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2/2)
“说是打碎了个挺贵的盘子,我随口问了,不过一两银子,就值当这样,真叫人瞧不上。”
顾观月跟着叹道:“第一要嫁个好人家,第二也要自己立得住。”
说着话到了门上,告辞去了。
因到了宝应,便刚好凑着去给斯思添妆。
斯思腊月二十八成亲,腊月十九就要从宝应出发,众姊妹今日都去添妆送行。
众人一同窝在斯思闺楼上嬉闹作耍,亲亲热热的,不似往日还要打些机锋。
至中午散时,都站在内门前又哭又笑地说着“别忘记给我/我们写信”。
不知怎的,顾观月心内一痛,于这扰攘热闹中看出一种“彩云易散”的况味来。
这些人当中,顾观月业已定亲,小林苗木铺的林芜也定了亲,吴家的凤林正在相看。
再过一两年的盲婚哑嫁后,这些姐妹终恐将相忘于江湖。
袁澄来接她,见她站在县衙后门出神,不知她心中所想,犹笑着说:“斯娘子嫁人,你很快也要嫁过来了。才几年,大伙都成了家。”
顾观月点头道:“不知将来如何。”
袁澄扶她上车,说着:“不论别人如何,我总待你好。咱们一直好好的。”
翻过年去,很快就到了纳征,俗称过大礼。
这一日朱娘子托了族里四位全福的妇人陪同,袁澄押车,娘儿两个亲去送聘礼。
直到这日,宝应县诸人再次见识了本县首富的财力。
袁澄□□黑马膘肥体壮,身后妇人乘坐的马车皆是用两匹骏马拉着,紫红色酸枝木贴贝母的车架、轩窗,彩秀花卉带流苏的帷幔,只这些已经不是寻常人家可见。
更不提后面跟着运大礼的数十辆大车,正排着队从文昌街上过。每辆车两个押车,车夫都穿着簇新的衣裳。
看热闹的人直跟到城门口,纷纷议论这里面装了多少东西,可惜不能亲眼看看礼单见见世面。
有人在人群中算,一辆大车能装多少东西,就有人接道:“这都没关系,要紧是多少银子做彩礼。”
令有一人反驳:“银子算什么,上月他家从泰兴楼端的那些金银珠宝的首饰,你们谁见过?”
好事者就纷纷约着:“听说三月里大婚,到时候新娘晒嫁妆,一同去看啊。”
朱娘子在车内听见,看着手捧的小盒嗤笑,那里头是合计二万两的交子。
车行半个多时辰,从城内到了花满蹊。
今日是朱娘子和张娘子第一次见面,两人隔空过了一回招,都只当对方不是好相与的,谁料见面一说话,竟都觉得对方还不错。
于朱娘子而言,张娘子“言语有物,气度不凡,与她做亲家不失脸面”。
于张娘子而言,朱娘子“中规中矩,为人大方,虽然有些黏缠不清也是慈母心肠,为了元娘也得好好与她相交”。
两亲家你让我我让你,相谈甚欢,加上曹老安人、李大娘、四位全福人从中插科打诨,过大礼的气氛当真是极好。
待张娘子让静春点检了聘礼,又递上嫁妆单子来,朱娘子就更感欣慰了。
除了聘礼全部当嫁妆发还之外,张娘子另陪送
良田十五亩,中田三十五亩,地共五十亩,花满蹊房产一处共大小二十七间,宝应县房产一处共两进半十二间位于某处,黄檀木拔步床一张,酸枝雕花嵌琉璃榻三张,多宝黄檀棱槅摆柜三套、黄檀雕花衣柜四件……四季衣物若干……各类摆件若干……洗漱用品一套……金银首饰若干……丫鬟两个,压箱银四千两。
田产都是她背着顾观月买下的,自去年手里有了钱,顾观月都捧给她花,也不管她花去了哪里。
朱娘子扫过长长的嫁妆单子,心中自得,顺手交给旁边妯娌们传阅。
内有一个识字的给另三人读了一半便住了口:“这也太奢费了,我是没见过世面的,第一次见这样的嫁妆单。”
及出了门还在说:“她娘这是把整个家都陪送了。”
另一个说:“这才到哪儿,整个家都是她挣下的,那么大个花园子且还有得挣呢,还是阿朱会选儿媳妇。”
于是不几日整个宝应县城都知道,袁大郎要娶的新妇是个家资极丰厚的小寡妇,以讹传讹传出几种出身版本来。
纳征之后,顾观月安心待嫁。
期间收到斯思的信,感慨她终于要嫁人了,只是她如今才有了身孕,不宜出行,无法回来给她送嫁,只有多多添妆以作赔罪,添妆若干。
又要她务必回信,说说成亲的盛况,说自己成亲时只知道前面一片红蒙头,别的都记不清了。
顾观月抓着信笑得不行,跟张娘子说:“她忘了我到那天也是盖头一蒙,啥事不知,还指望我给她说呢。”
过几日,袁澄来访,无甚大事,只是心中想她,托词替他娘来问个什么事,到底混进了她的闺房。
这是他第一次越过厅堂,走到二进院中来,看着顾观月盘腿坐于房中小厅,正绣盖头,栅槅之内隐隐露出半张床来,挂着杏黄的帐幔。
他正心中旖念四起,谁知张娘子早叫时鸣静春大开门窗撩起帘幔,搞得屋里四处透风,两个人又门神一样守在外面石阶上,只让他坐了一刻钟就出来了。
饶是这样严防死守,让他偷不得半点香、窃不得半分玉,张娘子还要说他:“再过半月要亲迎了,按规矩新婚之前不得见面,女婿就安心在家待着,元娘这里有我看顾,不用费心了。”
顾观月在站在房门前,也不送他,只望着他笑:“新女婿,你可知点羞吧。”
这里正说着话,忽然见凤霞和静春走进来,静春手里还捧着一个琉璃缸微盆景。
凤霞声气儿有些不好:“你看看吧,这就出了仿冒的了。他们上河中府送货,说是汴京一间铺子做的,比咱的还好还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