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九日战争(1/2)
停战协议里的内容就是李干说过的底线条件。
在谈判这件事情上,李干从来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己方手握绝对实力。
这一次停战谈判,正义在我方,绝对势力在我方。
最关键的是,云龙那边已经达到战役目标了。
那么就没有必要再拖下来。
但也不会给苏联方面讨价还价的空间,就一口价,接受就停,是为第一套方案,不接受就接着打,是为第二套方案。
李干对索布恰克一字一顿地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他指了指索布恰克手边的签字笔,指了指谈判桌边上的电话机,不再多说一句话。
索布恰克这个时候才发现,谈判桌多了一台电话机。
这台电话机一定是能够直接和莫斯科联系的,绝对是。
东大代表把苏联代表拿捏得死死的。
在谈判现场用对方的电话,当着对方的面联系自己的最高统帅部,甚至线路肯定是被全程监听的,这不是侮辱人了,而是把老毛子的脸踩在了脚下。
这时,赵大刚说,“索布恰克同志,我方在这里安装一部国际电话没有别的意思,仅仅是因为战场局势原因,我们会给你们一个私密的通话空间。”
说完,他看向李干。
李干点点头,起身带着我方人员暂时撤离会场。
会场再一次剩下苏联代表,和第一次谈判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这一次谈判是否能继续下去,是否还有下一次谈判,决定权在他手里了。
这也是苏联代表在停战谈判中,第一次手握决定权。
索布恰克看向军方代表,道,“别列契科夫将军,你是什么看法?”
“不能接受。”别列契科夫说,“我们英勇的战士,会扞卫主权领土完整到最后一刻!”
索布恰克毫不意外,道,“那就让莫斯科来决定。”
他走过去,拨通了电话。
这一通电话足足打了1小时15分钟。
莫斯科那边开会吵了1个小时,最后15分钟做出决定。
巴里亚没得选。
他力排众议通过决定,答应东大方面提出的停火条件。
当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时,拉锯式的谈判是不存在的。
东大能坐到谈判桌前,已然是最大的善意。
索布恰克作为全权代表,在停火协议上签了字。
开战第九天,全线停火。
这一场由苏联边防部队挑起的战争,被称为九日战争,又称西伯利亚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苏联付出了惨重代价,并且将包括雅库茨克在内的勒拿河中游突出部归还给东大。
至此,东大远东地区与西伯利亚地区的边界线,由南至北拉直了。
索布恰克率领的谈判代表组没有撤回,而是留在了雅库茨克,就地转变为双边合作谈判小组。
关于战场后续的赔款赔偿问题,则交由另外一队人马负责。
对巴里亚来说,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是为了能在双边合作的谈判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东大这边还是李干主导,加入了相关部门的代表。
相对于停战谈判,双边合作谈判的氛围就轻松多了。
在正式会谈之前,索布恰克求见李干,二人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接触。苏联这边还有罗维奇以及翻译,李干则带了一位商务部的副部长以及翻译。
索布恰克开门见山地说,“李干同志,你我是老朋友了,远东战争善后问题,也是我和你谈。”
“我想恳请您,看在兄弟阵营的份上,尽快提供给我方3000万吨小麦,缓解我国的粮食危机。”
李干问,“现金交易还是以物易物?”
索布恰克说,“都可以,完全可以参照此前的方式来进行。”
还有什么好说的,苏联现在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根本不会在乎用什么方式来交易。
李干说,“那就综合来吧,现金、石油、重工产品,等等,3000万吨小麦没问题,一年内完成交付。”
“一个月,我们可以适当提高采购价格。”索布恰克说。
李干看向了身边的副部长,副部长微微点了点头。
“没问题。”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李干并不清楚一下子拿出3000万小麦会不会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影响,这需要副部长这位专业人士的意见。
副部长递给李干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黑江地区去年粮食产量已经突破1亿吨。
看了纸条,李干心里有底了。
索布恰克说,“未来一年,我方需要贵方再提供5000万吨粮食。”
李干略作思考,点了点头,“可以。”
他道,“谈完了你们的要求,该讲讲前提条件了。”
索布恰克立即把拟定好的条件一条一条地念出来,就像是在向李干汇报工作一样。
他说完之后,李干逐条接受或者驳斥,直到完全达到东方方面的要求。
随即,李干说,“你们和日本签署了准军事同盟的战略协议,刚才我们所谈的这些,是建立在你们和日本解除该协议的基础之上。”
“日本海地区关系到我方的国家利益安全,你我双方之间的友好合作,必须要建立在不损害对方利用的基础之上。”
李干竖起一根手指头,强调道,“这是我方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明白。”
索布恰克起身就大步往外走,要立即去联系莫斯科方面,必须得得到莫斯科方面的同意,否则接下来的谈判就没意义了。
因为是和李干单独会面,他了解李干的风格,说一不二干脆利落,所以,索布恰克没有把时间浪费在扯皮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