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暗礁惊澜(2/2)
慕容恪一身崭新的皮甲,志得意满地看着部落内那些雄壮的士兵,以及汉商们身后那些堆积如山的商品,脸上的表情说不出的畅快。
然后拍着袁术的肩膀:“公路,这些都多亏了你啊,要不是有你在,我慕容部绝难有今天!”
袁术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兄长过誉了,若不是兄长当初的救命之恩,术难以活到今天,这些都是术应该做的。
况且,我如今已经是慕容部的女婿了,慕容部越强,对我也越好……”
说到这里,袁术顿了一下,脸上多了几分凝重:“不过,周边的部落越来越少了,中部的宇文部实力尚在,我部一时难以匹敌,若想继续发展壮大,只能将目标放在更远的地方了!”
“哦?”慕容恪眉头一动:“不知公路说的这个地方是?”
袁术抬手指向东方,那里是高句丽人盘踞的地方。
“兄长,我部的勇士,如今全都配上了大汉的钢刀,加之有了大汉的粮、盐供给,上下士气正盛,当趁此时机,挥兵东进,一举踏平高句丽,夺其城邑、掠其部众。
届时,我等便可用那些高句丽的奴隶,继续换取更多盐茶铁器,慕容部何愁不兴?”
“东征高句丽?”
慕容恪神色一动,顺着袁术手指的方向望去,目光中满是贪婪之色。
袁术见状,适时进言:“兄长,小弟此前曾与大汉商贾有过交谈,从他们口中得知,大汉朝廷对高句丽已有很大的不满。
只因为了对付檀石槐,而一直不曾对其发难而已。
如今檀石槐已经向大汉称臣纳贡,大汉那边想必已经开始了对高句丽的出兵准备。
如果不能趁大汉出兵之前拿下高句丽的话,那我部可就再难发展了。
虽说我部如今已经基本控制了草原东部,但整体实力比起宇文部还是差上许多,若无高句丽的奴隶补充,今后很难跟宇文部抗衡!”
听到这一番话,慕容恪的脸上闪过几分凝重。
对于如今的慕容部来说,草原上最大的敌人,便是宇文部了。
双方之所以还没发生冲突,无非就是打着以最小的代价来吞并对方而已。
而且他也听说,宇文部正在劫掠北边的丁零人,试图用丁零人的奴隶,换取大汉的物资。
如果再不抓紧的话,等宇文部恢复过来,那他们慕容部必然不敌。
以前慕容部弱小的时候,臣服一下倒也没什么,可如今好不容易强大了起来,他自然不会再甘心弯腰了。
思量片刻,慕容恪凝声道:“公路此言有理,可是你刚才也说了,大汉那边正准备出兵高句丽,若是咱们抢了先,会不会惹恼了大汉?”
“不会的!”
袁术自信的说道:“大汉出兵高句丽,只是为了那块地方而已。
我们只要跟大汉说好,待打下高句丽之后,俘虏归咱们,而那些地方则全都交给大汉。
相比于耗费人力物力的劳师远征,我相信大汉是很乐意拿出那些粮食和布匹来换取一块版图的!”
“嗯,有道理!”
慕容恪点点头,心中疑虑尽去,然后志得意满道:“既如此,待此番交易过后,即可兵发高句丽!”
袁术见状,微笑着点了点头。
与慕容恪又交谈了一会儿之后,这才转身走向自己的帐篷。
帐篷内,一个不起眼的商贾早已等候多时。
“贾先生那边有何吩咐?”袁术低声问。
商贾递上一封密信:“贾先生密令:高句丽那边已基本布置妥当,然慕容部壮,恐尾大不掉,最好让他们两败俱伤!”
袁术看完密信,随即将其放到了烛火上点燃。
待密信话落灰烬之后,袁术这才对着商贾说道:“转告贾先生,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好,在下告辞!”
商贾点了点头,随即也不再逗留。
……
洛阳,帝师府。
夜色深沉。
刘宏一身常服,跪坐在王潜的对面,眉宇间带着几分疲惫,手中紧紧攥着几份卷宗。
“师父,阳球方才入宫,向徒儿呈送了一些卷宗,是关于青州北海郡的新政事务!”
说着,刘宏将卷宗递给王潜,语气带着压抑的怒火:“据调查,这个杜家,表面减租捐地,博取美名,暗地里竟想操控常平仓,垄断粮市,若非粮储监察司深入乡里,探得农人苦楚,险些被其蒙蔽!”
王潜快速翻阅着卷宗,脸上没有丝毫表情。
这些情况,他也早有预料。
这些地方豪族,哪个不是传承百年以上,想要对付他们,肯定没那么容易的。
“陛下打算如何处置?”王潜放下卷宗,平静地问。
“阳球请旨,欲亲赴北海查办,徒儿已准了!”
刘宏目露寒光,声音异常冰冷:“这一次,徒儿不仅要杀了杜钦这只老狐狸,更要将他精心编织的这张网,连根拔起!
至于所有涉案官吏,也要一个不留,徒儿要用杜钦全族的血,告诉天下那些自以为聪明的豪强,这新政推行,绝不允许任何人有丝毫的违逆!”
刘宏的脸庞在烛光下显得有些冷硬,那份属于帝王的杀伐决断,已彻底取代了曾经的青涩稚嫩。
刘宏看向王潜,语气中带着一丝征询:“只如此大案,牵连必广,徒儿担心,再引朝堂非议……”
“此事倒也不必担忧!”
王潜微微一笑,起身走到窗边,看向外面深邃的夜空:“你既已看清其中暗礁,自当以雷霆手段破之。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阳球素有酷吏之名,正适合做这把破礁的利斧。”
“至于朝堂非议……”
“当青州北海贪官污吏与豪强勾结的铁证公诸于世,当万千农人称颂陛下圣明之时,那些许非议,不过是过耳秋风罢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有力:“至于牵连……欲涤荡百年积弊,岂能无阵痛?
旧枝若不除尽,新芽如何能够茁壮?
大汉学院之中的寒门俊才,天下的正直士子,早已翘首以盼。
此正乃破格拔擢、充实新血之良机,也好让天下人看看,追随新政、心系黎庶者,前途自会一片坦途!”
听闻此言,刘宏胸中顿时豁然开朗:“师父说的是,徒儿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