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秋梨膏(2/2)
方沁如其实不怕苦,她若是怕苦,那一碗碗养身治病的药汤就都喝不下去了。只是随口一问,闻昭穗便极有耐心地解释了。
秋梨膏温度适中,梨香涌入口中。果香微甜,梨子的精华掺杂罗汉果与川贝的清爽,流淌过喉,润了肺腑。回味有甘,红枣与姜丝融在深褐色的秋梨膏中,暖了脾胃,压下了干燥。
“还别说,喝完你这秋梨膏,嗓子确实舒服了不少,感觉清清凉凉的。”有心理因素加持,加之喝了一盏秋梨膏,接下来的一路方沁如都未有咳嗽,便和闻昭穗聊起她外祖母家的人。
闻昭穗在到达方府前的最后两刻钟,巧妙地打探到了外祖母家的主要亲戚结构。
她外祖母共育有两子两女,大舅担任光禄寺少卿,光禄寺听命于礼部,负责御膳食材的采买,以及帮衬礼部筹备祭祀、酒醴、宴劳之事。虽是五品官文职,也无实权,但放在如今势头衰减的方家已是难得的京官职位了。再加上大舅是长子,在家中说话的分量也最重。而大舅母精于盘算,又一连为大房添置了两个儿子,深得老夫人信任喜爱,相应主持府里的中馈。
大舅的长子名唤方夔,刚刚及冠,也是方家嫡系孙辈里的长子,自小被爹娘与祖父母溺爱,他也放纵自己耽于玩乐,未见有何成就,平日里只是闲散在家。也正是方夔之前与大舅母一同管理将军府的田庄,后来闹出了那些丢人事。
听了方沁如对他不咸不淡的评价,闻昭穗还未见面,便对自己这位大表哥无甚好感。至于大房家的次子,年岁尚小,还看不出什么。
而后是闻昭穗二姨母,数年前外嫁到了建邺,路途较远,几年都难回一趟娘家,故而与娘家的联系渐渐淡了去。自她出嫁后,方沁如便再也没见过她二姐。
排行第三的便是今日满月酒的主角——三舅舅一家。
三舅舅于做官无半点天分,行的是商,在这个重农抑商的时代并不是什么好行当。不过也有三舅自己目光短浅的缘故在,布庄也难开大。
除此之外,三房的后院可谓鸡飞狗跳,三舅母时常管教责罚三舅的那群小妾。小妾们也不甘示弱,在三舅面前给夫人和其他莺莺燕燕上眼药,今日这个被抓花脸,明日那个被夫人罚跪得昏过去……事情多得不行。
三舅母在府里的管事权上被大房夫人压着,自己丈夫又没人家大房有本事,后院又是一堆糟心事。再说孩子,大房一连出了两个儿子。可他们二房呢?前几年连着生了两个姑娘,她这心里又不甘又焦急,总觉得矮大房好几头。这回有孕,光是京郊三座寺庙她就都跑了一遍,每日诚心实意拜着送子观音,可算是盼来了儿子!如此,她在方家也能挺直腰板了。
最小的便是方沁如了,在冷落中长大,结识了临川长公主,后来又嫁给了当时官职并不高的闻堰,陪着闻堰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一步,自己也成了堂堂二品诰命。
属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此时此刻,闻家宽敞气派的马车停在了热闹的方府门前,闻昭穗一掀帘子,便看到了一对穿着喜庆的夫妇站在府门前亲自迎宾,想来就是三舅父与三舅母了。
方府内。
大房夫人殷惠春面色极为不悦,坐在玫瑰椅,低头问面前跪着的小丫鬟:“如此重要的日子,大少爷去哪儿了?怎么还不来正堂见客?”
“回、回夫人……”小丫鬟埋下头,支支吾吾说不全话,一看便是有所遮掩不敢说。
“连话都说不好,想挨板子吗?夫人叫你回话,就老老实实说,胆敢有所隐瞒,立刻就将你逐出府去!”殷惠春身后的老妈子叱道。
“夫人饶命,少爷他正跟后院的几位姑娘……玩闹,所以才……”
还没听完殷惠春便“啪”地一声拍在扶手,脸色沉得要滴水,“这些个小贱蹄子!想要拖住夔儿也不分场合,我早晚发落了她们。”
“还不赶紧去把那混小子带过来!不对——让他拾掇得俊朗些,给他那郡主表妹留个好印象。”殷惠春眼中闪过精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