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好日子(1/2)
朔风卷着最后几片枯叶,打着旋儿扑过高大的朱红宫墙,映着十一月清冷稀薄的阳光,更添肃杀寒意。
这一天,这座大明帝国的心脏,却前所未有地沸腾着。
从正阳门到承天门,再到巍峨的午门,宽阔的御道早已被清水泼洒、净水泼街,平整如镜。
御道两侧,禁卫一军的兵士盔明甲亮,持枪肃立,组成两道密不透风的人墙。
更外围,是无数翘首以盼的京城百姓,他们裹着厚厚的冬衣,呵着白气,脸上交织着释然与激动,议论声如海潮般涌动。
“回来了!真回来了!”
“我就说嘛,陛下是真龙天子,岂是那些宵小能撼动的?”
“嘿呦,还有太子殿下!瞧,那不是好端端的!”
“这大半年快一年的……可真是吓死个人喽……”
人们的目光,热切地聚焦在那支由远及近、缓缓通过承天门的庞大仪仗上。
旌旗蔽空,斧钺生辉,金瓜玉斧在冬日阳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芒。
庞大的侍卫队伍盔甲鲜明,步伐整齐划一,踏在冰冷的御道上,发出沉闷轰鸣,彰显着权威与力量。
大明皇帝的銮驾,缓缓驶入众人的视野,车帘掀起一角,露出大明烈武帝朱慈炯沉静的面容。
他并未戴冠,以一根简单的玉簪束发,比离京前清减些许,肤色也黝黑了三分,但眼睛锐利如昔,更添了沉静与威仪。
“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声浪骤然爆发,直冲云霄,震得檐角残雪簌簌落下。
积压了将近一年的惶恐、不安、猜测,在这一刻,随着皇帝陛下的安然回归,化作了近乎狂热的宣泄与拥戴。
銮驾在午门广场稳稳停住,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文武百官,在礼官的高唱声中,依品秩跪倒一片。
绯袍玉带,济济一堂,每个人的脸上都表情复杂,敬畏之中,更多的是一种如梦初醒般的震撼与后怕。
为首一人,身着储君冠服,身姿挺拔如松,面容英气勃勃,眼神明亮锐利,正是在数月前遭遇“刺杀”的皇太子朱和塳!
他大步上前,撩袍跪倒,声音清越洪亮,穿透广场:
“儿臣朱和塳,恭迎父皇圣驾回銮!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抬起头,目光与车驾中的朱慈炯一碰,那眼神中充满了孺慕、激动,更有只有他们父子才懂的的沉稳与默契。
阳光下,他面色红润,气息悠长,行动间龙行虎步,哪有一丝一毫曾受重创、缠绵病榻的模样?
太子身后是总理大臣张煌言和副大臣陈永华,张煌言比以往更加清瘦,背脊却挺得笔直,眉宇间满是欣慰与释然。
陈永华则依旧是一副沉静如水的模样,只是在那份沉静之下,更有激动和昂扬。
“臣等恭迎陛下圣驾回銮!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齐声高呼,声音在广阔的午门广场回荡,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许多人的额头贴着冰冷的地面,冷汗却已浸湿了里衣。
到了这一刻,即便是最迟钝的官员也已彻底醒悟!
近一年来的天下动荡,东南叛乱、扶桑不宁、朝鲜倒戈、乃至太子“遇刺”……
这所有搅得大明乾坤颠倒、几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的滔天巨浪,原来竟是陛下与太子殿下联手布下的一个惊天之局!
一个旨在将帝国肌体深处所有脓疮毒疽一次性引出、彻底清除的刮骨疗毒之局!
想到这大半年来的惶恐、摇摆、甚至某些暗地里的勾连,无数官员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他们伏在地上的身躯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起来。陛下……陛下竟隐忍如斯!手段竟酷烈如斯!
朱慈炯缓缓步下銮驾,并未立刻让众人平身,目光扫过跪满一地的文武百官,在鸦雀无声的寂静中,他的声音平静地响起:
“众卿平身。”
“这大半年,辛苦诸位爱卿了。”
简简单单两句话,听在百官耳中,却如同惊雷炸响。“辛苦”二字,更是含义万千,足以让心虚者魂飞魄散。
“臣等惶恐!”众人连忙叩首,这才敢陆续起身,却大多低垂着头,不敢直视天颜。
朱慈炯的目光在太子英气勃勃的脸上停留片刻,微微颔首,满是赞许,随即转向张煌言和陈永华:
“张先生,陈先生,社稷危而复安,二位劳苦功高。”
张煌言深吸一口气,躬身道:“此乃陛下运筹帷幄,太子殿下居中协调,臣等不过恪尽职守,不敢言功。”
陈永华亦随之躬身,言辞恳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