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利益,绑定(1/2)
镇东将军府的议事厅内,炭火将众人的面孔烘得通红。
魏正用匕首尖挑起申家的奴籍木牍,投向燃烧的炭盆,墨字在火中蜷曲成灰:“诸位且看,假设申家有五千部曲。”
闻言,申曈下意识的就想说我家没有那么多,不过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说。
“每年为其耕桑战守,却只缴十之一二的私税,当然这个还没有算隐匿的人口。”
魏正转向庞瓒,“庞公子的四千家部曲,若登记为良民,可缴多少税?”
庞瓒会意,展开手中的算筹:“按汉律,良民每亩田缴粟三升,另有户调绢二匹。
四千家部曲若人均五亩桑田,年缴粟六万石,绢八千匹——是私税的三倍有余。”
他忽然起身,向魏正一揖,“且部曲转为良家子后,战时有军饷,闲时有耕地,士气远胜私兵。”
魏正用匕首敲了敲炭盆:“更关键的是兵源。”
他指向舆图上的上庸郡,“三十七万人口,可征发三万士卒。
这些兵卒吃的是汉家粮,穿的是汉家甲,比豪强私兵更知为谁而战。”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目光从各人的脸上扫过,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们知道孙权每次都能发十万大军,可却屡屡打不下合肥么?
难道真的是张辽威武天下第一?
可张辽死过之后,他不也没能打下合肥。
就是因为东吴是私兵制,士卒的掌控不在孙权的手中。
虽然可以省掉很多的军饷开支,但真打起仗来,每个将领都会保存实力,不敢打硬仗。
如此一来,怎么打胜仗?”
闻言,众人纷纷点头,王训更是说道:“是啊,某听阿翁说过,逍遥津一战,名将凌统为了救孙权,战死三百部曲,从此一蹶不振,二十九就病死了。
虽然孙权竭力抚慰凌统之子,可从此,哪里还敢有人死战。
所谓江东大族,都是守成之贼。”
“哈哈,说守成之贼有点贬低,因为他们的家就在江东,对中原自然没有兴趣。
就像我们大汉一样,坚持北伐的都是荆州人、豫州人,至于益州人,他们对此并无多大兴致。
这是利益和观念使然。”
魏正哈哈一笑,随即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很多时候事情之所以失败,并不是本身的能量不足,而是做事的人人心不齐。
只有把力量凝结到一起,才能做成大事。
诸位难道打算世世代代就守在上庸郡这山窝窝里?
不去碰触雒阳的美好和繁华,不去江南体验别样的风土和人情?
如果是那样的话,提前说一声,我会把你安置在稳妥的位置上,只要认认真真做事就能保一世的平安和富贵。
做事不认真的话,等大汉被攻破的时候,再作为士籍被掠到关中就是。”
“君侯,某等愿随君侯,走牛马,填沟壑,重建汉家天下。”
长史费祎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见状,其他人纷纷抱拳,跪地行礼齐声道:“君侯,某等愿随君侯,走牛马,填沟壑,重建汉家天下。”
其中王训等人还因为比费祎慢了一步,以至有些懊恼。
魏正躬身上前,一个个把这些人扶起来,语重心长的教导道:“事情怎么说是一回事,怎么做是另外一回事。
为什么有的人能成事,手段高明而已。
为什么有些人成不了事,手段低劣罢了。
我们治下无奴,所目皆是大汉子民,杜绝的是那些豪强寒素的激烈之路。
只要公器在手,整个大汉都是吾等之奴。
这一点,汝等明否?”
费祎、董厥等少数人眼前一亮。
其他人则是若有所思,还有懵懵懂懂的,但一个个也都假装明白过来的样子。
生怕在别人面前暴露了自己智商欠奉的底细。
魏正接着说道:“底层豪强大族,只想着土地兼并,一味的做大做强。
但却没有想到这样做,破坏的是整个生态平衡。
这就像土地的开垦,不能一次性种植太多,要保持土地的肥性。
或者像是林苑鱼塘之间的围猎,不能竭泽而渔。
但我们作为上庸郡的顶层掌控者,兴复大汉北伐中原的先锋军,岂能如那些鼠目寸光的豪强村夫一般?
吾等要掌控好事物运转的节度,保持上庸郡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最终有一天,你我大家都能进入云台阁。
以己之名,再开族谱,保家族百年,乃至千年富贵!”
闻言,众人顿时激动不已。
但其中一些意思虽然直白,但有些难明,就连费祎和董厥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良久,邓星忽然问道:“师君所言,学生深有所感,只是一点,若是掌权之人公器私用,如之奈何?”
闻听此言,众人下意识的都看向魏正。
因为这一点,似乎尤为的关键。
迎着众人的目光,魏正掏出羽扇,微微扇风,双目遥遥的看向远方。
半晌之后,魏正才停止动作,目光从遥远的天际收回,认真的从每一双眼睛上扫过,一字一句的说道:“以信为本,以法治府,赏罚分明,一视同仁。”
众人怔住,这个时代,实际上信义虽然不断下跌,但还没有彻底的崩塌。
虽然唯功利主义者往往占据上风,但是理想的古典主义信义依旧存在。
只有当洛水之屁和当今弑杀天子的事情一连串的发生后,信义才逐渐的彻底的崩塌。
如此导致官员甚至公然劫掠行商,行强盗之事。
而司马八王以及各大世家大族为了权柄,乃至于引鲜卑入关,不惜任何代价,最后玩火自焚。
随后五胡乱华,泱泱文明彻底沦落成为了丛林场。
苟延残喘的人跑到江南举着一个正统的牌坊,但其实也受到了丛林法则的传染。
纵使出现刘裕这种人物,也难以改变大势。
到了最后难免被借尸还魂的隋杨平定。
“谨唯魏侯之言,以信为本,以法治府,赏罚分明,一视同仁。”
众人齐声说道。
费祎环顾左右道:“吾等追随魏侯东下讨伐逆魏,以必死之志,歃血为盟,齐心协力,方有今日大胜。
今日魏侯愿意带领某等,图兴复大汉之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