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文物鉴定专家和古迹修复大师(10)(2/2)
九千四百六十万……
……
八千一百万?
七千六百二十万?舒瓷
???
眼看着直播间人数突破一亿只差最后几百万,不知怎地,直播间里的观众陆续离开。
就像是漏了气的皮球,逐渐没了刚开始的那一股冲劲儿,一片叫好声的留言区评论也掺进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能不能多加几单啊?刚才手慢了没抢到!】
【绒花饰品还有吗?还能再加一点吗?】
【隔壁《国宝》的大秀开始了!赶紧去赶紧去!】
【买东西可以收到签名吗?柳媛女神,么么么么么……】
【要看旗装还是去《国宝》吧,顶美!】
【能不能别在直播间宣传别的节目啊,想看自己去就好,怎么还拉人呢?】
【???看到好的事物,跟网友们分享一下怎么了?】
【快上链接,我的钱包已经准备好啦!】
关于《与国宝同行》的评论越来越多,眼看着直播间里的观众出走了大半,只剩下最后三千万,导演和节目组的人也纷纷打开了《与国宝同行》的直播间。
在看到他们所谓的“收官秀”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没有流量巨星,有的是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没有绝美模特,走在T台上的是那些亲手制作绒花的工匠;没有华丽的服装和头饰,用得全是……
等等,那些旗装看着有点眼熟?
不正是存放在故宫的古董吗?!
不对,好像不是真品,而是一比一制作出来的仿品!
工匠们长得不算多么英俊美丽,也没有明星的那种高贵气质。可当她们穿上这些千年前的服饰,戴上王孙贵族的首饰装扮时,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别样的美感。
【这模特也太丑了吧?就不能换点好看的?】
【丑?你敢保证古代宫廷里所有人,都是瓜子脸双眼皮的科技脸?】
【她们的妆画得也太淡了点,不得不说,这场秀真的很简陋……】
【简陋?你知道那衣服是按照文物原样做出来的吗?还有那珠钗、步摇,哪一样都是文物局里收藏多年的宝贝!】
【终于碰到尊重史实的节目了,这服道化才符合历史,隔壁那节目都魔改成什么样子了。】
【等等,他们穿得衣服不会要拍卖吧?99998?还是999998?】
【???这是文化类节目,不是娱乐节目,更不是带货节目,《国宝》从来就没有卖过货好吧。】
今天,是《与国宝同行》第一期节目的最后一期,也是最充满文化气息的一期。
收到袁奕的消息后,蒋嵩峻一早就将国家文物局里,几件珍宝的3d扫描件发了过来,同时还亲自带来了几件曾经收藏的高仿品。
袁国鸿也没闲着,为了制作出相同的服饰,他又从其他地方弄来了布料和丝线,凭他高超的仿造技术,轻轻松松就造出了差不多相同的首饰和服装。
至于模特就更不是问题了。
与其让那些模特的美抢了绒花的风头,倒不如让匠人们穿上旗装、佩戴自己制作的配饰,虽比不得她们美,亦能闪耀出劳动者独有的光辉。
邀请来的大师纷纷掏出了看家宝贝,在大家展示绒花之美的同时,讲解着其中的技艺和历史渊源。
比起《寻宝奇兵》那些来当工具人的大师,他们可是今天的主角!
随着一套套绒花配饰的上场,直播间右上角的人数也在飞快增加:
一亿三千万……
一亿六千万……
两亿四千万……
三亿!
十几分钟前看才只有一个亿,这么一会的功夫,人数就突破了三亿。
大家不是来看明星,也不为看美女,只为见证华国继承了千年的文化之美。
和《寻宝同行》的这一仗,他们打赢了。传承的文化,终究还是完胜了资本!
直播间里的观众多了起来,留言屏的互动弹幕也是一条接着一条。
【可以卖吗?想买想买!】
【真的好漂亮啊,我想买一套给我女儿,以后她长大结婚了就戴。】
【怎么没看到链接啊?能不能快点上,我怕我抢不到!】
【都说了,《国宝》不卖东西,大家看看就行了。】
【啊?不卖吗?那也太可惜了吧……只能过过眼瘾也太难受了。】
绒花之秀进行到了最后,袁奕和湘华款款上台。
她们的手里拿着两朵颜色不同的绒花,同时还握有一支特质的笔。
袁奕:“相信大家是真心喜欢我们国家传承千年的绒花,也很希望能留有纪念。不过,除了拥有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种留念方式。”
说着,镜头一转,将灯光也给到了台下。
袁国鸿和蒋嵩峻步履轻快,潇洒地向大家走来,向各位匠人们一一鞠躬后,停到了袁奕和湘华的跟前。
从袁奕的手里接过那一朵绒花,蒋嵩峻声音洪亮道:“我们将于今年开办全球第一所电子博物馆,将各项文物通过现代科技构建的模型上传到电子博物馆。未来,大家将不止能看到图片,还能用手感受文物的质感与温度!”
电子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近几年筹办的项目,本想着未来专门开一个发布会来向公众宣布,不过现在看来,今天这样的时机似乎正合适。
袁国鸿拿起那支特制的笔,在绒花上轻轻一扫,瞬间将细节放大了数千倍。
绒花的每一丝绒放大后都像白纸一般,如同一根根矗立着的柱子,而最粗的那一根“铜丝”的最顶端,赫然刻着“华国国家电子博物馆”的名称。
袁国鸿:“大家可以在这多绒花表面留下自己的名字,这多绒花也将作为第一件近代艺术品,收藏于电子博物馆。”
话音刚落,留言屏又刷起了清一色“要钱吗”的弹幕。
蒋嵩峻微微一笑,“当然是免费的,大家稍后可以通过互动方式用笔在绒花上留名。”
将绒花放在特制的仪器上,经过处理,很快就将它放大后的投影投射到了半空。
一个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名字被印了上去,每一个名字都寄托着华夏子孙对文化的一片热爱。
就连《寻宝奇兵》的嘉宾,都在卖货的空隙抽出时间将自己的名字发了过去,节目组工作人员更是连忙给家里人打电话,催促着他们留名。
两朵巴掌大小的绒花上,记了十亿人的姓名,在那些名字的最后,用国旗作为封底。
湘华双手捧着绒花,踏着众人的目光,推开了电子博物馆的虚拟大门。小心翼翼地将那两朵花放在了上传仪器上。
随着绒花缓缓升空,直播间里响起了那一首悠扬的老歌:
那是青春放光华
花载亲人上高山
顶天立地迎彩霞
啊~啊~
绒花,绒花
啊~啦~
一路芬芳满山崖[1]
上传到电子博物馆后,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通过交互,触摸到绒花的虚拟模型。
好软,好轻……
曾经,花瓣上传承了千年的记忆,未来,它更将会延续万年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