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伏生志 > 第194章 赤壁烽烟.铜雀锁粮

第194章 赤壁烽烟.铜雀锁粮(2/2)

目录

当徐晃的防火筏在火浪摆出"护粮阵",当灭火机器人按火攻阵图喷出混着鲛人泪的阻燃剂,诸葛亮忽然挥扇唤风——古代的"借风咒"与现代的台风预警数据在裂隙中共鸣,竟真从长江上游涌来一股带着稻香的"时空风信",火浪裹着柳如烟投放的"生物分解酶"(诸葛行军散经方+现代阻燃技术),瞬间净化了漩涡中的浊世火油与机械毒素。

灾盗首领突然撕开战甲,将胸口的瓦当嵌入漩涡核心:"俺爹说过,粮仓护的是百姓的炊烟..."瓦当爆发出强光,曹魏的"铜雀锁粮"符文与现代的"生态护粮"程序交织,竟在裂隙中凝成一道"跨时空护粮墙"。当第一株被修复的野生稻种随水流穿过护粮墙,裂隙终于开始闭合,江面的火浪在古今交织的护粮网中渐渐平息,露出被保护下来的"长江粮脉"——周瑜的"护粮楼船"与现代的"水上粮仓"在江底缠绕,竟长出带着稻香的"跨时空稻苗"。

月升赤壁时,跨时空护粮队在周瑜的楼船上燃起"生态篝火"。东吴水兵用青铜锅煮着混着现代基因改良水稻的粥,科研人员则用太阳能蒸馏器制作带着诸葛亮"八阵图香料"的淡水,香气飘向裂隙两岸——那边,东吴将士正教现代船员用"周瑜火攻罗盘改良版"(加装卫星定位器)辨识风向,现代工程师则给水兵演示"智能火情监测仪"的使用。

柳如烟抱着一箱新制的"赤壁护粮丹"走来,丹瓶上刻着的"水火共生"与周瑜的"火烧赤壁"八字并列。"陈使君,他们说这丹药该给周公瑾大人,"她望向正与气象学家讨论"古今风候对照"的周瑜,火攻令上的风向监测器正闪烁着达标信号,"可周公瑾大人说,真正的丹药该溶入每滴护着粮脉的江水里。"

陈果望着篝火中跳动的鱼油火星,忽然想起周瑜在裂隙闭合前塞进他手里的"时空令旗",旗面绣着的"借东风"图案竟与现代"全球护粮联盟"的气象卫星图渐渐重叠。系统提示"时空修复度+48%",但他更在意的是灾盗首领沉入江底前抛来的"护粮铜铃"——铃身刻着曹魏屯田纹,铃舌却嵌着现代声波芯片。

"使君,下一处裂隙在中原腹地。"张辽捧着一捆"周瑜火攻改良蓝图"走来,蓝图边缘画着的古代楼船与现代消防船渐渐重叠,"斥候说,那里有'全球护粮联盟'与三国群雄重叠,各方都在争夺'跨时空屯田宝图'——听说现代农学家正和曹操的屯田官吵'土地肥力'的架呢。"

江风裹着稻香掠过楼船,陈果摸着周瑜送的"护粮令旗微型雕件",忽然想起柳如烟埋下的"时空陶瓶",此刻或许正顺着长江漂向东海,载着周瑜火攻令残片、灾盗首领的瓦当碎块,以及古今水兵共同绘制的"护粮水图"。他望向渐晴的夜空,星子在时空裂隙的位置聚成环球状,指向中原——那是三国争霸的核心,也是下一场跨时空护粮战的"屯田宝图"之地。

当第一声渔歌在江面响起时,跨时空护粮队已整装待发。周瑜的楼船挂着"跨时代护粮旗"(东吴火纹+现代生态标),船舱的樟木筒里装着"古今灭火弹";陈果的座舰则驮着装有"曹操屯田令"的木箱,箱角挂着的三国铜铃与现代土壤监测仪,在夜风中奏出不辨古今的韵律。长江浪仍在翻涌,但在他们身后,新筑的"时空护粮墙"已巍然矗立,墙身上刻着的"江疆有信,护粮无界",是一千八百年前的赤壁名将与今日的护农卫士,共同留给时空的誓言。

浪花间,柳如烟忽然指着远处闪烁的光屑轻笑:"瞧,商鞅的秦田、刘秀的汉屯、曹操的魏亩、诸葛亮的蜀壤、孙权的吴堤,竟在周瑜的粮船上共生了——这跨时空的粮脉,到底是把天下土地连成了血脉。"陈果望着稻穗与秦粟、汉麦、魏豆、蜀黍、吴稻交织的幼苗,忽然明白所谓"护粮",从来不止是守住一片江,而是让每个时空的人都懂得:当不同时代的手共同扬起一张帆,烽烟与战火,终会成为文明共生的注脚。

此时,中原方向的时空裂隙突然爆发出更强的能量波动。陈果展开诸葛亮留下的《后出师表》残卷,发现空白处新出现了一行蝇头小楷:"铜雀台深锁粮机,须借屯田令破局"。他握紧护屯印,看向张辽手中的改良蓝图——图中曹操的"许下屯田"与现代的"智能农业示范区"重叠处,正标记着一个闪烁的时空坐标。

"文远,传我将令:全速向许都进发。"陈果的披风在江风中猎猎作响,印面的"人土共生"四字与曹操屯田令上的"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铭文遥相呼应,"告诉周公瑾大人,我们要在三国的土地上,播下全球统一的第一粒种。"

柳如烟将最后一瓶"诸葛护粮散"倒入江中,药粉与江水交融时,竟在江面映出全球粮脉的全息投影。远处,徐晃正指挥先登水营将现代的"土壤修复舱"与古代的"屯田犁"连接,而张辽已率楼船突骑升起写有"古今护粮"的双面大旗——一面是魏武挥鞭的屯田纹,一面是现代地球的生态标。

铜雀台的阴影里,时空裂隙正在酝酿新的风暴,但陈果知道,当赤壁的火光照亮跨时空的粮道,当三国的屯田术遇见未来的农业科技,所谓"全球统一",从来不是征服的野心,而是让每个时代的黎民百姓,都能在同一片土地上,耕种出和平安稳的炊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