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灰崽家长永不认输 > 1973-73

1973-73(2/2)

目录

首都的工商局比高晋年他们市里的要大很多,而且那里面的工作人员态度也要友好热情许多。

接待高晋年的是个年轻男同志,对方大概是才上岗不久的新员工,虽然有工作但不多,闲散时间大把的是,有人来咨询正好可以打发时间。

再加上还有高晋年特意带着的陆柚做的新口味月饼礼盒做敲门砖,友好氛围下,他很主动地聊起了高晋年想要知道的一些最新政策解读。

“个体户?当然可以的,”小蒋自称家里是正白旗下的,后来封建亡了他们这一支为了融入新社会便起了个汉姓,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的关系网还是很广,至少看上去就是个普通基层办事员的他都能知道一些还未公之于众但确定马上就要实施的最新信息,“你可不是第一个,早在前些日子,咱就接待了个要自己开饭馆然后来工商局问办哪些手续的女同志。”

高晋年眼睛一亮:展开说说?

好在这件事也并非是什么机密,而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分享了,所以就很是口齿清楚地给高晋年讲了一下。

这位来咨询的女同志叫柳桂香,生了五个孩子,家里一共共七口人,住在首都的一个小胡同巷子里。

家里也没土地,吃啥都要花钱,可只有柳桂香的丈夫有个炊事员的正式工作,一个月才三十块,根本不够七个人吃吃喝喝,身上的补丁都是层层叠叠的,一家人到冬天也才只有两条硬邦邦的棉被。

要知道首都的冬天多冷啊。

柳桂香的五个孩子,最小的都有十六岁了,是可以工作的年纪了,可无奈自从“运动”结束,高考恢复,大量的知青返城,瞬间把国有单位国营企业的那些屈指可数的岗位给填满了。

将近一千四百多万人都需要工作,各自都在各显神通拉关系找工作,像是柳桂香无权无势也无关系无背景,自己都是个在别人家做保姆的临时工,根本没能力为孩子筹谋个工作。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柳桂香做保姆的那家人有点权势和见识,见她发愁,便出了个主意——柳桂香做饭好吃,不如去开个饭馆,不仅能赚钱,而且一家人的工作也都解决了。

柳桂香是很崇拜自己干活的主家的,也知道人家有些人脉,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个可行的路子。

于是她便回家和丈夫商量。

柳桂香的丈夫是做炊事员的,也知道自家老婆手艺比他其实还好,要不是因为他这个岗位是他老爹留给他这个儿子的……

总之,他虽然看好自家媳妇儿的厨艺,却不太愿意干个体户开饭馆。

开饭馆可不是嘴巴说说而已,总要地方吧?总要先买米面粮油肉菜这些投入成本吧?

毕竟家里真的没什么钱可以折腾的,他担心虽然现在政策放开了,也有个体户干裁缝干理发的,可也没见谁开饭馆啊,没有谁先做个示范探探风向,万一不允许开,那不鸡飞蛋打?

可是柳桂香却铁了心——万一呢,万一她就是做起来了呢?那家里的五个孩子就都有事情做了啊!

天知道作为一个母亲,她在看到这两年因为找不到工作满大街都是溜溜达达无所事事最后混成二流子的青年,多么害怕有一天看到自家孩子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啊!

听到柳桂香的话,她的丈夫也沉默了,最后点了头。

达成了一致,柳桂香就行动起来了。

她首先去找了街道办事处——因为这些年都是这样,民众有啥事都是去找他们。

结果这回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摇头,说这事不归他们管,柳桂香要开饭馆不是他们说行不行就可以的,得去工商局,人家工商局的领导觉得可以了,给办营业执照了,她才能名正言顺地开饭馆。

于是柳桂香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工商局,提出要办营业执照。

很巧的是,当时接待她的就是这会儿给高晋年唠嗑的小蒋。

因为事情也没过去多久,再加上的确是首例,所以小蒋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还是历历在目。

正如柳桂香的丈夫说的那样,这会儿所有的个体工商户都是裁缝,理发等一类的,像是饭馆,都是国营的,毕竟要涉及到米面粮油肉菜这些物资,故而在柳桂香来咨询前,建国后国内还没有过私人开饭店的先例。

小蒋也是个新员工,并没什么职权,不敢贸然给柳桂香办营业执照,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拒绝了柳桂香的申请。

听到这里,高晋年眉头微皱:“没通过,那……”

“嗨,”小蒋摆摆手,“我虽然拒绝给她办理,但我也担心万一是我政策解读不够透彻呢?你知道的嘛,除非是明令禁止的可以一个唾沫一个钉地肯定,其他情况都最好留一点余地。”

也正是因为小蒋没有把话说绝,这点微弱的空隙给了不甘心的柳桂香希望,她觉得没有先例也没说不允许啊,为什么她就不能成为[先例]呢?

柳桂香是化名,事情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读者老爷们可千万别考据,真的太脆弱了,经不住考据的嘤

高考结束啦!祝考生们前程似锦!

沾沾喜气,马上要500收了,估计在周末会V,主要也是V了之后给自己一个坚持更新的鞭策吧,我这几天争取多存点,到时候开V给读者老爷们发多多大大的红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