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监察院的“货”,与城外的坑(1/2)
范隐扛着铁锹,沿着官道向定江城北门走去。
脚下的黄土路被夕阳拉出长长的影子。
他的步伐不急不慢,锹面上的泥土已经干了大半,在光线下泛着暗沉的色泽。
城门口的守卫看到他,连忙让开道路。
“范大人。”
守卫弯腰行礼,目光不敢在那把铁锹上多停留。
本来在这定江城,基本没人认识他。
但是昨天,范隐是和二皇子一起回来的。
范隐点了点头,径直穿过城门。
他没有往客栈的方向走,而是转向东边的街道,绕过几条巷子,又出了北门。
城外的景象与南门截然不同。
南门外是废墟和灾民,北门外却是一片平整的田野。
远处,一条土路延伸向远方,路旁零星散落着几处树林。
范隐走了大约半刻钟,前方出现了一片树林的轮廓。
树林不大,稀稀疏疏的几十棵树,却能遮住不少阳光。
林子里停着几辆马车。
车上盖着黑色的布,布料厚实,看不出里面装的是什么。
马车旁站着十几个人。
他们都穿着粗布麻衫,布料洗得发白,裤腿上还沾着泥点。
看上去,像是刚从田地里下工的农夫。
但马车的轮轴很新,车厢的木板也打磨得很光滑。
这种车,运的东西绝不会是粮食或柴火。
那些“农夫”站得很随意,有的靠在树干上,有的蹲在地上抽旱烟。
他们之间的距离,却恰好能覆盖整片树林的各个角度。
其中一个人的手搭在腰间,衣摆下露出一截黑色的绳索。
那是绑刀鞘的绳子。
范隐的脚步声传来。
所有人的动作停了。
靠在树上的人直起身子。
蹲着的人站了起来。
抽烟的人把烟杆别在腰间。
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来人。
手都不约而同地移到了腰间。
范隐走到树林边缘,停下脚步。
他把铁锹扛在肩上,目光扫过那些“农夫”。
一个年轻人从马车后走出来,手按在腰间的刀柄上,眼神警惕。
“站住!你是何人?”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子压迫感。
范隐没有回答。
他只是站在那里,目光平静地看着对方。
年轻人的眼神突然一变。
他松开了按在刀柄上的手,快步走上前,单膝跪地。
“属下该死!不知是范大人当面!”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齐刷刷地跪下。
“见过范大人!”
声音整齐,带着训练有素的味道。
范隐笑了。
“起来吧。”
他的声音很淡,却让所有人松了口气。
众人站起身,让开道路。
两个人从马车旁走了过来。
一个是王七年。
他也是穿着粗布麻衫,还沾了不少灰尘,头发也有些凌乱。
另一个是邓梓月。
和王七年差不多。
王七年一看到范隐,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
“范大人!您可算来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范隐面前,夸张地擦了擦额头。
“您是不知道,我这一路啊,简直是九死一生!”
范隐挑了挑眉。
“哦?怎么个九死一生法?”
王七年深吸一口气,开始绘声绘色地描述。
“从京城出发的时候,我就跟邓姑娘说,这趟差事不好办。您看,这一车车的宝贝,要是让人知道了,那还不得引来多少双眼睛?”
他顿了顿,伸出手指比划着。
“路上啊,我都瘦了!您看我这脸,是不是瘦了一圈?”
范隐看着他那张依旧圆润的脸,笑了。
“确实瘦了。”
王七年立刻精神一振。
“对吧!我就说嘛!”
他拍了拍自已的肚子,叹了口气。
“这一路上,我连饭都没好好吃过,每天就是盯着这些车,生怕出什么岔子。”
邓梓月在一旁淡淡地开口。
“王兄,您昨晚在客栈吃了三碗米饭,两盘肉菜。”
王七年的脸一僵。
他干咳了两声,转移话题。
“范大人,您不知道,这一路上我们多小心。白天装成运粮的车队,晚上就找偏僻的地方歇脚。我这心啊,时时刻刻都悬着。”
范隐笑着摇了摇头。
“辛苦了。”
他的目光转向邓梓月。
“老登,一路上还算顺利吧?”
邓梓月点了点头。
“还算顺利。只是刚进江北边界,听说那里还有没有清理的马匪,我们绕了一段路。”
范隐的目光落在那几辆马车上。
“东西都在?”
邓梓月走到最前面的马车旁,掀开黑布的一角。
里面露出一个个木箱子。
箱子上贴着红纸,纸上写着“监察院”三个大字。
“都在。一件不少。”
范隐走上前,伸手摸了摸箱子。
木料很好,箱子的缝隙也密封得很严实。
他点了点头。
“好。”
他转过身,看着王七年和邓梓月。
“再辛苦一下,把东西运进城。”
王七年立刻拍了拍胸脯。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他笑嘻嘻地凑到范隐面前。
“范大人,您这次可得好好犒劳犒劳我们。我这一路上,连个热水澡都没洗过。”
范隐笑了。
“放心,今晚给你们安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