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2/2)
这两个州长明摆着。
谁赢了,他们帮谁。
今日若是河州州长更胜一筹,早早做了准备,那他们帮的,就不是自己了。
等了一上午,整个下午又跟着东奔西走,重要的话没说多少,两地州长的脾气是彻底没了。
等到第二日,纪岱才道:“听说当初为了修河渠,两地死了几个官员,还有几人辞官?”
岷州自杀一名管事的官员,辞官了两个。
松洲死了两个,辞官三人。
两个州长正疑惑,巫新禄问道:“他们可有家眷,家眷是否读书。辞官的人可在本地生活。”
这,这自然是有的。
辞官一共五人,都是本地人。
自杀的三个官员,有两个不是本地人,其中一户含泪回了老家。
剩下的两户倒是还在,日子过得清贫。
毕竟河州这边的人还在看着,不能过多接济。
这几户人家里,家里都有读书人,不过有一家没有儿子,只有女儿。
纪岱了解过后,微微点头:“如今各地缺人手,除去已经离开的一家,剩下的七家召回来做官吧。”
七家?
有家只有女儿。
他家也要做官吗。
纪岱并不理这些疑惑,他既然说了,就要这么做。
那两户自杀官员的后人,他肯定要妥善安置,先送去秦州官学一年半载,然后安排做事。
辞官的五个官员,则要安排进河州。
有了纪岱的金口玉言,两地州长赶紧去办。
那七户人家,听到消息后不敢置信。
特别是自杀官员的家里,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还有人能想到他们。
他们两家一共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全都准备去秦州上学,去了就是学怎么做官,有陶家人带着,肯定出不了差错。
其中费用屺王全包,还留了不少银钱让他们两家过活。
想来以后日子不会差。
辞官的五个官员,则整理衣冠,快速去河州见过屺王。
五个人老泪纵横,心中百感交集。
当年的事,谁心里都不好受。
没想到还有扫除河州这群吸血鬼的时候。
一番整治之下,河州也暂时稳住。
更重要的是,让众人看到屺王的决心。
水源这事,不能马虎。
以后若再有这种事,必然会招来屺王的猛烈报复。
至于当初阴损修的河渠,如今天气渐暖,也可以恢复成正常的河流。
不让人吃水,简直天理不容。
只是处置到最后,还剩最后一件事。
河州,没有总管事的。
也就是没有州长。
别的位置纪岱可以安插人手,但州长这个位置,还是要皇上任命,毕竟是一州内最大的长官。
纪岱有些好奇,会安排什么人过来。
他不知道的是。
汴京那边,正在为谁来这个苦寒之地当苦差争论不休。
河州这种破地方,谁想来啊。
纪岱将河州州长周利文的罪证送到汴京时,有他的身份,加上之前认识的督查曹安等人,这些东西还是拦不下来的。
更别说周利文的罪证,截断水源,倒卖货物,私通关外。
一项项罪名,都恶劣无比,铁证如山。
连得过好处的皇上都没想到,那周利文竟然如此大胆。
把账本拿过来一看,才知道自己拿到那块碧绿的玉石其实只是这么多年的九牛一毛。
贪可以,但贪的太多,拿这些糊弄上司,那就不行了。
纪岱这事做的,也算合皇上的心意。
他虽然觉得不能再有宝石送过来很可惜,但到底不当回事。
还是这些蛀虫更可恨。
再看着纪岱送来从周利文那缴获的好东西,皇上大手一挥,定下周利文死罪,三族全灭。
细究?
那就不必了。
要是让朝中那些督查们再去查证一番。
查出不好的东西,就难以收场了。
皇上看了眼岳丈,暗示他放心。
想来周利文也不敢多说。
在这,那纪岱做事,竟然还算不错。
上面一开口,困扰岷州,松洲多年的难题直接瓦解。
事情便到最后一步。
河州新州长。
谁去。
汴京城中,一户人家后门被叩开,只见曹安小心走进去。
这户人家的老爷愁眉苦脸。
他是朝中户部右侍郎,前些日子喝醉酒,多说了几句,大意就是国库空虚,皇上跟后宫挥霍无度,这样下去可怎么行。
不知怎的,这话传到皇上耳朵里。
眼看皇上最近阴恻恻的,只是不好直接开口罢官,但正在找由头。
他这户部右侍郎的位置。
定然没了。
只是他没想到,老友曹安怎么过来了。
曹安过来,自然有话要说,他深知好友的本事。
不然能做到户部右侍郎的位置。
他来,是为老友指一条明路。
“侍郎兄,眼看京城你是待不下去了。”
右侍郎瞪眼。
你这话说什么呢。
不能盼我点好?
曹安按住他的手:“你去河州吧。”
“自请去河州做州长,既是处罚。”
“也是好事。”
好事?
边关之地。
能有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