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买车的真正价值(1/2)
“先向我们领导汇报您已经安顿好的消息,请示一下会面时间。
一旦时间确定下来,我直接打二号院正房那部电话通知您,您看如何?”
刚才参观正房时,顾方远确实注意到了那部放在八仙桌上的、老式的黑色转盘电话机。
电视台为了方便联系驻留在这些四合院里的重要客人,配备电话是基本操作。
“行!那就听你安排!”顾方远爽快地应承下来,表示理解。
见余淑仪交代完事情,似乎准备告辞离开,他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
急忙上前半步,开口询问道:
“对了,余记者,顺便再问你件事。北京这边,现在方便买车吗?”
“车?”余淑仪闻言愣了一下,第一反应是自行车,毕竟这才是当下最普及的交通工具。
但她很快反应过来,以顾方远的身家和企业的规模,怎么可能只是为了买几辆自行车代步。
她眨了眨眼睛,带着一丝不确定反问道:“你是指……汽车?”
她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惊讶。
在她看来,最关键的是,顾方远此次来北京的主要目的是投放电视广告,并未提及要长期逗留或者在北京开设分公司。
他们这么多人,应该也不会只买一辆车。
如果只是短期停留,购买汽车,无疑是一笔相当巨大的、而且显得有些浪费的开销。
这个时期,一辆汽车的价值,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如果顾方远能听见她此刻的心声,大概只会微微一笑,感叹一句“阶级不同,价值观果然不同”。
他深知在商业领域,有些投入不能单纯用短期实用主义来衡量。
这让他想起了后世.....
也就是90年代浙商圈子里非常流行的一句生意经:“哪怕我的企业只值50万,那也必须买一辆100万的汽车充面子。”
当时很多外地人无法理解,甚至嘲讽这些浙商是“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实际上,只有真正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
在那个特定的商业发展阶段和环境下,“面子”往往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信用背书。
一辆豪车所带来的气场、信任感和实力展示,在很多商业谈判和合作中,其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车子本身的价格。
这绝非简单的“李子”(实际利益)所能衡量的。
顾方远此刻考虑在北京购车,除了实际出行需求外,也未尝没有这方面的深远考量。
因为九十年代交通还称不上什么便利,特别跨省生意,别人也不可能次次都去别人工厂视察。
但你开着一辆百万豪车去跟别人谈生意,至少可以证明你的资产高于100万,别人只要跟你的交易额控制在100万以内,就不会担心你付不起账。
相反,如果你骑一辆自行车去和别人谈生意,估计连大门都未必能进去。
“没错!”顾方远点点头,双手习惯性地插在大衣口袋里,身体微微前倾,显得很认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