漂浮着道家太极图与试毒叶的虚影,这是道家医灵之力的觉醒。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满是震惊、激动与坚定。之前的种种疑惑 —— 为何他们能轻易掌握道墨医道,为何他们总能在危急时刻找到应对之法,为何他们对彼此有着莫名的信任与默契 —— 此刻都有了答案。他们不是偶然走到一起,而是命中注定要共同承担起传承道墨医道、守护天下苍生的使命。
“原来我们是医灵转世,” 素问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更多的是坚定,她抬手抚摸着鬓角的青铜小鼎,鼎身的圣火纹泛着淡紫,与她周身的光芒相互呼应,“难怪我们能在疫灾中力挽狂澜,能快速理解道墨医道的精髓。明日月圆之夜,就是我们完成使命的时候,也是我们守护天下百姓的关键时刻。”
灵枢握紧腰间的三齿刀,刀鞘上的矩尺纹泛着青金,与他周身的光芒融为一体,眼中满是决绝:“我们必须去终南山!李院正,学府的教学与安全就拜托您了;学子们已掌握道墨医道的基础,若我们明日未能按时归来,您要继续带领授课医者,将教学进行下去,将道墨医道传承下去 —— 这不仅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整个学府的使命。”
李御医与授课医者们、甚至连学子们,都听到了两位先祖的话语,他们纷纷走上前,眼中满是担忧却也充满了支持。李御医郑重地躬身行礼:“灵枢先生、素问大夫放心去吧!学府有我与各位医者、禁军守护,绝不会出问题;学子们也会努力学习,不辜负二位先生的教诲。你们一定要平安回来,亲眼看着第一批学子出师,看着道墨医道传遍大宋,看着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先生放心!我们会好好学本事,等你们回来,定让先生们满意!” 陈阿牛带着学子们齐声喊道,声音坚定而响亮。
灵枢与素问深深看了一眼学府的景象 —— 忙碌的学子、整齐的校舍、郁郁葱葱的药圃,这是他们心血的结晶,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不再耽搁,快速回到住处收拾行装 —— 灵枢带上圣火鉴、镇邪鼎碎片、三齿刀与《墨道医教录》,素问则带上试毒叶、香薰香囊、圣火灰烬与足够的草药,两人骑着快马,在学子们与医者们的目送下,朝着终南山的方向疾驰而去。
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橘红,云彩被镀上金边,显得格外壮丽。可终南山的方向,却泛着一股浓郁的幽绿,像一块巨大的墨渍,在橘红的天空中格外刺眼,又像一双隐藏在黑暗中的眼睛,充满了危险与未知,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灵枢,” 素问骑着马,与灵枢并排前行,风吹起她的衣袍,露出泛着淡紫的裙摆,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却更多的是对彼此的信任,“你说我们的医灵之力,真的能彻底摧毁水晶棺碎片,打败墨渊的残魂吗?”
灵枢回头,望着素问,眼中满是坚定与温柔,他伸手轻轻握住素问的手,两人周身的青金与淡紫光芒相互交织,形成一道更耀眼的光带:“能!我们不仅有医灵之力,还有道墨融合的医道,有学府学子与天下百姓的期盼,更有彼此的陪伴与信任。明日月圆之夜,我们定能完成使命,摧毁碎片,打败墨渊,守护终南山,守护大宋,守护天下苍生!”
快马在暮色中疾驰,蹄声 “哒哒”,打破了夜的寂静,朝着终南山的方向不断靠近。空气中的阴冷气息越来越浓,幽绿也越来越盛,甚至能感受到地面传来的细微颤动,仿佛终南山的地脉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决战而不安。
灵枢与素问知道,一场决定天下命运、关乎道墨医道传承的终极决战,即将在终南山圣火潭旁展开。他们能否成功觉醒医灵之力?能否彻底摧毁水晶棺碎片,消散墨渊的核心戾毒?学府的学子们能否在他们离开后继续成长,成为传承道墨医道的力量?大宋的医学教育,能否在这场危机后继续发展,为天下培养更多守护百姓的医者?一切,都还是未知。
但他们心中清楚,无论前路有多艰险,无论对手有多强大,他们都会带着医灵转世的使命,带着道墨融合的医道,带着守护百姓的初心,带着对彼此的信任,拼尽全力,一战到底 —— 因为他们不仅是灵枢与素问,更是墨家与道家医道之灵的化身,是天下百姓最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