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使团与暗探(1/2)
大食使团的到来,让龟兹这座西域雄城平添了几分异域风情与暗藏的机锋。使团规模不小,由一位名为苏莱曼·伊本·阿卜杜勒的资深外交官率领,成员中既有博学的学者、精明的商人,也有孔武有力的护卫。他们带来了大食哈里发奥马尔致大唐皇帝陛下的国书,以及致魏王李意的亲善信件,还有琳琅满目的礼物——大马士革的锦缎、波斯的挂毯、印度的香料、乃至几匹神骏的阿拉伯马。
魏王李意在经过特意布置、愈发显得庄重辉煌的巡阅使行辕正厅,以极高的规格接见了苏莱曼一行。厅内金碧辉煌,甲士肃立,文武官员位列两旁,将大唐的威仪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莱曼是一位举止得体、言辞谨慎的老者,他首先转达了奥马尔哈里发对大唐皇帝陛下的敬意和对魏王殿下的问候,然后着重强调了大食帝国对和平与商贸的重视。
“伟大的哈里发陛下认为,”苏莱曼通过通译说道,目光平和地注视着御座上的李意,“大食与大唐,作为东西方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和平共处,扩大贸易,互通有无,不仅有利于两国,更将惠及整个东西方世界。我们愿意提供更优惠的关税,更安全的商路,希望大唐也能给予相应的便利。”
李意面带微笑,回应得体:“哈里发陛下的善意,本王已悉知。大唐向来欢迎友好往来,珍视丝路畅通。只要符合大唐律例,秉持公平诚信,一切贸易皆可畅行无阻。至于具体细则,可由贵使与本王麾下专司商贸的官员详细磋商。”他巧妙地将具体谈判事宜下放,自己则保持着超然的姿态。
接风宴席上,歌舞升平,觥筹交错。苏莱曼及其主要随员表现得彬彬有礼,对大唐的礼仪、文化、物产赞不绝口。然而,玛丽公主安排在宴会侍从和乐师中的眼线,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使团中几位看似学者的成员,目光总是不经意地扫过厅内的建筑结构、侍卫的武器装备配置;而几名商人模样的随员,则在与其他西域邦国使者攀谈时,旁敲侧击地打听大唐在西域的驻军情况、粮草储备以及对呼罗珊伊嗣俟的支持力度。
“殿下,他们绝非仅仅为了商贸而来。”宴会结束后,玛丽公主向李意汇报,“那些人,是带着探查我军虚实和西域各邦态度的任务来的。”
李意并不意外,淡然道:“意料之中。奥马尔派他们来,一是示好,二是摸底。既然如此,我们便让他们看,但只让他们看到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
他授意郭孝恪,安排使团“参观”了几处展示性的军营和武库,里面的士兵精神饱满,装备擦得锃亮,但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既展现了唐军的精良,又不暴露真正的实力。同时,让艾琳公主引导使团游览龟兹繁华的市集和部分对外开放的工坊,展示大唐带来的繁荣与先进技术。
而在暗处,针对使团的监控网悄然张开。玛丽公主手下的“影子”们,化妆成商贩、脚夫、妓女,严密监视着使团成员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那几个行为可疑的“学者”和“商人”。
一天深夜,一名伪装成粟特商人的大食暗探,试图用重金收买一名在龟兹都督府担任文书的小吏,意图获取关于安西军兵力部署的档案目录。他自以为行动隐秘,却不知从他接触那名小吏开始,他的一言一行都落入了监视者的眼中。
消息立刻报到了李意这里。
“要不要……抓人?”郭孝恪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李意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现在抓人,等于告诉苏莱曼我们知道他们的把戏,反而打草惊蛇,破坏了表面上的‘友好’氛围。告诉那个小吏,让他假意应承,提供一份……我们精心准备过的‘目录’。”
一份经过巧妙篡改、真真假假、夸大某些次要据点兵力而隐藏了关键机动部队信息的档案目录,被“顺利”地送到了那名大食暗探手中。暗探如获至宝,自以为得计,却不知自己正将错误的情报传回国内。
这场发生在觥筹交错与暗影角落里的较量,大唐方面凭借着主场优势和更胜一筹的情报能力,暂时占据了上风。苏莱曼使团在龟兹盘桓了半月,带着一份表面光鲜的贸易备忘录和一堆精心炮制的情报,踏上了归途。他们或许自认为不虚此行,却不知真正的虚实,早已被魏王李意牢牢掌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