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歃血,保障(1/2)
对魏正来说,普通士卒的士气很好提升。
最不花钱的做法,做秀就行了。
比如说在士兵受伤的时候去慰劳一下,说两句热心话,过分点的替他吸吮脓液。
那士卒还不激动的以死来相报。
其实也不想想,这将军连老婆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你......
相对来说,魏正做的就高端了很多。
对于普通士卒,精神上和生活上都有保障。
或者说生和死的问题都解决。
精神上建三清庙,所有阵亡的都在其中祭祀,享受香火和祭拜。
而且你死了,抚恤金和抚恤的制度,也让你的家人无忧。
就是你要是死了,灵魂和家室都帮你安排好。
生的问题上,解决顾虑也很简单。
所谓赏罚分明而已。
这一句话看着简单,但自古以来能做到的屈指可数。
其实很多时候,士卒并不是怕死,并不是不愿意死战。
作为主君,你得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不能我在前面杀敌,你在后面算计我老婆孩子。
说白了,我死了,老婆孩子怎么办?
我斩敌立功了,赏赐能不能落实,能不能升官。
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那么战斗力肯定是爆表的。
再搭配令行禁止,那就势必一往无前。
但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因为,带兵的是将军,当家的是皇帝,办事的是官员。
必须这三个群体都认识到这一点,劲往一处使才行。
实际上,带兵的将军大都只考虑自己拜将封侯。
士卒的死活根本不管。
因为士卒的死活,实际上和他的升迁没有关系。
自古以来,死十万也好八万也好,只要有功就行,没有因为爱护士卒生命而升官的。
后面办事的,也不关心士卒的后事。
你当兵打仗,有没有功劳和我没有关系。
和我升官和捞好处又没有关系,我管你死活呢?
至于皇帝,精力有限,忙着平衡各方面势力都忙不赢,还有心思解决士卒的问题?
如果真到了最后需要牺牲的时候,那也是牺牲普通的士卒。
除非,除非被牺牲的数量巨大,超过帝国的承受能力。
这里面,其实都有对错,但又都没有对错。
每个人都必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说到最后,实际上是制度的设计不合理。
这其实也是魏正情愿做一县之君,而不愿意去成都的原因。
只有在一县之地,他才能打好坚实的基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他去了成都,那最多再出一个诸葛亮,或者说,他自忖也不可能比诸葛亮做的更好。
他腹黑一点,再出一个皇帝。
但对普通人来说,历史的进程缺名臣,缺皇帝么?
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年。
至于生命,whocare?
......
南乡县士卒的问题,魏正基本上已经解决了。
只是需要时间去沉淀。
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士卒,并不是魏正的士卒。
所以需要解决的,更多的还是将领的问题。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可没有普通士卒好说服......
说白了,这些人必须要能分享魏正这个人崛起而带来的好处,他们才能形成一个团体,才能有凝聚力。
而且这个好处,要足够大。
人都是有精气神的。
就和后世的公司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