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京西煤矿的麻烦(1/2)
京西这地方,靠山吃山,打明朝起就有煤矿。
早先这些矿都攥在私人手里,也就是大伙常说的“煤老板”。
可这煤矿开采,从来不是挖个坑就能出煤的事。
最头疼的就是渗水。一挖到地下丈深,水就跟从石头缝里冒出来似的,没完没了。
要是排不出去,井底下就成了烂泥潭,别说挥锄头挖煤,工人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
那些煤老板一开始还硬撑,雇了些壮丁,用木桶一桶桶往外淘水。
可水越冒越多,淘水的人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也赶不上水冒的速度。
后来煤挖不出来,手里的矿就成了赔钱货,有的煤老板甚至把家底都搭进去了,一个个愁得头发大把掉。
正巧那时候皇孙朱雄英想搞实业,要办“官督商办”的矿场,见煤老板们愿意低价卖矿,就趁机把京西煤矿给收了过来。
朝廷接手的时候,也犯了愁,渗水的问题还在啊。
好在宫里有个格物苑,里面全是琢磨新鲜玩意儿的工匠。
他们听说煤矿渗水难办,就凑在一块儿捣鼓,足足三个月,造出了个“手摇抽水泵”。
这东西看着不复杂,一个铁壳子,里面装着活塞,外面安了个长摇把,俩人对着摇,就能把井里的水抽上来,比用木桶淘水快十倍。
刚开始用的时候,效果真叫一个好。
之前煤老板们头疼的渗水,用这抽水泵一抽,井底下立马干了大半。
工人能下井挖煤了,黑黢黢的煤块一车车地运出来,堆在矿场门口跟小山似的。
朝廷不仅能把煤分给京城的衙门和军营用,还能卖给城里的商户、烧窑的作坊,每个月都能赚不少银子上交国库。
这煤矿能赚大钱,就想多筹点银子扩大开采,又不想在国库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子;
就想出了“卖股份”的法子,谁要是愿意出钱买股份,等煤矿赚钱了,就能按股份分红利。
那时候京西煤矿势头正好,大伙都觉得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城里的大商户自不必说,连街边开小铺子的、手里有点闲钱的老百姓,都凑钱买上几股,天天盼着月底分红。
负责管煤矿的官员,是个姓王的巡检,四十来岁,性子实诚,做事踏实。
他以前在地方管过粮库,没接触过煤矿,刚上任的时候还特意下井跟工人学了半个月,才摸透开采的门道。
一开始日子过得顺顺当当,每天就是查查账目,看看工人有没有偷懒,月底算算分红,再把赚的银子上交户部,连朝廷都夸他会办事。
可谁也没料到,这煤矿越挖越深,麻烦就跟着来了。
一开始挖的是浅层煤,埋得浅,渗水虽然有,但三台手摇抽水泵加把劲,还能应付。
可浅层煤挖了大半年,就见了底,只能往地下更深处挖。
这一挖深,底下的水就跟开了闸似的,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以前抽一个时辰,水位能降半尺,现在抽俩时辰,水位纹丝不动。
最先发现不对劲的是井下的工头老李。
老李五十多了,在煤矿干了快三十年,从煤老板手里转到朝廷管,他都是工头,井底下的情况,没人比他更清楚。
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老李就带着五个工人下井。
刚走到底,就觉得脚下凉飕飕的,低头一看,水已经没过脚踝了,以前最多也就湿个鞋底子。
“不对劲啊!”
老李皱着眉,用锄头戳了戳水里的煤渣,开口道:“昨天晚上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一夜之间冒这么多水?”
旁边的工人二柱擦了擦脸上的煤灰,苦着脸说:“李头,我看这水还在往上涨呢!要不咱先把抽水泵开足马力试试?”
老李点头,让人把三台抽水泵都打开。
摇泵的工人卯足了劲,摇把转得飞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