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共鸣的信物(2/2)
门后是一间石室,墙壁上的壁画描绘着古人用各种信物导航的场景。其中一幅画中,璇玑阴阳镜、青铜爵、佩剑和青铜令牌被摆成四边形,中央的光点组成与参宿四相同的红色光晕,光晕的波纹频率与萧决的心率完全同步 ——72 次 \/ 分钟,正好是 432hz 的六分之一,“是分频共振。” 萧决恍然大悟,“每个信物都对应着主频率的一个分频,合起来才能组成完整的 432hz。”
现代实验室的姜绾将四个信物的分频参数输入模型,“通天柱” 的四层同时亮起,显示能量传输畅通无阻。她突然注意到模型中 “通天柱” 的高度是 128 米,正好是四个信物能量波长的公倍数,“是驻波共振的设计。” 她调出昆仑墟的地质数据,“通天柱的材质是陨铁混合花岗岩,能完美传导这四个频率,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天线。”
林教授在整理设备时,发现某台磁力仪的校准日志存在异常 —— 每次校准的时间都与古代线萧决激活信物的时间吻合,误差不超过 30 秒。“是时空共振的延迟。” 他计算出延迟的时间差,换算成距离正好是地球到参宿四的距离除以光速,“这些信物不仅能在地球内部共振,还能与参宿四产生跨星际的共鸣,延迟恰好是信号传输的时间。”
古代线的萧决已经通过了五个补给站,佩剑和青铜令牌上的星图越来越亮,甚至能在黑暗中照亮前路。当他抵达第六个补给站 —— 一处废弃的烽火台,发现台顶的青铜钟上刻着与璇玑阴阳镜相同的齿轮纹。萧决敲响铜钟,钟声的频率在山谷中回荡,与现代实验室设备的共振频率产生叠加,屏幕上的 “通天柱” 模型突然完整显示出内部的结构,包括之前未知的能量核心。
“钟声是频率的放大器。” 墨家巨子望着钟摆的摆动,周期稳定在 1.7 秒,与参宿四的脉冲周期相同,“古人用烽火台传递的不仅是军情,还有导航的频率信号。” 钟摆的阴影在地面形成与实验室相同的六边形,六个顶点的光斑强度随钟声变化,对应着六个信物的能量状态,“我们还缺少最后一个信物。”
现代实验室的姜绾突然想起沈彻戒指上的饕餮纹,与窃听器外壳的图案相同。她调出戒指的三维模型,发现其内侧的纹路与六个信物的齿轮纹能够完美拼接,组成完整的 432hz 频率波形。“是沈彻!” 她意识到最后一个信物在沈彻手中,“他的戒指也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难怪他能窃听我们的信号,他本身就是共振网络的一环。”
屏幕上的模型显示,缺少沈彻的戒指会导致能量核心无法激活。姜绾迅速计算出补偿方案 —— 将六个信物的频率同时提升 17%,可以暂时弥补缺失的频率。当她调整参数,古代线的青铜钟突然发出更高亢的鸣响,钟摆的周期缩短到 1.42 秒,与氢原子辐射的频率相同,“成功了!” 模型中的能量核心开始发光,与古代线烽火台顶部的红光完全同步。
古代线的萧决看着烽火台顶部的红光,知道姜绾在现代完成了频率补偿。他收起佩剑和青铜令牌,这些信物此刻已经热得发烫,像是在催促他加快脚步。山路的尽头隐约可见昆仑墟的轮廓,“通天柱” 的顶端在云层中闪烁,频率与所有信物的共振完全一致,“我们快到了。” 他对墨家巨子说,手中的信物突然同时亮起,在前方的空中组成完整的星图,指引着最后的路径。
现代实验室的姜绾将所有信物的参数存入加密芯片,准备随身携带前往昆仑墟。她看着屏幕上与古代线同步的星图,突然明白这些共鸣的信物不仅是导航工具,更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证明 —— 从古代的青铜铸造到现代的量子物理,从地球到参宿四,智慧的火花在不同的时空里共振,形成跨越星际的纽带。
林教授将璇玑阴阳镜和青铜爵小心收好,这两件信物在共振后表面形成了一层新的氧化膜,用显微镜观察,膜上的晶体结构与参宿四的恒星风图案完全相同,“它们在记录共振的过程,就像天然的记录仪。” 这些记录不仅是科学数据,更是人类勇气的见证,证明我们敢于跨越时空,追寻文明的新家园。
古代线的萧决已经能看到昆仑墟的入口,那里的岩石上刻着与所有信物齿轮纹相同的图案。当他靠近,岩石自动分开,露出通往 “通天柱” 的通道。佩剑和青铜令牌在他手中发出最后的共鸣,与通道深处的能量核心遥相呼应,“姜绾,我们在这儿等你。” 他的声音通过信物的共振传递到现代,实验室的设备突然发出清晰的语音信号,像是跨越时空的应答。
现代实验室的姜绾听到萧决的声音,握紧了手中的加密芯片。窗外的参宿四依旧明亮,红光中蕴含的频率与所有信物的共振融为一体,形成一道无形的桥梁。她知道,这些共鸣的信物已经完成了它们的指引使命,接下来需要人类用勇气和智慧,沿着它们开辟的道路,走向昆仑墟,走向文明的未来。
两个时空的信物在这一刻完成了最后的共振,古代的青铜与现代的仪器,在 432hz 的宇宙频率中,共同谱写着人类探索未知的壮丽乐章。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共鸣信物,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指引着文明的航船,驶向遥远的参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