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交流,清查(2/2)
董厥还礼道:“道长辛苦了。教化之事进展如何?”
老道说道:“回,祠庙已在三处聚居点破土动工,预计半月内完工。
另外,和五斗米道的人也有接触,不过,他们还是坚持五斗米道。
这种事情,还得张道长和元清出面才好。”
“嗯,嗯!”
董厥打着哈哈,顾左右而言其他:“能否将教化与农业生产结合?
比如在春耕时举行祈福仪式,既安抚民心,又促进生产。”
道长眼中一亮,胡排说道:“郡丞所言极是。
三清大学这边也有此意,打算在春耕时开坛做法,祈求风调雨顺,同时宣讲农时知识。”
董厥赞许道:“甚好。不过教化之事不可操之过急,须循序渐进。
另外,三清教的传教要协助清查户口,若发现隐瞒人口,及时上报。”
道长点头:“贫道明白。南乡的传教都是经历过战乱的百姓,深知隐匿户口之弊,定会全力配合。”
送走道长后,董厥对胡排说道:“明日我去上庸郡,实地查看土地丈量情况。
魏公子已去西城郡,咱们得尽快把土地分配方案定下来。
你在这边盯着教化和兴修山路水利的事情。”
胡排点点头。
......
据说已经去了西城的魏正正在......
戌时三刻,小花园里,秋虫在菊丛中低吟。
魏正倚着青石栏杆,望着天上一轮圆月,手中握着半卷未批的屯田图。
夜风带着汉水的潮气,掀开他未及束起的衣襟。
露出肩甲下几道新结的疤痕,像狰狞的蜈蚣趴在古铜色肌肤上。
“夜深露重,怎不披件披风?”
轻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张萌提着盏羊角灯,她的月白羽纱裙角沾着些草絮。
魏正转身,指尖还带着屯田图上未干的朱砂,却径直捏住她的手腕,将人往自己身边一带:“又去草窠里野了?”
张萌的耳垂倏地红了,却仰头直视他眼底的星子:“上庸郡的陂塘规划图?你是要开山的愚公啊!”
“愚公?鱼公吧。”
魏正扣住张萌的后颈,迫使她仰起脸,月光在两人交叠的睫毛上碎成银箔。
“明日随我去渠堰!”他的食指碾过她唇畔,“你便穿这月白羽纱裙,让汉水的龙王看看,谁才是这地界的主人。”
张萌忽然咬住他指尖:“主人?”
披风将两人裹成一团暗影,像两簇在秋夜里交缠的火焰,谁也不肯先低头。
......
张萌的二次投诚还是黄月英做的保。
实际上,张萌也是自己想投降了......被魏正连番折磨之后,她原本只是觉得自己堪破红尘,已经无欲无求了。
魏正刚去荆州的时候,她还嘴角轻笑,淡然的说对方折在那里最好。
但随着魏正一个个逆天的战绩传来,她的心态不断发生变化。
尤其听说魏正迁徙了洛阳周边数县二三十万人口,翻山越岭迁徙千余里而来。
她的心态再次发生变化。
神迹!
除了神迹,张萌不知道用什么字来形容。
心态的变化,于是,她祈求见了黄月英一面。
而当时黄月英也收到了魏正的来信,劝她以三清教太清客卿的身份,到上庸郡那边,收编五斗米道。
毕竟魏正能迁徙来五斗米道教徒的身体,却不能把他们的精神强行扭转过来。
所以需要......黄月英思索之后,觉得这个事张萌来做的话会更好。
正好张萌求见,她与对方一番诉说之后,便将张萌等人送到了上庸。
再会魏正的时候,张萌故意打扮了一番,又与魏正一番促膝长谈。
这一谈就谈到了半夜,然后魏正看着可人身穿道袍,举止之间也没有什么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势。
关键......
好吧,魏正承认那一刻的时候,想起了前世的考斯扑来,于是就没忍住。
直接把交流变成了交......流。
张萌也是半推半就......
千头万绪啊,千头万绪。
......
次日清晨,董厥与王训带着众多官吏和一百名卫兵,骑马踏上了前往上庸的山道。
时值深秋,山风凉爽,溪水潺潺,但二人无心欣赏风景,心中牵挂着土地丈量的难题。
行至半途,忽见前方山坳里有数十人正在劳作,几个身着皂衣的官吏站在一旁指手画脚。
董厥勒住马,问道:“前面可是丈量土地的队伍?”
卫兵策马前去询问,回来禀道:“启禀,正是上庸县的丈量队。”
董厥与王训下马步行,来到山坳。
只见几个农夫正用步弓丈量土地,绳索上系着铜铃,每走一步,铜铃便发出清脆的响声。
一名官吏手持竹简,边记录边喊道:“长六十五步,广二十二步,合计一亩三分。”
王训注意到,农夫们的动作迟缓,脸上满是不情愿。
他走到一个老者身边,轻声问道:“老人家,这土地丈量可是公平?“
老者左右张望,压低声音道:“你有所不知,这步弓被申家调过,比朝廷的标准短了三寸。
每亩地都被多算了三分。”
王训心中明了这八成又是演戏的,谁让申家势力最大呢,于是转头对董厥说:“看来豪强不仅隐瞒人口,连土地都在做手脚。”
董厥面色凝重:“立即停止丈量,更换朝廷标准的步弓。
派人去申家坞堡,传唤申家族长来见我。”
卫兵领命而去,董厥又对王训说:“你留在这里监督,务必重新丈量,不得有误。
我去附近村庄查看户籍清查情况。”
王训皱眉。
这时,董厥压低声音道:“申家的族长讨逆校尉申曈的父亲,不能真的动手,我须躲一躲,你先吓一吓。”
王训心知肚明,望着董厥离去的背影,心中暗忖:唉,总有人要干脏事,自己这个外来人,真的是合适啊,陈博,陈阳,你俩要在就好了。
他拔出刀,转身对官吏们说:“这刀是大将军赐给我的,就是要我用这把刀震慑奸人。
便是郡守魏三公子来了,也不好使。
从即日起,改用朝廷标准的步弓丈量,若再发现舞弊,严惩不贷。”
官吏们唯唯诺诺,忙不迭更换步弓。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