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骠州血战(2/2)
长安,东宫。
太子妃王氏端坐在梳妆台前,听着贴身宫女禀报近日宫中关于拉什米卡“流言”的传闻。铜镜中,她的面容依旧端庄美丽,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疲惫与冷厉。
“骠州战事不利,南疆不稳,她就在这个时候散播此等言论,是想动摇国本,还是想借此攀诬于我,为她那点小心思铺路?”太子妃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寒意。
她拿起一支金步摇,缓缓插入云鬓:“告诉我们在都护府的人,暗中查探流言源头,但不必急于澄清。陛下英明,自有圣断。我们只需将安南都护府关于玛丽公主积极斡旋、并提出善后方略的奏报,通过妥当渠道,让父皇知晓即可。”
她深知,在权力的棋局中,有时候无为胜过有为。拉什米卡的流言看似凶狠,实则无根浮萍,在皇帝绝对的力量和掌控力面前,掀不起太大风浪。反而,自己若反应过激,倒显得心虚。此刻,保持东宫稳定,静观其变,适时展现太子妃的沉稳与识大体,才是上策。至于拉什米卡……她的账,日后自有清算之时。
大明宫,紫宸殿。
李琰刚刚批阅完来自安南的军报和玛丽公主的密奏。他放下朱笔,走到巨大的寰宇地图前,目光如炬,扫过骠州,扫过南疆,扫过西面的吐蕃、波斯、大食,直至更遥远的欧罗巴。
“婉儿,你看玛丽此策如何?”他并未回头,对身后侍立的上官婉儿问道。
上官婉儿轻移莲步,来到他身侧,柔声道:“陛下,玛丽公主此计,深得‘恩威并施’之精髓。既能解眼下兵戈之危,又能为日后彻底消化南疆奠定基础。此女才智,不下男儿。”
李琰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不错。她看出了问题的关键——利益。用贸易和官职,将他们的利益与大唐捆绑在一起,远比单纯的杀戮有效。这确实符合朕‘寰宇一统’之志,非只恃武力,更需文化、经济之融合。”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后世带来的超越时代的智慧光芒:“传朕旨意,准安南都护所奏,依玛丽公主之策试行。命岭南道筹措盐铁布帛,准备五市事宜。同时,令前线将士,择机狠狠打一仗,要让那些部落知道,朕的和平,是建立在唐军无敌的兵锋之上的!”
“是。”上官婉儿躬身应道。
这时,内侍来报,言艾琳公主求见,咨询关于西域商路与新式纺织机事宜。
李琰看了一眼上官婉儿,笑道:“让她去偏殿等候,朕稍后便去。” 南疆的危机,反而增加了这位来自西域的艾琳公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她或许是想借此加深与帝国的联系,或许,也存着一些属于自己的、慕强而来的小心思。李琰对此心知肚明,只要不影响大局,他并不介意这些仰慕者的靠近,这本身也是“寰宇一统”进程中,文化与人情交融的一部分。
夜色深沉,安南都护府为玛丽公主安排的别院内。
红烛高烧,帐暖香浓。白日里那位在谈判桌上挥洒方遒、智珠在握的锡兰公主,此刻却卸下了坚强的外壳,只着一件轻薄的纱衣,依偎在大唐皇帝李琰的怀中。
“陛下,”玛丽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和依赖,“南疆之事,妾身定当竭力,不负陛下信任。”
李琰轻抚着她如绸缎般光滑的秀发,感受着怀中玉人的温顺与热情,低笑道:“朕知你之能。待南疆平定,这骠州乃至更南方的通商大使,非你莫属。你将是朕镶嵌在南洋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话语,既是承诺,也是鼓励,更带着帝王独有的征服欲。玛丽公主仰起脸,美眸中眼波流转,既有对强大君主的敬畏,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情愫。她主动献上香吻,用行动表达着自己的忠诚与……臣服。在这乱世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能依附于如此一位雄才大略、智慧超群的君主,或许是她,也是她的国家,最好的归宿。
纱帐轻摇,烛影摇曳,一室春意融融。远方的战火与杀伐,朝堂的阴谋与算计,似乎都暂时被隔绝在这温馨之外。但李琰知道,这短暂的温存,是为了积蓄力量,迈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他的征途,是真正的全球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