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孙传庭巡抚陕西(2)(1/2)
平台之上,君臣相见。
“臣孙传庭,叩见陛下。”
“孙爱卿平身。”崇祯的目光带着审视,也带着期盼,“陕西之事,你想必已知,巡抚之位不可空缺太久,谢部堂举荐你,言你刚正能干,通晓兵事,朕问你,可有胆量,为朕抚此三秦?”
孙传庭没有立刻回答,他抬起头,迎向皇帝的目光,那目光中有焦灼,有期待,也有帝王的威严。
这是一个能让他一展平生所学的舞台,他想起了顺天府衙里那些积压的、因朝廷无能而衍生出的冤屈案子,想起了烽烟四起的中原大地以及陕西三边。
一股热血直冲顶门,他撩袍跪地,声音清晰而坚定:“陛下!臣本愚钝,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陕西虽危,然终是王土;流寇虽炽,究为乱民!臣不敢妄言旦夕平贼,但愿效仿古之良臣,整饬吏治,编练精锐,稳固人心,步步为营!必竭尽心力,为陛下守此西陲重地,挽此狂澜于既倒!”
自从袁崇焕被片成烤鸭后,平台召对的重臣们也不敢再慷慨激昂的说自己多少年多少年平定某处了,这样说出来可能让皇帝一下子欢欣鼓舞,但皇帝一向喜怒无常,信任你时掏心掏肺,不信任你时一点小过错在他眼里都是死罪。
崇祯闻言,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舒缓:“好!朕要的就是你这份担当!卿需要何物,但讲无妨,朕无有不准!”
孙传庭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再次叩首,言辞恳切的说道:“陛下明鉴!臣此去,如临深渊,无兵不能御寇,无饷不能养兵,陕西本地卫所废弛,营兵缺饷,臣欲练兵,非有充足饷银不可!恳请陛下,拨付臣招募、训练、犒赏之资,使臣无后顾之忧!”
“饷银……” 崇祯脸上的那丝舒缓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近乎于窘迫的无奈。
他沉默了片刻带着难以掩饰的尴尬说道:“爱卿……朕知你难处,虽然卢建斗的因粮法已经实行大半年朝廷财政略有好转,但是财政赤字已久,崇祯八年岁入六百二十万两基本上全补偿赤字了加之辽东每年雷打不动的两百八十万两,现在国库十分空虚,各地索饷文书,堆积如山。
“除了辽东,蓟镇、宣大、三边处处都要钱粮,朕……朕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他看着跪在六万两帑金!这是朕所能筹措的极限了!你……你先拿着,以为启动之资,至于后续……陕西本地,或可……或可自行设法筹措一些……”
六万两白银!对于要面对一个残破的陕西和大量流寇的封疆大吏而言,简直是沧海一粟!孙传庭的心猛地一沉,自行设法筹措这轻飘飘的五个字,背后意味着加派、摊派、搜刮,意味着将与陕西本就困苦的百姓站在对立面,意味着他的理想可能从一开始就要沾染上污名。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鎏金自鸣钟滴答作响。
孙传庭抬起头,看着御座上那个同样被时局折磨得憔悴不堪的年轻皇帝,看着他眼中那份不容拒绝的期盼和深藏的无助,孙传庭知道朝廷确实给不了太大支援了,这六万两是皇帝的帑金。
虽然孙传庭也听说过内帑有数千万两白银,不过看到皇帝这模样,他忽然觉得这就是无稽之谈,如果有这么多钱,皇帝不可能这么抠门,毕竟这是他的江山。
他将所有疑虑、所有艰难都压回心底,整了整因跪拜而微皱的官袍,以头触地。
“臣!孙传庭,领旨谢恩!陛下信重,臣万死难报!六万两,臣收下!后续饷银,臣……臣必在陕西,竭力筹措,定不负陛下今日之托!必为陛下练就一支虎贲之师,扫荡群丑,还三秦朗朗乾坤!”
“好!好!爱卿快快请起!” 崇祯皇帝显然被这番表态打动,亲自离座,虚扶了一下,“朕,就在这京师,静候爱卿佳音!”
走出紫禁城,回到略显简陋的府邸时,已是华灯初上,孙传庭屏退了家人,独自站在书房窗前,冬季已过出门的人也多了不少,京师也显得繁华了许多,他的目光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投向了那片即将由他主宰,也即将吞噬他无数心血的西北大地。
书桌上,放着那份墨迹未干的任命诏书,旁边是皇帝特许的六万两饷银的批条,这两样东西轻飘飘却又重如山岳。
“陕西……李自成……刘处直……高迎祥。” 他低声自语,袖中的拳头缓缓握紧,脸上的神情越发坚定,“也罢!这大明天下的脓疮就让我孙传庭,来做一个刮骨疗毒之人吧!”
从这一刻起,孙传庭的人生将再无宁日 前路是白骨露野的荒原,是刀光剑影的战场,是错综复杂的官场倾轧,是皇帝那殷切却无力提供更多支持的期盼,这,或许就是他作为读书人的宿命,也是他孙传庭之名,注定要刻印在历史卷轴上的方式。
崇祯九年四月初,京师杨柳初绿,本该是踏青赏春的时节,顺天府衙门前孙传庭已将府丞印信、文卷一一交割清楚。
同僚们前来送行,神色各异,有关切,有惋惜,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仿佛在目送一位义士踏上一条不归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