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孙二娘的包子铺 > 第294章 陈阿狗窑藏刀斧

第294章 陈阿狗窑藏刀斧(2/2)

目录

窑场的余烬在晨光里泛着青白,陈阿狗蹲在新窑前,手里攥着块带铁砂的瓷片,在刚出窑的瓮底刻着“护”字。刻到第三笔,瓷片突然崩裂,尖角划破他的掌心,血珠滴在瓮底的釉面上,晕出朵暗红的花。

“阿狗,给。”孙二娘递过块布条,上面还沾着熬药的黑渣——是给王寡妇敷手的,她的掌心被烙铁烫出个燎泡,肿得像发面馒头。“别跟瓷片较劲,赵剥皮跑了,官府迟早还会来,得留着劲应付真格的。”

陈阿狗把布条往掌心缠,打得死结勒得指节发白:“嫂子,俺爹的窑谱上说,‘瓷含铁砂,可破甲胄’。”他往新窑里瞅,炉膛深处码着十几个瓷球,铁砂混在瓷泥里,在晨光里闪着冷光,“俺烧了三十个,够他们喝一壶的。”

张青拄着拐杖往窑场后面走,那里的地窖被昨儿的兵丁踩塌了角,露出个黑窟窿。他用拐杖往窟窿里探,触到块硬邦邦的东西,勾出来一看,是把生锈的刀,刀鞘上刻着“宣和”二字——是阿狗他爹当年用过的,藏在地窖里,不知被哪个兵丁踩翻了土,露了出来。

“这刀还能用。”他往刀鞘上吐了口唾沫,用布擦着锈迹,“当年你爹就是用这刀,在窑场劈死过三个抢粮的兵痞,救了半村人。”

陈阿狗的眼睛亮起来,血糊糊的手往刀上摸:“俺也能!”

“你能的多着呢。”孙二娘往灶里添了把柴,锅里的玉米糊糊“咕嘟”响,飘着股焦味——是昨儿慌乱中忘了搅,锅底结了层硬壳。“张屠户去城里探信,说赵剥皮回府就写了文书,说‘十字坡窑场私造兵器,意图谋反’,济州府已经派了都头,带两百人马来‘清剿’。”

陈阿狗往炉膛里的瓷球摸了摸,铁砂硌得手心发疼:“两百人?咱这点瓷球……”

“不够就用窑砖。”张青把刀往腰间一别,锈迹磨掉的地方闪着寒光,“这窑场的砖都是用铁水灌过缝的,搬起来砸人,比石头还沉。”他往窑场周围的土坡指,“让乡亲们往坡上搬石头,等他们进了窑场,就往下扔,咱在

日头爬到头顶时,张屠户回来了,裤脚沾着马粪,脸上带着伤——是被城门的兵丁打的。“那都头姓刘,是赵剥皮的表侄,出了名的‘刘疯子’,杀人不眨眼。”他往灶边一蹲,抓起块焦玉米饼就往嘴里塞,“他说‘午时到十字坡,见人就抓,见窑就烧’,现在怕是已经过了鹰嘴崖。”

孙二娘往灶膛里塞了把干柴,火苗舔着锅底,把挂在墙上的镰刀映得发亮。“刘疯子?是不是那个‘活剥人皮’逼供的?”

“就是他!”张屠户往地上啐了口带血的唾沫,“前儿在城外,他见个卖菜的老头没给路钱,就把人捆在树上,用鞭子抽得只剩半条命。”他往窑场后面的暗渠口瞅,“要不……咱还是往梁山泊撤吧?”

“撤?”陈阿狗突然喊起来,手里的瓷球往地上一摔,铁砂溅得满地都是,“这是俺爹的窑场!是十字坡的根!俺死也不撤!”

孙二娘往他手里塞了块新揉的面团:“不撤。”她往窑场的土坡看,李二正带着乡亲们搬石头,老的少的都有,王寡妇的手肿着,还在往坡上拖砖,“但得留条后路。阿狗,你去把暗渠清出来,要是真顶不住,就从暗渠往芦苇荡撤,让张屠户在那边备船。”

刘都头的人马到窑场边时,日头刚偏西。两百个兵丁举着刀,排成两列,刘都头骑着匹黑马,手里拎着条铁链,链头的铁钩闪着蓝汪汪的光——是淬了毒的。

“把窑场围起来!”他的嗓子像被烟熏过,“男的抓去充军,女的卖去窑子,窑全给老子烧了!”

兵丁们往窑场里冲,脚刚踏上坡底的碎石,就听“哗啦”一声,坡上的石头像雨似的砸下来,砸得最前面的兵丁头破血流。陈阿狗抱着瓷球往人群里扔,铁砂混着瓷片炸开,疼得兵丁们嗷嗷叫。

“放箭!”刘都头吼着,箭雨往坡上射,李二的娘被射中肩膀,“哎哟”着滚下坡,王寡妇扑过去扶,后背又中了一箭,血顺着箭杆往下淌。

“王婶子!”陈阿狗红着眼要冲过去,被孙二娘按住。她往炉膛里拽出把斧头,往刘都头的马前扔,斧刃在地上擦出火星,惊得马扬起前蹄,把刘都头摔在泥里。

“抓住那个娘们!”刘都头爬起来,铁链往孙二娘这边甩,铁钩擦着她的耳朵飞过,勾住了窑棚的油布,“撕了她的衣裳,让弟兄们乐呵乐呵!”

兵丁们哄笑着往这边冲,张青突然从窑后窜出来,手里的刀劈在最前面的兵丁脖子上,血喷了他一脸。“狗娘养的!”他的刀在人群里舞得密不透风,伤腿在泥里崴了下,却比往日更狠,“老子劈了你们这些畜生!”

孙二娘往兵丁堆里扔了把松脂,陈阿狗趁机扔出个燃着的瓷球,松脂遇火“腾”地燃起大火,烧得兵丁们满地打滚。张屠户拎着肉刀砍断了兵丁的弓箭,吼着:“有本事跟爷爷单挑!”

刘都头的铁链突然缠住张青的刀,猛地往回拽,张青的刀脱手飞出,插在窑场的泥里。“瘸子,看你还横!”他举着铁链往张青头上砸,却被块飞来的窑砖砸中胳膊,铁链“当啷”掉在地上——是陈阿狗扔的,砖上还沾着他的血手印。

“俺杀了你!”陈阿狗抱着块带铁砂的窑砖,往刘都头头上砸,却被兵丁死死按住,铁链缠上他的脖子,勒得他舌头都吐了出来。

“阿狗!”孙二娘往兵丁堆里冲,斧头劈倒两个兵丁,却被刘都头从后面踹倒,铁钩抵住她的后心,“动一下,就让你穿肠破肚!”

兵丁们趁机把张青、张屠户捆了,陈阿狗被铁链勒得翻白眼,王寡妇和李二娘躺在地上,血把泥地染得通红。刘都头踩着孙二娘的背,往窑场里瞅:“把这些反贼都拴在窑柱上,点把火,让他们跟窑一起化成灰!”

就在这时,暗渠口突然传来“轰隆”声,渠水混着泥浆涌出来,冲得兵丁们东倒西歪。石秀带着十几个梁山泊的弟兄从渠里钻出来,手里的朴刀闪着寒光:“刘疯子,你爷爷来了!”

刘都头的脸瞬间白了:“反……反贼来了!”他往马边跑,却被张青伸出的伤腿绊倒,石秀的朴刀紧接着劈下来,把他的脑袋砍落在泥里,眼睛还瞪着窑场的方向。

剩下的兵丁见头领死了,哪还敢恋战,扔下刀就往鹰嘴崖跑,却被守在那里的乡亲们用石头砸回去,一个个跪在地上磕头。

孙二娘扑过去解开陈阿狗的铁链,他的脖子勒出紫痕,咳得像要把肺咳出来。“嫂子……窑……”

“窑在呢。”孙二娘摸着他的头,眼泪掉在他的血手背上,“都在呢。”

张青被石秀扶起来,往窑柱上靠,看着满地的尸体和血,突然笑了:“这窑……果然能护着人。”

陈阿狗往炉膛里瞅,那些带铁砂的瓷球还在,只是沾了血,红得像熟透的果子。他捡起一个,往刘都头的脑袋上砸,“啪”地裂开,铁砂嵌进脑浆里:“这是你应得的。”

石秀往窑场周围看,皱着眉:“此地不宜久留,官府肯定会再派人来。宋大哥让我来接你们,去梁山泊暂避。”

孙二娘往坡上的王寡妇和李二娘看,她们已经被乡亲们抬到窑棚下,气息还有些弱。“得等她们醒了再走。”她往灶里添了把柴,想烧点热水,却发现锅底早就被兵丁的刀劈漏了。

陈阿狗突然往新窑里跑,抱出个没被砸坏的瓮,瓮里是他藏的干粮,还有一瓮新酿的米酒。“咱带着这个走。”他往瓮肩上刻着的“家”字摸了摸,“到了梁山泊,也能喝口热的。”

乡亲们来送行吗,有的拎着鸡蛋,有的抱着刚蒸的馒头,往他们怀里塞。李二娘拉着孙二娘的手,伤肩动了下,疼得龇牙咧嘴:“当家的,别忘了回来看窑……”

“忘不了。”孙二娘往窑场的方向看,夕阳把窑烟染成金红色,像条带子,一头拴着这里的土,一头拴着远处的梁山泊,“等风声过了,咱就回来,重新烧窑,蒸包子,让十字坡的烟火气,比从前更旺。”

张青被石秀扶着往暗渠走,拐杖在泥里拖出浅痕,路过那把阿狗他爹的刀时,弯腰捡起来,往腰间一别:“这刀,得带着。”

陈阿狗抱着刻满名字的瓷球,走在最后,每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窑场。那些被烧黑的窑砖,被血染红的泥地,还有坡上没搬完的石头,都在夕阳里静着,像在跟他道别。

“走了,阿狗。”孙二娘在暗渠口等他,手里攥着片碎瓷,是从他爹的老窑上掉下来的,“窑在,家就在。”

暗渠里的水带着芦苇的潮气,往梁山泊的方向流。陈阿狗把瓷球紧紧抱在怀里,听着前面传来的脚步声,突然觉得,这渠水就像十字坡的日子,看着黑,走着走着,总能见到亮。

石秀在前面带路,手里的火把晃出长长的影,映着每个人的脸。张屠户哼着跑调的小曲,张青的拐杖敲着渠壁,发出“咚咚”的声,孙二娘在给王寡妇包扎伤口,陈阿狗则数着怀里的瓷球,一个,两个,三个……每个上面都刻着名字,刻着十字坡的魂。

快到芦苇荡时,渠水突然变得清澈,能看见水底的卵石,像撒了把碎银子。孙二娘往水面看,映出自己的脸,沾着泥,带着伤,却比任何时候都亮。她知道,这一路还长,官府的兵还会追,日子还会难,但只要身边这些人在,只要心里的窑火不灭,就总有熬出头的那天。

陈阿狗突然把一个瓷球扔进渠里,看着它顺着水流往远处漂,像只小小的船。“等它漂到梁山泊,就告诉那里的人,十字坡的窑,还等着他们回来烧呢。”

渠水“哗啦啦”地响,像是在应着他的话。远处的芦苇荡已经能看见影,风吹过苇叶,“沙沙”声混着脚步声,在暗渠里荡开,像支走不完的歌,唱着窑火,唱着人,唱着那些烧不尽、打不散的念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