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这不是何大清么!(2/2)
“别,我怕他们适应不了,你给我弄个自行车,我去看看那些老兄弟。”何大清道。
“行,我多弄几辆,小满你要是待不住也跟孩子们一起出去走走。”何雨柱道。
“我还是在家吧,我怕咱娘自己在家忙不过来。”
“我有啥忙不过来的,就做个饭,你该去去。”陈兰香道。
吃过饭何雨柱开着车出去了一趟,然后找了个地方,从空间扒拉了扒拉找了五辆自行车,扔到顶棚上拉了回来。
何大清一看自行车就道:“柱子,你这从哪淘换的,这么老的自行车你都能弄回来?”
“都好着呢,不信你试试,对了爹,你都那么多年没骑自行车了,还能骑不,现在路上车可比以前多。”
“没问题,我现在就试试。”
“我们也一起跟爷爷出去溜溜。”几个小的道。
“去吧,都慢点。”
“知道了”
何大清骑着车,三个孙子孙女跟在后面,一路慢悠悠地晃出了南锣鼓巷。
多年没骑,车把起初还有些晃,但很快就找到了感觉。
夏夜的晚风还是有点燥热的,不过爷几个倒没觉得怎样,路两旁是熟悉的灰墙灰瓦,只是不少地方新刷了标语,也多了些陌生的店铺。
他们沿着地安门外大街往北,何大清一边蹬着车,一边给孩子们指指点点:“瞧见没,那家副食店,早先就是个油盐铺子那边,对,原来有棵老槐树,看来是砍了.”
何耀祖、何耀宗和何凝雪新鲜地四处张望。
快到鼓楼时,何大清停下来,指着路边一个卖北冰洋汽水的小摊:“渴不渴?爷爷请客。”
几个人骑了一会也有些可乐,就没拒绝。
四人支好车,围在小摊旁,仰头喝着冰镇的桔子汽水。
何大清看着孙子孙女,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和几分显摆的满足,这要是在以前,哪敢想能有今天。
又绕了一圈,爷几个就往回骑。
骑到南锣鼓巷的时候迎面来了个戴眼镜的胖子,何大清只顾着和几个孙子孙女说话了,根本就没注意。
他没注意,可那个胖子看见他时,惊呆了。
“这人还活着?怎么可能,二十年没音讯了!!!”胖子嘀咕。
这时何大清的声音又传了过来,胖子追了几步没追上,喘着粗气道:“还真是何大清,他回来了,可回来了怎么不回院?”
于是他大着嗓门喊了一声:“何大清”
可惜爷几个已经骑远了,唯有何凝雪耳朵好使,问了一句:“爷爷,我好像听到有人喊您。”
“你听岔了了吧,谁能喊我,回家,回家,不然你奶奶又该着急了。”
“哦。”
再说刘海忠站在原地,愣了一会神,又看了看何大清和三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消失的的方向,心里翻腾得厉害。
“没错,就是何大清!穿的还挺体面”“刘海忠嘀咕着,皱着眉头往回走。
“那仨小年轻是谁?叫他爷爷?何雨柱的孩子都这么大了?他们什么时候回来的?住哪儿呢这是?”一连串的问号在他脑子里打转。
回了家他也没言语什么不过睡觉的时候他就开始烙饼,翻来覆去的。
“孩他爹,你这是咋了?”
“没事,睡不踏实。”
“因为老二还是老三啊?”
“提他俩干嘛,糟心的玩意儿。”刘海忠没好气道。
“那你闹心啥,睡觉都睡不踏实。”
“你别管了,赶紧睡吧。”
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饭刘海忠就开始在南锣鼓巷附近转悠开了。
转悠了得有个把钟头,他停在了一个宅子外面,宅子的大门上挂着匾额‘何宅’。
这个地方他熟得很,要说这家的家还是他带人抄的,里面早就空了。
后来也没人住进去,常年锁着门。
可如今大门焕然一新,朱漆大门,擦得锃亮,门口台阶也干干净净。
最关键是,他隐隐约约听见里面有人声,还不是一两个。
他假装路过,慢悠悠地踱过去,伸着脖子想往里瞧,可惜门关得严实。
然后他就在人家门口转磨磨,一会路过一趟,一会路过一趟,眼角余光始终没离开那“何宅”的大门。
这也不是事啊,路过的行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他,刘海忠没招,就跑到胡同口的老槐树底下看人下棋,心思却完全不在棋盘上,时不时就往“何宅”那个方向瞟。
到了九点多的时候,“何宅”那大门“吱呀”一声开了。
先是出来两个小伙子,接着是一个姑娘,仨人推着自行车出门然后直奔故宫的方向骑去。
接着大门“咣当”一声又关了上。
刘海忠看着三人的背影不敢确认,然后他不死心继续等。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大门又开了,这次出来的是何大清本人,也推着辆自行车,车子上还挂着一些东西,看样子是要出去看人或者干嘛。
刘海忠快步朝那边走了过去。
眼瞅着何大清就要骑走了,他提高嗓门喊道:“哎!这不是大清兄弟吗?你回来了!”
何大清好悬没被他这一嗓子吓摔了,双脚支地扭头看了一眼,疑惑道:“你谁啊?不知道人吓人吓死人么?”
“我,你以前住那个院,前院西厢房刘海忠啊!”
“我以前就住这啊,你认错人了吧?”何大清说完,扭头蹬上车就走。
他认出来了么,当然认出来了,这胖子又不是啥好东西,他可不愿意搭理这家伙。
“诶,大清,大清,你别走啊!”刘海忠还在后面喊。
哪料何大清越骑越快,刘海忠恼火道:“这啥人啊!”
大门里面来关门的小满听到外面的喊声隔着门缝瞅了一眼,然后就往中院走。
“小满,外面谁喊你爹呢?”
“以前前院的刘海忠。”
“刘胖子,他怎么找过来的?”陈兰香道。
“那就不知道了,兴许碰巧遇到了吧。”
“你爹跟他说啥了。”
“我爹.我爹压根就装不认识他。”
“这老家伙,还学会这一套了。”陈兰香就笑。
“装不认识也好,那院里都什么牛鬼蛇神啊,不搭理也好,没听吃饭时候红霞说,那院里都快作出花来了。”
“可不是咋的,没有一家省心的。”陈兰香道。
“对了,他们认出大清了,不会有事吧?”老太太担心道。
“有啥事,这又不是以前了。”
“那真要有人过来问呢,咱家去哪了?”老太太道。
“太太,就说去香江了呗,那些年去香江的人多了去了,现在能让咱回来,那就说明咱的身份光明正大。”小满道。
“哦,这话柱子告诉你的?”
“不用柱子哥告诉我,咱能安安稳稳住在这就说明咱是光明正大的。”
“那就好,那就好!”老太太道。
老太太其实也是临时改的主意,回来的路上她就一直惦记着她那个院子,要不路过的时候反应那么大呢。
本来打算第二天就去转一圈的,全聚德吃饭时候,王红霞把95号院的事情一抖露,老太太立马打了退堂鼓。
他们一家子搬走后,那院里超热闹,关键是后住进去的那几家人也是奇葩。
何雨柱听得也是一愣一愣的,他都走上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了,结果人家秦寡妇照样能逮到一头血牛,而且那血比原著中的傻柱可足多了。
是个干部来的,鳏夫,也带着孩子,结果到最后自己孩子下乡回来待业,秦家几个娃都送进工厂了,然后住着住着,房子都成了人家老贾家的了,不得你说,亲寡妇手段了得。
然后孩子直接找到街道断绝关系,好说歹说就是不行,最后还是给安置了,不过离得南锣鼓巷也可远远的。
另外两家也是原来的命运,刘海忠真真的‘父慈子孝’,阎埠贵被自己的几个孩子那算计的死死的。
现在院子里除了老贾家的几个孩子,剩下的年轻一点的基本上都不在那住了。
王红霞之所以说房子很难搞,就是因为老贾家,人家不搬啊,还撺掇着别的家也不要卖,等着她们家几个娃给那些人养老。
众人听到这直接就傻眼了,自己家娃都指望不上,还能指望别人家的?
这是哪门子道理,偏偏那院子里的人就信了,好笑不好笑。
讲到最后王红霞都差点笑岔气了,这事她后面那部分是听以前同事说的,因为那会她已经调去区里了。
“红霞,那院子是不是不干净啊.”老太太更是来了这么一句。
“啊老太太,您可是在那住了快七十年,您问我?”
“太邪性了,难道是我家柱子以前能镇得住?”老太太看向何雨柱。
“还别说,真有可能.”几个老辈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