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2/2)
是减轻赋税,让当地百姓好过一些,还是加重赋税,填饱自己的私库。
这中间区别很大。
最坏的结果还是来了。
皇上下令岐州各地的赋税加一成,补上之前二王爷留下的亏空。
这个命令让纪岱眼前一黑。
承凌国建立不过几十年,赋税一加再加,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百姓们能答应吗?
如果饭都吃不饱,那日子就彻底没盼头。
眼看着命令一下,大批岐州等地百姓往周围跑,就知道为什么了。
其实算下来,纪岱的西北十地也被皇上加了几次税。
只不过他并不“老实”。
一直按照之前的税收来报账。
打个比方说,他没来之前,西北十地收入只有一百两,赋税两成,要交二十两。
加税之后,要交三十五两。
按照原本西北十地来说,这自然艰难的很。
但现在的西北十地,实际收入至少翻了五倍,收入五百两,两成按理说要交至少一百两往上。
可纪岱跟朝廷说,自己这边税收,依旧在一百两上下浮动。
每年交给三十多两就行。
给朝廷的少,百姓留的就多。
所以现在西北十地即使被加税,对当地百姓来说没有变化,因为纪岱都不把实际情况往下说。
从他这一层直接拦了下来。
确实欺上瞒下。
但他这个,却是给百姓实惠,让地方官员好做。
每年给点银子糊弄糊弄就行。
岐州那边,既没有王爷的这层保护,更没有提高税收的方法。
百姓们只有剥削的份。
他们不跑不行。
只是这样,西北十地的实际情况,迟早会被发现。
好在汴京曹安那边传来消息,皇上最近的目光在五王爷身上,说是三王爷已经服软,表明诚意之后,正在准备接回母妃。
但五王爷态度强硬,皇上显然不满。
同时还有另一个隐秘的消息,六王爷病的厉害,听说时日无多,活不过今年。
六王爷的封地距离纪岱这特别远,他在西北,那位在东南。
说是不适应那边的气候,水土不服的很。
具体的原因,只怕没那么简单。
纪岱忍不住道道:“不仅心急,还不给兄弟们留活路。”
那就别怪兄弟们另找出路。
不过说到六王爷生病,纪岱干脆也让他这的人散布他得病的消息。
眼看周围大批百姓往西北十地跑,肯定会引起皇上注意。
不如说自己生病,可以让皇上的疑心病少一点。
这种日子,确实让人不安心。
纪岱吩咐之后,只见陈景林,甲泉他们还不走。
不用他们开口,纪岱就知道他们想说什么。
主要是论坛上也在刷屏。
在古代看起来大逆不道的想法,现代人看来,却是理所应当。
【为什么不还造反。】
【啊啊啊啊啊举兵啊!!!!!】
【狗皇帝!】
【大丈夫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你们还不知道吗,咱们这加几次税了,都是屺王给拦下来,还有屺王搞的小动作,不然早就跟隔壁一样惨。】
【屺王?这还不反?这还不反?】
这都是帖子标题,内容不用点进去,就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
唯一一个冷静的,话里话外也是这个意思。
【可以理解屺王为什么没有这个想法,他生长在那个时代,怎么说造反就造反。他现在说的说话,肯定会觉得特别意外。】
【对啊,这这种没那么简单的。】
【我刚刚在游戏里钓上来一条大鱼哎,鱼肚子里好像有句话。。。】
【说起来,我也挖到一个石碑。。。】
【别!别!忘了这是个真实到可怕的世界了吗,这么做的话,咱们就没有发展的时间了。】
【广积粮,缓称王!】
【但也不能这么被动啊,至少要给屺王传递一下,除了被动防守,还有另一条路的可能?】
【对!没错!至少要告诉他有这个可能!】
【但是咱们没有兵啊。】
【玩家不是兵????咱们好几万人听指挥啊。】
最后玩家们的统一意见就是,给屺王吹吹风,让他看看承凌国其他地方。
再告诉他还有造反这条路可以走。
现在陈景林跟甲泉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也确实心动。
造反吧!
造反之后,就是屺王上位了!
两个人想了半天,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
最后还是甲泉道:“殿下,您知道岐州现在的情况吗。”
纪岱肯定知道,不过还是开口:“怎么了。”
“那里民不聊生,今年春耕都耽搁了,说是现在就开始攒夏税,日子难过的很。”甲泉赶紧道。
陈景林也说:“是啊是啊,真的太难了。手下说,他们都携儿带女的来咱们这,要是能帮帮他们就好了。”
说到这,纪岱像是无意道:“帮是要帮的,只是要注意,不能被朝廷知道。若我们势大,上面必然忌惮。”
“到时候,西北十地也会不太平。”
纪岱的做法,跟边关互市一个道理。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玩家们自然也琢磨出这个意思,还从纪岱的口中听出一丝不同的味道。
怎么有种,屺王只想固守西北十地的感觉?
这怎么行啊。
天下那么大,您不想全要吗?
不想当皇帝的王爷不是好王爷啊!
跟在屺王身边比较久的甲泉跟陈景林没有再说。
但其他玩家坐不住了。
没事就往屺王身边凑。
要表达的想法只有一个。
殿下!
您难道不觉得,您很适合当皇帝吗!
刚开始大家还说的委婉,等到五月份,岐州那边愈演愈烈,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时,甚至有玩家直接塞给纪岱一条鱼。
纪岱都不用看,便知道鱼肚子里肯定有纸条。
上面写着他该当皇帝这种话。
别说他了,纪岱身边的人也发觉此事。
刚开始巫新禄他们还以为自己是自己的错觉,但越看越不对劲,华城人似乎都抱着同一个想法。
这个皇帝不行!
换屺王来!
这大概就是现代人跟古代人的差别。
看过不知道多少史书的玩家,对皇帝其实并没有太多敬畏之心。
他们也不需要有敬畏之心。
他们只知道现在的皇帝不好,百姓们过的太苦。
要不是生产力不够,那根本不需要皇帝。
反正现在看来,还是屺王最好。
巫新禄领悟到这个意思的时候,急的好几天都没睡着,一向淡定的他嘴上冒泡。
既担心这话要是被皇上听到,那屺王就完了。
另一方面又隐隐感觉到,若真的屺王登基,那造福是不止西北十地的百姓。
甚至还能造福天下百姓。
只看西北十地如今的情况便知道,屺王当皇帝,绝对比现在的皇帝强百倍。
没有这个念头还好,念头一出现,似乎再也按不下去。
这样的情绪蔓延到很多地方。
西北十地但凡有华城人的,都会讨论屺王登基的可能性。
聊着聊着,不少人都觉得,这个念头,似乎真的不差。
也就被西北的冷风一吹,才下意识摇头。
便是如今的皇帝不行,那屺王上面还有八九个哥哥。
怎么也轮不到他的吧。
纪岱自然看到西北十地的风向。
见大家冷清下来,自然放松不少。
只是夜晚时分,一直在各地办学的陶文忽然出现,他刚来就眼中带泪,激动道:“殿下,外面说的,都是真的吗?”
“陶文愿意追随殿下!共襄大业!”
纪岱:???
怎么回事。
玩家们都没你说的这么直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