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 > 第71章 寒潮应对(二)

第71章 寒潮应对(二)(2/2)

目录

\"就是此处!\"随着他一声令下,赵石头领到柄鹤嘴锄,发现木柄上刻着\"甲子七十三号\"——这是要按矿脉走向成扇形掘进。

当他的锄头第五次凿入冻土时,黑亮的煤块突然崩溅出来,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冻土碎裂的声响如同春雷滚过大地。

随着两千把鹤嘴锄此起彼落,黑色矿脉逐渐撕开大地的伪装。

最先暴露的是层叠的页岩,青灰色的岩片上布满鱼骨状纹路,像是上古巨龙褪下的鳞甲。

当表层三尺厚的冻土被掀开后,真正的煤带终于显露真容——那不是零散的矿窝,而是连绵三十余丈的墨色长城。

在正午的阳光下,裸露的煤田呈现出奇特的层次:最上层是蜂窝状的褐煤,孔洞里还嵌着未完全碳化的松针;中层闪着金属光泽的无烟煤像被打磨过的黑玉,偶尔可见黄铁矿形成的金色细线穿梭其间;最令人惊异的是底层,那里渗出粘稠的沥青,在寒风中竟诡异地冒着热气,仿佛大地深处藏着口永不熄灭的鼎镬。

沈括命人插在矿坑边缘的十二面杏黄旗突然剧烈翻卷,西北角传来惊呼。

原来有矿工挖到了\"精煤\"——整块纯黑色的黑色晶体,足有磨盘大小。

更深处还发现了垂直的矿柱,那些结晶化的煤层在断面形成诡异的漩涡纹,就像被冻结的黑色龙卷风。

午时的炊烟里,赵石头蹲在运煤车后啃炊饼,忽听得沈括与将作监丞的对话:\"...苏大人这'地听仪'当真神异,昨夜子时在此处测得龙吟之音...\"

他偷眼望去,只见那鎏金铁盒现在放在青玉案上,盒缝里透出诡异的蓝光。

随着挖掘深入,矿坑逐渐变成巨大的漏斗。

运煤的独轮车在斜坡上排成长蛇,车轴碾过的地方,煤粉与积雪混合成粘稠的黑浆。

未时初刻的梆子声刚落,沈括已站在矿坑边缘展开《开物图》。

羊皮卷轴上朱墨交错,将整个矿区划分为三十六天罡阵位。

\"丙申队守离位,戊戌队占坤宫!\"随着他手中令旗挥动,两千矿工如棋局落子般各归其位。

赵石头注意到每队前方都立着根包铜竹竿,竿顶小旗上绣着奇怪的刻度——这是沈括改良的\"测气幡\",但凡地穴浊气上升,幡面便会由青转赤。

挖掘现场呈现出惊人的秩序。

每十人成一\"星宿组\",前三后四中三排列:前排使鹤嘴锄破土,中排用铁锹清渣,后排持藤筐运输。

最精妙的是运煤通道设计,沈括命人在主矿脉两侧挖出两条凹槽,嵌进浸过桐油的硬木轨道,装满原煤的竹筏车借着坡度自动滑向堆场。

赵石头弯腰捡起块散落的煤核,发现断面竟有细密的菱形纹路,像被无形刀剑劈砍过般整齐。

\"换防!\"申时二刻的锣声中,第二批矿工踏着统一的步伐进场。

他们头戴浸过醋液的麻布面罩,腰间挂着装满明矾水的皮囊——这是预防瘴气的标准装备。

沈括亲自演示\"分段掘进法\",用系红绳的探竿在矿壁划出斜线:\"每进三尺便支拱木,仿效筑城敌楼之法。\"

临时调来的弩手们正将浸油火箭射向矿顶,火光映照下,原本隐藏的煤层纹理顿时无所遁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