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帝国的转向(1/2)
希拉克略驾崩的消息,如同在已然波涛汹涌的西方世界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各方。年轻的君士坦斯二世在元老院和军队派系的夹缝中仓促继位,威望不足,资历尚浅,面对虎视眈眈的大食和内部蠢蠢欲动的将领、贵族,罗马帝国的东方前线,笼罩在一片悲观与不确定的阴霾之中。
龟兹,西域巡阅使行辕。
魏王李意面前摊开着来自各方的最新情报,眼神锐利如鹰。父皇“静观其变,伺机而动”的旨意,给了他极大的操作空间,也考验着他把握时机的智慧。
“殿下,罗马新帝地位不稳,亚美尼亚和叙利亚前线的军团指挥官们似乎各有打算,军心浮动。”玛丽公主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大食方面,奥马尔虽然尚未有大规模调动的迹象,但其边境部队的挑衅行为明显增加,斥候活动频繁。他们像是在试探,也像是在寻找防线的薄弱点。”
郭孝恪摩拳擦掌:“殿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不要我们给罗马那边递个话,或者干脆……”
李意抬手制止了他,沉吟道:“直接介入,为时尚早,也容易引火烧身。奥马尔是老狐狸,他不会轻易给我们当枪使,也不会让我们轻易得利。我们要做的,是让这潭水,按照我们的意愿,继续浑下去。”
他做出了部署:
“第一,以西域大都护府和本王的名义,向君士坦丁堡派出一个低调但级别足够的使团,携带正式的吊唁国书和祝贺新帝登基的礼物。在私下接触中,向君士坦斯二世传达大唐希望罗马保持稳定、愿意在‘适当时候’提供必要支持的信号,但绝不做出任何具体承诺。关键是,要让罗马人知道,他们并非孤立无援,从而稳住阵脚,避免因过度恐慌而迅速崩溃。”
“第二,玛丽,通过你的商路,向大食控制区‘泄露’消息,就说大唐对罗马新帝的处境‘深表关切’,正在考虑加大与罗马的贸易,尤其是……某些‘特殊物资’的贸易。同时,暗示我们与呼罗珊的伊嗣俟都督正在筹划一次针对哈立德所部的‘联合行动’。真真假假,让奥马尔去猜。”
“第三,命令呼罗珊的伊嗣俟,以其‘归义波斯都督’的名义,组织其麾下‘波斯义从’,对围困他的哈立德部队发起几次有限的、但声势要搞大的反击。不需要取得多大胜果,但要摆出积极备战的姿态,牵制哈立德的精力,让他无法迅速西调。”
这是一套组合拳,旨在维持罗马不至于速崩,同时加大大食的顾虑,让其不敢倾尽全力西进,从而将西方的僵局尽可能延长,为大唐争取更多的时间和发展空间。李意的策略,精准地踩在了奥马尔决策的平衡点上。
东洲,唐城以南千里,大河口。
由两艘探海船和数艘小型护卫艇组成的探险队,在经历了风浪与浅滩的考验后,终于在这片陌生的河口地带建立了临时营地。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肥沃的冲积平原一望无际,远非唐城所在的沿海地带可比。更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土着部落并非散居,而是形成了规模可观的聚落,拥有以巨大土墩为核心的祭祀和统治中心,其社会结构明显更为复杂。他们种植着一种奇特的、穗粒巨大的谷物,擅长制作精美的陶器和编织物,其纹饰风格,确实与秘谷壁画中的“羽蛇神”文明元素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探险队首领,一位经验丰富的水师校尉,在通译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与当地最大的一个部落——“大河部”进行了接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