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267章 冀州固防谋远图

第267章 冀州固防谋远图(1/2)

目录

第一折 广武整军固防线

广武城内的庆功鼓声尚未停歇,姜维已身着素色战甲,踏着晨光登上北门城楼。昨日清风岭大捷的余温仍在,城楼下的校场上,蜀汉士兵正按队列整理军械,新收编的曹魏辅军则在老兵带领下搬运粮草,脚步声、兵器碰撞声交织成一片忙碌的晨曲。

“将军,昨夜清点完毕,此次清风岭一战,共缴获投石机二十七台、连弩三百余架,粮草足有八万斤,俘虏的八千魏兵中,已有三千余人愿意归降编入辅军。”张翼手持账册,快步登上城楼,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疲惫,眼底却闪着振奋的光。

姜维目光落在校场西侧,那里十余架破损的投石机正被木工队拆解修补,新缴获的军械堆成小山,几名士兵正用麻布仔细擦拭连弩上的铜部件。他微微颔首:“归降的魏兵需分开编入各营,每队搭配三名蜀汉老兵监管,先从搬运粮草、修筑工事学起,待军纪养成后,再酌情教他们使用军械。”

“属下明白。”张翼翻开账册,在页边记下批注,“另外,廖化将军已率军返回壶关,临走前派人送来消息,诸葛诞残部退守到壶关东北五十里的安阳城,虽未再发起进攻,但每日仍派斥候在周边探查,似在窥探我军动向。”

姜维指尖轻轻叩击城垛,目光望向东北方安阳城的方向,晨雾中隐约可见远处山脉的轮廓。“诸葛诞新败,短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但安阳城背靠太行山脉,可通幽州,若不加以牵制,恐成日后隐患。”他转身看向张翼,“你即刻拟一封书信,送往成都,向陛下禀报冀州三关大捷的消息,同时请求调拨五千名工匠和三万斤生铁,我们要在广武、雁门、壶关三地修筑永久性堡垒,将冀州防线打造成铜墙铁壁。”

张翼领命离去后,姜维走下城楼,径直前往校场。此时陈默正带领骑兵营士兵检查战马,看到姜维过来,连忙迎上前:“将军,骑兵营战马已全部检修完毕,新补充的两百匹战马也已适应,随时可投入战斗。”

姜维走到一匹枣红色战马旁,伸手抚摸着马颈的鬃毛,这匹马是清风岭战役中缴获的魏军用马,体型健硕,眼神桀骜。“昨日俘虏中,有多少熟悉战马饲养和军械修缮的士兵?”他问道。

“约莫有两百余人,其中三十多人曾是曹魏的马监和军械匠。”陈默答道,“属下已将他们单独编列,今日便让他们负责战马的日常养护和军械的修补工作。”

姜维点头:“甚好。你挑选一百名精锐骑兵,组成一支轻骑斥候队,每日分三批探查安阳城和晋阳方向的动静,尤其是晋阳方向,王凌虽被擒,但城内仍有残余势力,需谨防他们拥立他人作乱。”

陈默抱拳应下,转身去安排斥候队的事宜。姜维则来到辅军的训练场地,只见两千余名辅军士兵正在老兵的指导下练习队列,他们大多身着粗布军服,手中握着的还是木杆制成的假枪,但动作间已有了几分军人的模样。

一名须发花白的老兵正大声纠正着一名年轻辅兵的站姿,见姜维过来,连忙行礼:“将军!”辅兵们也纷纷停下动作,紧张地望着这位刚打了大胜仗的将军。

姜维走上前,拍了拍那名年轻辅兵的肩膀,他看到少年的手掌上布满了老茧,想来是之前务农时留下的。“不必紧张,”姜维的声音温和,“你们虽是新降之兵,但只要真心为蜀汉效力,日后同样能成为保家卫国的勇士。”

年轻辅兵涨红了脸,用力点了点头。姜维又对老兵说道:“训练时不必过于严苛,先让他们熟悉军纪,待他们适应后,再逐步教授武艺和战术。”

安抚好辅兵后,姜维回到中军帐,案上已摆放着冀州三关的详细舆图。他俯身细看,手指从雁门关出发,沿着广武城、壶关一路划到安阳城,眉头微微蹙起。如今冀州三关虽已稳固,但安阳城的诸葛诞残部、晋阳的曹魏余孽,以及随时可能从幽州南下的魏军,都是潜在的威胁。

“将军,西羌的阿狼首领派人送来书信。”一名亲兵走进帐内,递上一封用羊皮制成的信笺。姜维接过信笺,展开细看,信中说阿狼已联合西羌各部落加固了边境防线,曹魏派往西羌的使者均被驱逐,同时他还提到,西羌的牛羊正值出栏季节,希望能与蜀汉互通贸易,用牛羊换取粮食和丝绸。

姜维心中一喜,西羌的稳定对蜀汉的西北边境至关重要,互通贸易不仅能改善西羌族人的生活,更能进一步巩固双方的联盟。他立即提笔回信,同意与西羌开展贸易,并承诺派专人前往西羌边境主持贸易事宜,同时叮嘱阿狼继续留意曹魏的动向,若有异常及时通报。

处理完西羌的书信,姜维又开始筹划堡垒的修筑事宜。他在舆图上标注出三处堡垒的修建位置:雁门关外的山口处修建一座烽火堡,用于预警北方的敌军;广武城西侧的落马坡修建一座屯兵堡,作为广武城的侧翼防线;壶关南侧的青石峡则修建一座粮堡,储存从成都运来的粮草和物资。

“将军,诸葛瞻大人派来的使者已到城外,说是带来了成都的回信和一批物资。”亲兵再次进来禀报。姜维精神一振,连忙起身前往城门迎接。

城门处,诸葛瞻派来的使者正带着一支车队等候,车上装满了药品、布匹和书籍。使者见到姜维,连忙行礼:“姜将军,丞相大人得知冀州大捷,十分欣慰,特命属下送来这批物资,同时陛下已准了将军的奏请,五千名工匠和三万斤生铁不日便会启程运往冀州。”

姜维接过成都的回信,信中刘禅对他大加赞赏,不仅赏赐了黄金百两、锦缎千匹,还封他为镇西大将军,全权负责冀州的军政事务。诸葛瞻在信中则提醒他,要注意安抚冀州的百姓,恢复当地的农业生产,只有百姓安居乐业,防线才能真正稳固。

送走使者后,姜维立即召集将领们议事,将成都的旨意和物资分配情况告知众人,并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张翼负责组织工匠修筑堡垒和恢复农业生产;陈默负责训练骑兵和斥候队,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探查;其余将领则分别驻守雁门关、广武城和壶关,加固城墙,检修军械。

将领们领命离去后,中军帐内只剩下姜维一人。他望着帐外的阳光,心中清楚,冀州防线的巩固并非一日之功,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仅要应对外敌的威胁,还要处理内政民生,只有军政民三者兼顾,才能让冀州真正成为蜀汉北方的坚固屏障。

第二折 壶关安民复农桑

壶关城内,廖化正站在城南的田埂上,望着眼前荒芜的土地,眉头紧锁。自曹魏军队撤离后,壶关周边的百姓大多逃往山中避难,如今战事平息,虽有部分百姓返回,但看到自家的田地被战火毁坏,房屋也成了断壁残垣,脸上都带着愁容。

“将军,这几日陆续返回的百姓已有三千余人,但还有不少人仍在山中躲藏,担心魏军再次回来。”副将跟在廖化身后,低声禀报。

廖化叹了口气,他知道百姓们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之前曹魏军队在壶关一带烧杀抢掠,给百姓们留下了太深的阴影。“你派人带着粮食和药品前往山中,告知百姓们魏军已被击退,我们会保护他们的安全,让他们尽快返回家园。”廖化吩咐道,“另外,张贴告示,凡是返回的百姓,每户可领取五斗粮食和两匹布,用于重建房屋和恢复生产。”

副将领命离去,廖化则继续在田埂上巡查。此时一名老农正蹲在田边,看着干裂的土地唉声叹气,他的田地在战火中被马蹄踏得面目全非,想要重新耕种,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整理土地。

廖化走到老农身边,轻声问道:“老丈,您这田地打算何时开始耕种?”

老农抬起头,看到是廖化,连忙起身行礼:“廖将军。不是小老儿不想耕种,只是这田地被糟蹋得太厉害了,单凭我一家之力,怕是赶不上春耕了。”

廖化环顾四周,周边的田地大多和老农的一样,布满了沟壑和马蹄印。“老丈放心,”廖化说道,“我们已从军中抽调了五百名士兵,明日便来协助百姓们整理田地,同时还会发放种子和农具,保证大家能按时春耕。”

老农闻言,眼中露出了希望的光芒,激动地说道:“多谢将军!有了军队的帮助,我们肯定能赶得上春耕!”

廖化又安抚了老农几句,便返回壶关城内的府衙。刚进门,就看到几名官员正在商议如何统计百姓的人口和田地数量。见廖化进来,官员们连忙起身行礼。

“百姓的人口统计得如何了?”廖化问道。

一名姓王的官员上前答道:“回将军,目前已统计出返回的百姓共三百二十户,一千五百余人,田地约两千三百亩。但还有不少百姓尚未返回,具体的人口和田地数量还需等他们回来后才能统计完毕。”

“嗯,”廖化点头,“统计工作务必细致,不可遗漏一户一人。另外,对于那些在战火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寡母,要格外照顾,不仅要发放粮食和布匹,还要安排他们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能自食其力。”

王官员连忙记下:“属下明白,已安排人专门登记孤儿寡母的信息,明日便会为他们分配相应的工作。”

此时,一名士兵匆匆进来禀报:“将军,城外有一群百姓前来求见,说是想要感谢将军为他们发放粮食和布匹。”

廖化心中一暖,连忙说道:“快请他们进来。”

不多时,二十余名百姓走进府衙,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她手中捧着一篮刚蒸好的粟米糕,走到廖化面前,哽咽着说道:“廖将军,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若不是您发放粮食,我们一家老小怕是早就饿死了。”

廖化连忙扶起老妇人,接过粟米糕:“老夫人言重了,保护百姓本就是我们军人的职责。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尽快恢复生产,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百姓们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诉说着对蜀汉军队的感激之情。廖化耐心地听着,不时安抚着大家的情绪。待百姓们离开后,廖化心中更加坚定了要尽快恢复壶关农业生产的决心。

次日清晨,五百名士兵如约来到田埂上,协助百姓们整理田地。士兵们有的挥舞着锄头平整土地,有的用扁担挑着水灌溉田地,还有的帮助百姓修补房屋,田埂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廖化也加入了整理田地的队伍,他虽然年近六旬,但动作依旧麻利。一名年轻士兵看到他额头的汗水,想要递上毛巾,却被廖化摆手拒绝:“不用,百姓们比我们更辛苦,我们多干一点,他们就能轻松一点。”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骑着快马赶来,在廖化身边翻身下马:“将军,安阳城方向有动静,诸葛诞派了一千名士兵前往周边的村庄征集粮草,似乎是想要补充军备。”

廖化眉头一皱,诸葛诞这是还不死心。他站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你立即带五百名士兵,悄悄跟在魏军后面,待他们征集粮草返回时,在半路设伏,将粮草截下,但不要与他们硬拼,以牵制为主。”

斥候领命离去,廖化望着安阳城的方向,心中暗道:诸葛诞,你若敢再犯壶关,我定让你有来无回。

经过十余日的努力,壶关周边的田地已基本整理完毕,百姓们也开始播种粟米和小麦。看着田地里冒出的嫩芽,百姓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壶关城内的气氛也渐渐变得热闹起来,街道上的商铺陆续开张,偶尔还能听到孩童的嬉闹声。

廖化站在城楼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才能无后顾之忧,壶关的防线才能真正稳固。他提笔写下一封书信,将壶关的情况告知姜维,同时表示会密切关注安阳城的动向,确保壶关的安全。

第三折 雁门通商联西羌

雁门关外的草原上,春风吹拂着绿草,一群群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阿狼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带着几名西羌骑兵,正朝着雁门关的方向赶来。此次他亲自前来,一是为了与蜀汉商议贸易事宜,二是为了送上西羌的特产——五十匹良马和两百张羊皮,以感谢蜀汉在西羌边境危机时的帮助。

“首领,前面就是雁门关了。”一名西羌骑兵指着远处的关隘说道。阿狼抬头望去,只见雁门关的城楼巍峨耸立,城墙上飘扬着蜀汉的旗帜,城门口的士兵正有条不紊地检查着进出的商队。

来到城门口,阿狼表明身份后,守城士兵连忙派人通报。不多时,驻守雁门关的将领李歆亲自出城迎接:“阿狼首领,一路辛苦,姜将军早已吩咐过,若您到来,务必请您进城歇息。”

阿狼翻身下马,与李歆拱手见礼:“李将军客气了,此次前来,一是为了感谢蜀汉对西羌的帮助,二是为了与贵方商议贸易之事。”

李歆笑着说道:“贸易之事,姜将军已派专人前来筹备,首领进城后,我们再详细商议。”

进入雁门关后,阿狼看到城内十分热闹,街道上不仅有蜀汉的士兵和百姓,还有不少来自西域的商队,他们带来了香料、珠宝等特产,与蜀汉的商人交换丝绸和茶叶。

“没想到雁门关如此繁华。”阿狼感慨道,“之前曹魏占据这里时,城门紧闭,根本看不到这样的景象。”

李歆笑道:“自从姜将军收复冀州三关后,便下令开放雁门关的贸易,允许西域和西羌的商队进入,如今这里已成为蜀汉北方的重要商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