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团宠小师妹救赎美强惨反派 > 第42章 请缨

第42章 请缨(1/2)

目录

第42章 请缨

沐知景浑身一颤, 眼皮一跳,第一反应是准没好事。

这么客气,这么客气地叫他“小友”。

他扶墙站起来, 强忍腿伤, 恭敬道:“您讲。”

颂昊仙君笑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先去床边把药上了。”

沐知景扶着墙, 拒绝了叶晨微伸过来的手, 一步一步挪到了床边。

但他没有坐在床上,只是席地而坐, 也没有上药的意思,道:“您不讲,这药我也受不起。”

颂昊仙君看着这双清亮坦荡的眸子,心中暗叹, 从桌边抽了一把椅子, 正襟危坐:“可知妄生门的鬼童子?”

叶晨微心中一惊。

她还记得,自己之所以会与沐知景产生交集,就是因为一只鬼童子。

沐知景同样心中一惊。

鬼童子?他确实知道, 但……

沐知景皱眉,静默了一下方才道:“颂词仙君潜伏妄生门多年, 应当比我更加了解。”

颂昊仙君不由笑了。

“颂词虽入了局, 看到的也只是一部分,你曾经为风堂主所用, 兴许知道信息的会与他不同。但是孩子, ”颂昊仙君耐心解释完, 敛了笑, “你心虚了。”

沐知景偏头,避开他的目光, 沉默不语。

“现在不想说也没关系,等你想通了,就让微微来找我。”颂昊仙君叹了口气,从椅子上站起来。

“我说了,您就会信吗?”沐知景反问道。

“你想听实话?”

沐知景勾唇一笑:“那就是不信了,所以我说了有什么意义呢?平白惹猜忌。”

“沐小友可曾想过,我凭什么完全信你?”颂昊仙君看到少年眸中了然的讽刺,话锋一转,“相反地,你若完全信我,也不会问这一句。任何信任都是双向累加起来的。虽然这一次没有基础,但我并不是喜欢猜忌的人,我会尝试着开诚布公地与你谈。当然之后会怎样,还是取决于你。”

沐知景擡头与颂昊仙君对视:“好,您说动我了。但在这之前,我还需要一个保证。”

“但说无妨。”

“不论您是否相信,都不要把它告诉任何人。”少年的眸光沉静幽深。

颂昊仙君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好。”

师父复又坐下,叶晨微也没再在他身边站着,拉开另一把椅子,趴在桌子上听他们说话。

“鬼童子以垂髫孩童面貌现世,名为鬼却非鬼,最恰当的类比便是傀儡,只不过鬼童子没有实体也非灵体,仅是如一团可以发声蛊惑人心的光影。这样的东西,绝非人力可以造出,妄生门曾数次用生魂、残魂模拟,最终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品。”沐知景握了一下拳头,“我也仅见过鬼童子一次,上述所说的那些,都是从妄生门中偷听到的。”

“原本抱了大不了与那东西同归于尽的心态,但它出乎意料地脆弱,一击之下便消散了。”

他还是不信颂昊仙君。山海宗掌门可以肆无忌惮疼爱叶晨微,护佑被魔尊强掳的明桑、可以为了救回明桑殒命,但不一定会在得知叶晨微与鬼童子的某种联系后还能心无芥蒂。

若非他搅了局,那只鬼童子大概就会成为叶晨微的“系统”,控制她,操纵她。

“师父,我也见过鬼童子。”叶晨微拔出埋在桌子上的头,“上次出任务,我在前往湄海的途中碰到一只鬼童子,结果追着它进了幻境。”

亲历了明桑与魔尊的相处片段,命运被套上枷锁,未来也与沐知景捆绑在了一起。

“微微,你说的是真的?”颂昊仙君心中泛起惊涛骇浪,但是碍于两个晚辈,面上仍是镇定自若,“在云山和温蕊的留影石里,只显示你独自离开,并没有鬼童子的踪迹,而且,在你离开后直至云山他们找到你的那段时间,你的命灯极不稳定,几欲熄灭。”

但近来发生的事情里,入魔弟子的留影石中记录了鬼童子的踪迹,那鬼童子也不会创一个幻境,仅以口舌引诱入魔。后面的一句,颂昊仙君并没有说出。

“微微,你见过鬼童子这事,万不可再告诉第四个人。”

鬼童子出现的现例中,只有他们二人平安无事,其余无一例外不是入了魔。流言已经将怀疑的种子种下,此刻若是再宣扬出去,只会令那颗种子生根发芽,最终毁了微微。

那滋味太痛太绝望,颂昊仙君实在不希望自己捧在掌心的小徒弟也尝一遍。

“师父,我不想抄书了,我想下山去调查这件事。”叶晨微单膝跪地,目光坚定,“求师父准允。”

“不可!”颂昊仙君断然拒绝。

“师父,您听我说,”叶晨微理了一下思路,语气也认真严肃起来,“据弟子所知,这六界最深最大的毒瘤就是妄生门,即便颂词师叔和沐知景已经证实妄生门并无这个能力创造出鬼童子,但这要是传出去,损害万仙盟声誉事小,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事大。因此这件事只能压,对外只能是妄生门所为,要查也只能暗中查。您忙于仙门弟子入魔一事,今日又执着于鬼童子,依弟子对您的了解,二者必然相关。仙门弟子入魔是仙门最大的损失,若要调查,就必须面临更多仙门弟子入魔的风险。但无论如何,此事都不能放任自流,若要查,弟子或许愚钝不堪,但与鬼童子交过手,毫发无损,是更合适的人选。

求师父准允。”

其实还有一个考量。若说湄海之行尚且有迹可循,与后事有所关联,那这个鬼童子则完全是凭空出现。毕竟在前世,最大的反派就是成为魔尊的沐知景。

这不得不让她心生警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