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军文比试(1/1)
澜台学馆大堂灯火通明,晨光斜照在青砖地面上,映出无数整齐的影子。自军学设立以来,今日便是首场正式比试,百名军功士卒与同等人数的寒士学子被分列两侧,列阵而坐。吕布站在殿前,身披素甲,目光如寒锋般扫过全场,他低声而冷厉:“今日之试,不论出身,唯凭才能。文能破敌,武能定策,尔等皆以此为准。胜者荐入澜台,败者须自省。”言毕,铁骑踏地,角声一响,比试正式开始。
比试以策论起,题目为《守城与攻城之策》。寒士学子们多日夜以策书磨炼心志,字字珠玑,条理清晰;而军功士卒则略显笨拙,但每一条策论皆紧扣战场实情,条理间带着杀机与锋芒。比试开始,寒士提出以守为主,谋全局之长远,文辞优雅;军功士卒则主攻为先,重实践与速胜,条理犀利。两派交锋,言语如箭,射入众人心间,既冲击又激发思维。
观试之中,学官与诸葛亮、郭嘉等人暗中点评,吕布眼中冷光闪烁。他看得清楚,这场比试不仅是文武之争,更是寒士与军功之士的心理与身份试炼。寒士初时轻视粗武之辈,军士亦瞧不起纨绔寒士,矛盾渐起,怒声暗起,却都未敢明动。吕布心中暗自计量:“正合吾意,试炼即是砺石,磨之则坚。”
比试间,几名军功士卒因思路跳脱,提出守中藏攻之策,击中寒士文论薄弱之处,寒士们一时面露难色,但旋即有人冷静分析,将攻守相衡之理补入策中。全堂静默片刻,掌声忽起,既为彼此的机智,也为战阵思维之精妙。比试持续数刻,渐渐显出初步分数,寒士与军士皆在暗中警醒,对方之长不得不承认,心中升起敬意,也生出几分焦虑。
城中街市,百姓远观学馆灯火,议论纷纷。有人惊叹:“军士能读书,寒士能论战,此制果真奇哉!”有人担忧:“此路虽开,若二者不和,岂不成乱?”消息很快传至世族大宅,荀、钟、冯等族长面色阴沉,心中暗喜:“军士粗豪,寒士傲文,彼此初见锋芒,必生裂痕,正合吾意。”他们低声布置暗中挑拨之策,意在比试之中制造误会,令双方互生怨怼。
司马懿府中,他端坐案前,眼神如蛇般冷厉。密报传至,他微微点头,轻声自语:“军文并试之中,初露裂痕。若再暗下手,使寒士与军士心生隔阂,必成内耗。此局,吾可坐收其利。”他手中竹简轻摆,暗自写下几封密信,派遣人手潜入学馆周围散布流言,矛盾将被放大,棋局悄然成形。
而澜台宫内,吕布站在殿前,凝视学馆方向,眼中寒光未曾消退。他深知比试只是开端,唯有持续磨炼,令文武兼通者脱颖而出,军学方能立稳根基。心底暗语:“今日试声不过初鸣,世族暗流与司马觊觎皆不可忽。尔等若欲登堂入仕,须经烈火试炼,方能立于不败。”
比试余音未散,学馆中士卒寒士心中皆有波澜。有人因对方的锋芒而心生敬意,也有人因自身缺陷而自省,新的秩序在争论与磨合中悄然扎根。洛阳城风声呼啸,茶楼议论如潮,街市百姓眼中闪着期待的光芒,城中暗流涌动,整个天下的格局,也在这一声声策论与铁蹄之下,缓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