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 > 第188章 汉景帝子嗣实在太过繁盛!

第188章 汉景帝子嗣实在太过繁盛!(2/2)

目录

甚至近期西域小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汉人\"诸侯国\"的局面,也是刘旦暗中操控的结果。

不过,现在汉人\"诸侯国\"即将不复存在。

这些西域小国自然也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正好蚕食吞并,分封给其他诸王。

刘旦正专注审阅奏折之际,殿下的霍光斟酌再三,小心翼翼地开口奏道:

\"陛下,臣手下官员禀报,西域世家频频询问何时下放郡守、县令?他们似乎颇为急切。\"

\"呵呵。\"

刘旦轻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神采。

这群世家还真是迫不及待啊!

他放下手中的奏折,目光灼灼地看向霍光,唇角含笑道:

\"告诉他们,朕很快就会派人前往!\"

不过派去的不会是他们期待的世袭郡守,而是世袭的诸侯王!

霍光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似乎隐约猜到了陛下的真实意图,但既然陛下未明言,他也不敢贸然追问。

只得恭敬地拱手应道:

\"臣领旨,必当转达!\"

既然西域一方催得如此紧迫,刘旦也不打算再有所迟疑,以免夜长梦多,节外生枝!

建章宫内,华灯初上,金碧交辉。

又一场规模盛大的宫廷宴会隆重举行。

然而这一次,参加宴席的不再是朝中文武百官,而是悉数换成了刘氏宗室的诸侯王!

按照惯例,诸王若无特殊召见,是不可擅离封地的,但因太上皇刘彻禅让大典,这些诸侯王前来长安观礼,一直滞留至今。

对于长期困居长安无法归国,这些王爷们虽然心中疑惑不解,甚至颇感忧虑。

但他们没有一人敢于公开质疑或发表不满!

陛下新近登基,朝政初定,三把火尚未烧起,他们可不想在这敏感时刻触犯龙颜,招致杀身之祸。

当今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唯有俯首听命!

抱着这样的谨慎心态,诸王进入华美的大殿时,一个个端坐如钟,举止得体,言谈谨慎。

丝毫不敢有任何逾矩放肆之举。

其实,忌惮新君雷霆手段只是一方面原因。

更重要的还在于这宴会举办的地点——建章宫!

太上皇就驻居于此!

这位在位数十年的前任皇帝,对诸侯王可是历来严厉,毫不手软,他们可没少吃苦头。

从《推恩令》这种强制分割封国的霸王条款,到各种限制诸侯王权力的严苛措施,层出不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诸侯王宁愿冒险得罪新即位的年轻天子,也绝不敢触怒这位经验丰富、手段狠辣的太上皇!

实在是被折磨怕了,心有余悸!

就在各路诸侯王小心翼翼地扮演着乖顺臣子的角色时,大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两道身影并排而来,一老一少,步履从容。

二人皆是龙行虎步,气势恢宏,举手投足间尽显天子威严!

正是太上皇刘彻与当今天子刘旦!

刘旦紧随刘彻身后半步,他本想搀扶着老刘一同入场的。

如此既能彰显父子情深的美好画面,又能向世人昭示太上皇的崇高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毕竟连当今天子都要亲自为太上皇当扶手,这是何等的尊崇!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老刘却猛地一把甩开了儿子伸来的手,嘴里骂骂咧咧地道:\"搀什么搀,老子又没瘸腿,腰板还硬着呢,赶紧给我滚蛋!\"

刘旦顿时尴尬万分,热脸贴在了冷屁股上,自讨了个没趣。

于是便有了眼前这一幕尴尬的场景:刘彻大步流星地走向主位,威风凛凛地落座,而刘旦则只能规规矩矩地在他下首就坐。

殿内诸王见状急忙起身,躬腰拱手,异口同声地高呼:\"拜见太上皇!拜见陛下!\"

\"嗯,都坐吧,别站着了,又不是上朝。\"刘彻随意地挥了挥手,一派闲适自在的模样,显然在这里他才是真正的主宰。

在老皇帝在场的地方,刘旦这个新天子根本没有丝毫摆谱的资格和空间。

\"谢太上皇隆恩!\"众人齐声应和,这才敢重新入座。

随着诸王就位,宫中侍女们立刻捧着各色珍馐美味鱼贯而入,摆满了金碧辉煌的宴席长桌。

然而奇怪的是,没有一位诸侯王敢于先行动筷,他们一个个目光灼灼地望向上首的帝王父子,眼神中满是紧张与期待。

这一幕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晏饮之事可以稍后再谈,请二位至尊先说明今日召集我等的真实用意,否则我们心神不宁,哪有心思品尝佳肴?

刘旦转头看向父亲,只见刘彻微微颔首,目光中透出一丝不耐烦,显然是在催促:别磨蹭了,直接说明来意吧,和这群诸侯王共饮实在乏味至极!

既然大佬发话,刘旦自然唯命是从,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转身面向满座诸侯王,脸上绽放出一抹温和亲切的笑容:\"各位叔伯兄弟,朕今日请诸位前来,确实有一件要事与大家商讨。\"

他的话音刚落,殿内众王便迫不及待地抢着回应:\"陛下但说无妨,有何差遣,五叔我定当竭力效劳!\"

\"三哥尽管开口吩咐,我等无不从命!\"

\"正是此理,四爷爷我...呃,臣绝无二话,定当遵旨!\"

殿内此起彼伏的应和声杂乱无章,辈分尊卑混杂,令人啼笑皆非。

刘旦听得嘴角直抽搐,这一切都是由于皇室宗亲辈分错乱所导致的滑稽景象。

当今大汉的诸侯王体系,经过文帝、景帝以及武帝刘彻三代君王的不断削弱打压,加上历次变故导致的废黜更迭,目前幸存的诸侯王国还有二十余个。

高祖刘邦的亲弟一脉,如今只剩下一个楚国苟延残喘。

高祖的三个儿子,则分别延续了城阳国、甾川国和济北国三支血脉。

文帝的两个儿子,传承下来的是梁国与清河国两大封国。

景帝一系分封的诸侯王数量最为庞大,足足有十余个之多!

之所以如此,原因简单明了——汉景帝子嗣实在太过繁盛!

到了刘彻这一代,又新增了赵国、广陵国、昌邑国、胶东国四个封国。

其实汉高祖刘邦的子嗣同样众多,最初分封的王爵也不少。

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吕后这个心狠手辣的皇太后,能够善终的寥寥无几。

加上七王之乱等一系列政治动荡,导致许多诸侯王被废黜削爵,大汉现存的诸侯国便只剩下上述这二十几个了。

然而这个数字看似不多,实则影响深远,因为这些封国每一个都堪称\"国中之国\"!

与明朝那些名存实亡的藩王截然不同,大汉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可谓真正的一国之主,有权称孤道寡,俨然一方诸侯!

最为关键的是,封国内的所有土地、人口都是诸侯王私人所有的财产,完全由其支配!

这绝非什么小数目,以赵王刘据为例,他的赵国虽然只有四个县。

可拥有的户口高达九万余户,丁口更是接近四十万之众!

赵国算是比较富庶的封国,但即使是那些偏远荒凉的封地,经过层层削弱后仅存一两个县的小国,也拥有几万丁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