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远航准备(1/2)
夕阳的余晖将“希望号”木筏巨大的影子拉得老长,斜斜地投在沙滩上。试水暴露出的问题,如同一根根细小的芒刺,扎在每个人的心头,却也激发了他们更为坚韧的斗志。失败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这个道理,在经历了荒岛求生重重磨砺的王谦一家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当夜,篝火旁没有沮丧的叹息,只有热烈的讨论和噼啪作响的火焰声,映照着一张张沉思而坚定的面孔。
王谦用木炭在平整的沙地上画着试水时发现的每一个问题点:松动的捆绑点、易位移的甲板、不牢的桅杆基座、笨拙的转向、脆弱的船帆……他条分缕析,没有遗漏任何细节。
“藤蔓捆绑,在海水的浸泡和持续摇晃下,肯定会松。”王谦用木棍点着沙画上的连接处,“光靠拉紧和树脂填缝不够保险。咱们得加‘楔子’。”
“楔子?”二嘎子疑惑。
“对!”杜勇军眼睛一亮,接过话头,“就像咱山里木匠做榫卯,有时候也会加个木楔子砸进去,让它们卡得更死!咱们可以在捆绑好的藤蔓节点旁边,或者甲板与肋骨的接缝处,凿出小孔,打进削尖的硬木楔子!这样,就算藤蔓松了点,有楔子卡着,位置也变不了!”
这是个好主意!众人纷纷点头。
“转向的问题,”李老大捻着胡子,“光靠桨划差速太慢,得有个能兜住水、控制方向的东西,就像船上的舵。”
“舵……”王谦沉吟着,目光扫过堆放在一旁的木材,“咱们可以试着做个小点的,不用太复杂,就用一块厚实的木板,削成合适的形状,装在筏子尾部,用一根长点的木杆连着,人在前面扳动木杆,就能让水里的木板转动,改变水流方向。”
这个思路让众人豁然开朗。虽然简陋,但原理可行。
“桅杆基座要加固。”王晴细心地指出,“我看不仅是捆绑,最好能用交叉的木料做个‘支架’,像井字框一样,把桅杆脚牢牢地卡死在甲板和
“船帆……”王冉看着那面破损的山羊皮,有些心疼,“这皮子还是不够结实,风一大就容易破。要是能有更韧、更密实的布就好了……”她说着,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堆放在山洞里的、那些从“山海号”上抢救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几块备用帆布和旧衣服。那是他们压箱底的、原本打算万一需要时才动用的“现代”物资。
王谦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心中了然。他沉默了片刻,决然道:“用!把能用的帆布和结实的旧衣服都拆了,重新拼接,缝制成新的帆!关键时刻,不能省!山羊皮也不要浪费,可以剪成条,编织成更耐磨的绳索,或者用来加固关键部位。”
杜小荷立刻点头:“这事交给我和娘、王冉,我们尽快弄好。”
一个全面而细致的改进方案,在集体的智慧下逐渐清晰、完善。目标明确:加固、增稳、控向、换帆。
接下来的日子,营地再次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这一次,不再是盲目的摸索,而是有针对性的精准改良。
王谦和二嘎子负责最需要力气的“加楔”工程。他们选用最坚硬的铁木,削制出无数个大小不一、一头尖一头钝的木楔子。然后,在杜勇军和李老大的指导下,在每一个关键的捆绑节点旁,在每一块甲板与肋骨连接的缝隙处,用石凿小心地凿出适合的孔洞,再将木楔子用石锤狠狠砸入!“咚咚”的敲击声在营地回荡,每一声都意味着木筏的结构更稳固一分。这工作极其考验耐心和准头,力道轻了楔子吃不住力,重了可能损坏木材。王谦全神贯注,额角青筋微凸,汗水顺着下颌滴落在甲板上,瞬间被海风吹干。
与此同时,李老大和杜勇军这两位经验最丰富的老人,开始着手制作简易的“舵”。他们挑选了一块厚实宽大的柞木板,用石斧和石凿反复修整,将其打造成一个类似大铲子的形状,边缘打磨得相对光滑以减少阻力。然后,他们选用一根长长的、笔直而有弹性的竹竿作为舵柄,与“舵面”进行连接。连接点是关键,他们采用了在“舵面”上部凿孔,将竹竿插入,然后用浸泡过的藤蔓多层次、交叉捆绑,最后再砸入木楔加固的方法,确保其牢固。安装时,他们在木筏尾部专门加固出了一小块平台,将整个舵系统固定上去,长长的舵柄则伸向前方甲板,方便操作。
王晴和王冉成了“舵手”的第一批练习生。她们在岸上模拟,学习如何扳动舵柄来控制后面水中的舵面角度,感受着那股通过木杆传来的、微弱却真实存在的反作用力。
女眷们的工作同样繁重。杜小荷、杜妈妈和王冉将那些珍藏的帆布和旧衣服摊开,仔细拆解。帆布虽然老旧,但质地坚韧;旧衣服则挑选最厚实的部分。杜小荷用磨利的鱼骨针,穿上柔韧的树皮纤维线,一针一线地将这些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布块巧妙地拼接、缝合在一起。她的手很巧,针脚细密而匀称,力求在有限的材料下做出面积最大、最结实的风帆。那面破损的山羊皮也没有被丢弃,被杜妈妈和王念白仔细地剪成均匀的皮条,再由王晴将它们编织成更粗壮、更耐磨的绳索,准备用于替换船上一些关键的捆扎点。
在整个改进过程中,王谦对细节的要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他反复检查每一个新砸入的木楔是否到位,测试舵系统的转动是否灵活又不过于松动,丈量新船帆的尺寸是否与桅杆匹配,甚至亲自爬上爬下,检查加固后的桅杆基座在用力摇晃时是否还有丝毫松动的迹象。
“咱们这是在海上挣命,任何一个地方疏忽了,都可能要了大家的命。”他对有些不解的二嘎子解释道,“现在多流汗,多费心,将来在海上才能少流血,少流泪。”
二嘎子闻言,收起了些许浮躁,干活更加认真起来。
就在木筏改进工作接近尾声时,王谦召集了所有人,开始了远航前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准备——物资的最终清点和航线的规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