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暧昧幻想里(2/2)
接下来的三天,郝铁奔波于房产局和银行之间,勉强凑够了还款金额。当他将厚厚的信封交给刀疤脸时,对方清点完毕,突然问道:“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人最终都会穷吗?”
郝铁茫然抬头。
“因为他们总在追求自己配不上的生活。”刀疤脸意味深长地说,“你写的那些道理都不错,可惜,人最难的就是对自己说实话。”
这句话如当头棒喝。郝铁望着对方离去的身影,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的处境:三十有五,工作不稳定,靠着小聪明和借贷维持表面光鲜,内心却日益空虚。
当晚,他删除了手机里所有借贷App的联系方式,取出尘封的记账本,开始认真记录每一笔收支。当他翻到三年前的记录时,惊讶地发现那时的自己每月虽只赚四五千,却能有结余;而现在收入翻倍,反而负债累累。
“问题不在于赚多少,而在于如何活。”他喃喃自语。
改变从第二天开始。郝铁退租了高档公寓,搬进一个简单的小区;卖掉了几乎全新的奢侈品,只保留基本生活所需;甚至开始自己做饭,发现这不仅省钱,还让他的胃病好转不少。
一个月后,当他将第一笔储蓄存入银行时,久违的踏实感涌上心头。更令他惊喜的是,因为生活规律,他的气色明显好转,连小区门口的大妈都夸他“面相和善了不少”。
某天下午,郝铁在图书馆查阅理财资料时,注意到一位安静看书的女士——正是他曾经幻想过的那个“年轻貌美女子”。但这次,他的内心毫无波澜,只是礼貌地点点头,便继续专注于手中的书籍。
女子却主动走过来:“你好,我注意到你最近经常来看经济类的书。我正好在写一篇关于消费心理的论文,能请教几个问题吗?”
交流中郝铁得知,女子是大学的客座教授,而那四位“侍女”其实是她的研究生助理。得知郝铁的转变经历后,她十分感兴趣,邀请他去自己的工作室分享心得。
半年后的分享会上,郝铁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众多听众,平静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总是幻想一夜暴富,却忽略了财富的真正基础——踏实生活,量入为出。”
会后,一位年轻人追问他:“郝老师,您说‘相由心生’,是不是意味着穷人都长得丑?”
郝铁笑了:“不,我的理解是,当你内心充实,不再被物欲奴役时,你的眼神会变得清澈,面容会变得平和。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才是真正的‘面相’。”
他望向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行色匆匆的路人身上:“财富不是数字的堆砌,而是找到让自己心安的生活。这条路,我才刚刚开始。”
夜深人静时,郝铁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储蓄账户突破十万,但更大的财富是,我终于可以平静地入睡,不再被噩梦惊醒。”
合上日记,他关灯睡去,窗外月光皎洁,映照着他平和的面容。这一次,没有任何幻想,只有实实在在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