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虹梁飞转(一)(2/2)
我展开汴京地图,在临河地段画了三个圈:\"先开三家'惠民布庄',按市价六成出售。\"
皇帝一拍大腿:\"好!周氏不是罢市吗,这次要让他们在汴京一匹布都卖不出去!\"
回到工坊时,喻皓正带人给新做的十九架水车部件分类。
我注意到每块木料都烙着\"将作监甲等\"的火印——这分明是军用物资的规格。\"官家特许的。\"
张小乙凑过来低语,他腰间突然露出半截鱼符。我假装没看见,却在分配任务时刻意把最关键的轴承安装交给这个\"普通工匠\"。
当月光照亮江面时,整座工坊如同蛰伏的巨兽,只待明日朝阳唤醒它真正的力量。
寅末的梆子声还未散尽,汴河大街上已挤满挎着竹篮的妇人。
马三郎特意命人拆了\"惠民布庄\"的门板,露出背后整面墙的朱漆量布台——这是仿效《清明上河图》里\"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铺\"的布局。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御赐惠民\"的金字匾额上时,人群突然骚动起来。
\"诸位父老看真切!\"马三郎举起三尺长的黄铜尺,这是向市易司特别订制的标准量具。
他当众丈量一匹天青色细布:\"足足二十尺,只收三百文!\"围观的老织工倒吸凉气——这价钱低了将近四成。
突然有个穿短褐的汉子挤到前排,掏出枚会子:\"给我十匹!\"他虎口的老茧暴露了身份——这是将作监的匠人,我们安排的托儿。
当第一匹布展开时,阳光穿透纱线显出均匀的云纹,人群爆发出惊叹。马三郎趁机敲响铜钲:\"前二十名顾客,加赠苏州彩线!\"
只见他手腕一抖,五色丝线在晨光中划出虹弧,这手\"天女散花\"的绝活是从瓦舍艺人处学来的营销手段。
斜对面永丰布庄的二掌柜脸色铁青,他手里攥着的算盘突然崩断——七颗檀木算珠滚落在地,恰似北斗七星的排列。
这绝非偶然,而是我们提前买通他家账房做的手脚。当第七颗算珠停止滚动时,惠民布庄的库房前已排起蜿蜒三里的队伍。
半个时辰后,永丰布庄后院的地窖里,五姓七望的管事们正传阅着\"惠民布\"样本。
太原王氏的老账房用银针挑开纱线,突然失手打翻茶盏:\"这...这经纬密度竟比我们祖传的'双梭法'还均匀!\"
\"这个价格比我们的成本都低,他们图什么?\"
\"这还用说,肯定是拿这批布出来定个低价,想让我们跟着降价,等着从我们这回购呢!\"
众人传看时,清河崔氏的掌柜突然冷笑:\"那我们就将计就计,让他卖不成,或者把他手里的货都买下来。而且诸位没发现吗?这些布匹的织边都带着同样的波浪纹——定是用了邪门器械。\"
聪明人立马领会,\"没错,大家都跟自家大人说一声,该让官府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