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灰崽家长永不认输 > 1980-75

1980-75(2/2)

目录

那拔丝红苕虽然主料是家家户户都快吃厌了的红苕,可却是裹了一层熬化了的白糖。

这道菜还不怕凉,甚至要微微凉了等外面那层糖壳变脆了才好吃。

晶莹剔透、表皮酥脆、内里软糯的拔丝红苕是宴席上小孩子们的最爱。

不过吗,最受欢迎的还是油汪汪的各种肉类佳肴。

比如酱肘子,无论是在哪个年代都是十分受欢迎的存在。

因为一只猪只有四只蹄子,所以高晋年头天晚上尽可能地[修]成差不多的大小,简单去除腥味后便放到卤水里卤泡一晚上,今天早上才拿出来放到盘子里上大蒸笼里蒸。

从天还没亮就上锅一直到中午酒席开席前才端出来撒上葱姜蒜和各种其他调料,还没上桌就香气四溢让人口水直流。

更别说酱肘子还有浓油赤酱的油亮外表,还有软烂可口肥而不腻的滋味儿,就连缺牙的小孩儿和老人都能在嘴巴里抿化,自然一上桌就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给分吃了个干净。

残留在盘底的那一汪汤汁也没浪费,都被分到碗里拌饭吃了。

就连桌子底下来蹭饭的各家各户的狗子们也美滴很,虽然肘子里的那节骨头早就被嗦得干干净净,可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又卤又蒸,那骨头缝里每一丝都渗透进了香气,狗子们锋利的牙齿咬得“嘎嘣”“噶蹦”地响,屁股后面的尾巴愉快地摇来摇去。

除此以外,四喜丸子也让来吃酒席的客人们意外得很。

国人都喜欢讲究好寓意,在结婚这种喜事上更是恨不得每个细节都是好兆头,四喜丸子就是办喜酒雷打不动的固定嘉宾。

小孩儿拳头大小的丸子,哪怕是四个也相当有存在感。

只不过有些人家的条件没那么好,四喜丸子里是掺着不少菜的,而为了让菜黏合在一起,又会加上面粉和淀粉增稠。所以大部分人家的四喜丸子都是看着好看但吃进嘴里都是一股淀粉干巴的味道。

来吃酒席的客人们按照以往的经验,觉得高爱国的酒席上出现的四喜丸子也是个样子货,想留着肚子吃其他的肉,但又觉得不吃划不来,毕竟这可是高晋年做的菜!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平时村里人做饭最多放点酱油醋什么的,只求能吃饱和有点盐味就成,有时候那些吃席的菜也最多是肉片多放点猪油多放点,味道是没多少提升的。

但高晋年不一样,平常做菜的那些油盐酱醋他要放,平常做菜村子里觉得根本用不上的胡椒粉、肉桂、香叶、花椒、八角……这些他也要放,甚至连干辣椒他都要分好几种,有増香的有添辣的有加红的……

用的料多又细,这菜的味道自然就味道丰富,滋味独特,一般人都效仿不来了。

村里人或多或少都吃过一些高晋年做的菜,对他的手艺那是相当的信服。

只不过因为高晋年做菜水平比较高,能请得起他做菜的也少——至少村子里不多——所以难得遇到高爱国结婚请了高晋年主厨,村子里的人哪怕是和桂芬婶有点过节的如刘二娃他妈都维持着表面的和平送了点鸡蛋和一块钱来蹭吃来了。

毕竟这可是高晋年的手艺!

因为有这样的打算,所以哪怕觉得这四喜丸子是四喜(淀粉)丸子,想到有高晋年的调味,这应该也比其他地方吃到的要好得多。

于是桌上的人都公平地用筷子给平分到个人碗里——这样又能尝到味道又还能留着肚子装其他菜——然后就这样平平常常地往嘴里一放……

“我儿豁!”发出这个声音的人下意识就看向之前装四喜丸子的那个盘子,可惜那个盘子里除了一点点指头大小的汤汁,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了。

事实上不只是他,其他人吃到嘴里下意识也是这个反应——真后悔,不该分着吃的,不然那就能独吞一整个了。

这出自高晋年厨艺做出来的四喜丸子滋味的确没得说,是他们平生吃过的最好吃的四喜丸子,但更重要的是,这四喜丸子居然一点素的菜或者淀粉都没有,每个丸子都是纯肉丸子!

大气,太大气了!这高红星一家真的是为大儿子办喜酒下了血本了啊!

高红星——桂芬婶的丈夫

昨天为什么没更新呢?

因为我爬山归来的时候已经是八点钟了,到家已经十一点了。

我昨天的冤种经历是这样的。

上午十点集合,然后开车两个半小时(中途又堵车)到目的地,吃了个很难吃的农家饭后,大家从下午一点开始爬山,然后八点钟才下山。

因为他们为了更加野趣,选择去爬野山(也就是还没有完全开发的,没有索道车车的,只能靠两只脚走路,并且没有休息站没有喝水吃东西补充),我当时还以为自己背着东西就没关系,事实证明我太天真了。

更糟糕的是,手机没有信号,走错了两次路,导致本来六点就可以下山的愣是兜兜转转到八点,然后山里全是那种长满了杂草的小路,泥泞、干枯的河床石头,陡峭的滑坡、茂密的树林……

得亏人多,大家一起打气,要不然真的会心理崩溃……

然后下山之后休息了半个小时回程,再组织去吃饭,吃完饭又打车回家,都已经是晚上11点了,整个人状态都很down……

我发誓,我这辈子,绝对不会去爬野山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