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 > 第163章 不如让兄长自愿让位,我顺势接任太子之位?

第163章 不如让兄长自愿让位,我顺势接任太子之位?(2/2)

目录

\"再者,当年郅都处死太子刘荣后,自己不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吗?\"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张汤定会三思而后行,不至于...\"

\"天呐,我的殿下啊!\"石德再也听不下去,猛然打断刘据的妄自揣测,额头青筋暴起,几欲滴血,\"您怎能如此不明事理,张汤与郅都情形迥异,您与刘荣处境天差地别!\"

\"刘荣乃是窦太后钦点的皇位继承人,那可是手握乾坤、权倾天下的窦太后啊!\"

\"刘荣死后,郅都即使得到景帝保护,也难逃一死,因为窦太后绕过景帝,亲自下令诛杀了郅都,为的就是给自己心爱的长孙报仇雪恨!\"

\"可如今朝中哪还有第二个一手遮天的窦太后?哪还有能为殿下出头的外戚势力?\"

\"那究竟该如何是好?\"刘据闻言彻底瘫软在地,宛如失去骨架的布偶,声音中带着绝望的哭腔,\"这也不行,那也不成,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任人宰割不成?\"

石德左右环顾,确保无人偷听后,俯身轻声道:\"殿下,您怎能忘了燕王殿下呢?\"

\"以往您对燕王多有扶持,如今正是得到回报之时,况且您与三殿下一直情同手足,若能表明甘愿退位让贤之意,再以兄弟之情相求,燕王又怎会坐视您被陷于死地?\"

\"更何况,眼下朝中能够劝说陛下回心转意的,唯有燕王一人而已!\"

听闻此言,刘据眼中渐渐恢复了光彩,如同黑暗中看到了一缕曙光,内心重燃起希望的火种。

石德言之有理,太子之位他早已看淡,心中并无留恋,与三弟的关系也一向融洽,未曾有过龃龉争执。

就算是当年那愚蠢的宫女送美人去\"羞辱\"三弟,那也是她一人自作主张,与他毫无干系,三弟心中必然明了!

想通此节,刘据如脱胎换骨般猛地挺直身子,急切地向殿外奔去:\"对,此刻就去寻三弟救命,宜早不宜迟,一刻也耽搁不得!\"

\"殿下慢行!\"石德赶忙拉住刘据的衣袖,急声道,\"安平侯张汤仍在殿外守候,您贸然出门只会自投罗网,不如速写一封亲笔密信,由我出宫去寻燕王转达!\"

\"妙计,妙计!\"刘据如遇救星,双眼放光,急声喊道,\"快快,备好纸笔,片刻不可耽搁!\"

太子宫内顿时一片手忙脚乱,刘据伏案疾书,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将心中惶恐与期盼尽数倾注于纸上。

待书信写毕,石德小心翼翼地藏入怀中,化作寻常仆役模样,急匆匆地奔出太子宫,消失在长长的宫廊尽头。

殿外守候的张汤目送石德远去,眼中闪过一丝深不可测的光芒,并未出言阻拦,转身再度踏入正殿,他今日奉命而来,只为饮酒畅聊,至于其他事宜,张汤概不过问,只听陛下之令行事而已。

石德怀揣着刘据最后的希望,一路换装改扮,穿街走巷,避开哨探耳目,急急地向燕王府奔去,心中只盼能在关键时刻寻得救星。

然而,天不遂人愿,石德抵达燕王府时,府中下人却告知他燕王已出,不知何时归返,让他失望而归。

石德不甘心,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城外军营,希望能在那里寻到燕王的身影,却又扑了个空,让他陷入深深的绝望。

就在石德四处寻找燕王的同时,刘旦正身处未央宫中,与刘彻进行着一场关乎王朝命运的私密对话。

刘旦本在城外军营督军练兵,却接到内侍传来的密旨,令他立即返回宫中面见天子,不得有误。

本以为是军国大事需要紧急商议,未曾想一踏入殿内,刘彻便向他娓娓讲述起当年景帝废黜太子刘荣,命酷吏郅都用刑的陈年往事。

这番话的意图再明显不过,父皇是要为自己铲除障碍,永绝后患,确保帝位平稳交接!

\"老三,自古以来,皇家传承之事向来波涛汹涌,刀光剑影,绝非平静安宁之事,当年如此,今日亦然,来日也不会改变。\"

\"人心叵测,世事难料,有时为了江山社稷的顺利传承,不得不暂时舍弃儿女私情,做些不近人情之事!\"

刘彻语气平淡如水,眼神却深不可测,言辞间暗藏杀机,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令人毛骨悚然。

刘旦能够理解父亲的担忧,毕竟刘彻一生机关算尽,步步为营,小心翼翼才坐稳了龙椅,这种如履薄冰的人生经历,难免让他在权力交接上格外谨慎。

当年刘彻初登太子之位时,上有窦太后冷眼相对,下有梁王虎视眈眈,进退维谷,如芒在背。

这两人一个是刘彻的祖母,一个是他的亲叔叔,皆是一手遮天的权势之人,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如今老刘为了避免自己的继承人重蹈覆辙,遭受同样的磨难,提前铲除一切可能的障碍和威胁,情有可原。

然而...

\"父皇,此事您实在多虑了。\"刘旦摇头轻笑,神色淡然,丝毫不见波澜,\"当年您继位时的局面与今日截然不同,彼时有窦太后把持朝政,而今天下莫敢不从陛下之令!\"

\"容儿臣放肆直言,即使我不继任太子之位,想要争夺皇位,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兄长根本争不过我,即使有皇后出面相助,也是徒劳无功,形势早已明朗!\"

\"何必非要兄弟相残,血流满地,惹得天怒人怨,留下千古骂名?\"

\"再者,兄长为人谨慎,并无大过,无辜赐死实在有违天理人伦,对陛下圣明之名也多有不利!\"

\"若陛下实在不放心,不如让兄长自愿让位,我顺势接任太子之位,岂不两全其美?\"

刘彻双眸如电,紧盯着刘旦的面容,仿佛要看穿他的心思,确认他话中真伪,直到确信这番话出自真心,并非虚情假意,才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

老三能有这般想法,当真是不枉朕这些年的栽培,不枉朕对他的信任与期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