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灰崽家长永不认输 > 1980-72

1980-72(2/2)

目录

更别说他们还得抽出人手去推销和上门送货。

于是,就连桃子梨子小哥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都在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小活儿——别看他们人小,可能做的事情却不少。

不过毕竟还是太小了,陆柚也舍不得真让俩小的累哈哈的,偏偏高晋年上周又跟车出去了——高晋年倒是想要这次就不去了,留在家里和陆柚忙过了中秋节再说。

可陆柚得知这次孙师傅要送货的地方是首都之后,立马鼓动高晋年一定要去。

先不说这年头人人都对首都有一份无与伦比的向往,仅仅因为那是首都,就足够让陆柚激动了。

不仅仅是因为想见识一下首都,他也是考虑到八十年代初,这在经济上的转折点——后世耳熟能详的歌里就唱过了[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毋容置疑,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就算落地点不在首都,但最先受到影响的肯定少不了首都。

在现在这种信息传递不太发达的时候,可能首都那边的政策要过很长时间才能传到到他们的县上、镇上、村里。如果让高晋年早点去首都,说不定看见那边的新情况,可以抢先一步。

因为现在陆柚很想搞个铺面,可是铺面和地摊不一样,没有政策做后台,着实会受到很大限制。

但是他隐约记得国内第一家私人营业的店铺好像就在首都,好像就是秋冬季节开业的,还是开饭馆的。

当时还有报社记者去专门报道过,只不过陆柚毕竟没有专门研究过这些,所以也不清楚具体是几月份。

但,陆柚想的是既然那家私人饭馆能被报纸光明正大地报道出来——这年头的纸媒公信力可比几十年后要强得多——这就说明在首都已经对私人经济很宽容了。

就算高晋年没碰上人家开业,也可以去相关的政府部门咨询一下——首都那边的政府部门在这方面肯定比澜江县的机构对国家的政策和方针要更加透彻。

其实高晋年和陆柚是一样的想法。

他这几个月跟孙师傅过去学车,除了熟练开车技术、路况和维修车的技术,也是跟着孙师傅走南窗北开阔眼界,见识到了很多以往不曾接触到的领域,如今他对未来的计划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

之前去见识和感受过鹏城、羊城和后面去的鹭城等大城市的繁荣与快速发展之后,首度之行是早就被高晋年写在未来两年内的计划里的。只不过他当时考虑到中秋节陆柚这里的忙碌,是想往后推迟等下次机会。

可陆柚一席“机会都是转瞬即逝的,年哥你留在这里固然是可以让我们都轻松很多,但这轻松只是一时的。

可如果你抓住这次机会去首都一趟,带回来新的见识和计划,那是会对我们的未来助益更多,影响更加长远”的话,让高晋年下定了决心。

XXX

当时陆柚说得豪情万丈,因为他觉得就一千个月饼,还是他抛高了算,就算累也累不到哪里去——至少比农忙要好得多。

可他万万没想到,他的月饼会加单,而且加单的速度又快数量又多!

其实不止是他对已经多年不变的五仁、椒盐月饼腻味了,大部分人也都是这样,尤其是家庭比较宽裕每年中秋都能吃上好几个月饼的。

陆柚做的新口味月饼新鲜感和味道都很在线,又不比那些点心厂生产的传统口味月饼贵多少,所以虽然他的月饼在最开始因为不了解而乏人问津,但随着切成小块试吃推广和已经购买的人给亲朋好友邻里之间互相宣传安利,月饼销量就厚积薄发,一路攀升了!

虽然高晋年在出发去首都前就请他那些包括安斌在内的朋友们帮忙,但就连高晋年都没想到过陆柚的月饼生意会这样好,就算帮忙,也没有到可以让他们来给陆柚做月饼的程度。

一个个虽然还没有到厨房杀手的地步,但也仅限于能把面给煮熟不烧锅的程度。

毕竟要是真有厨艺的话,早就被高晋年给发掘了,何苦之前赚到点儿钱了说要去国营饭店时,一个个都苍蝇搓手说不如让高晋年给他们烧一顿,他们出米油肉菜,高晋年出厨艺就行这种情况。

所以最后落到动手做月饼的,还得靠陆柚和高雪萍两人。

原本还想着是撑一撑的,可是听着高爱军说给他又拉来了五十单月饼礼盒,说他哥还有小满哥也在外面一边送月饼一边推销拉单子,想着高晋年的那些他虽然接触不多但各个拍着胸脯说放心的朋友们,陆柚觉得今天高爱军加的五十单绝对不是终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再这样下去人都要榨干了。

别到时候钱赚到的时候人也倒下了,这年头的医疗术平可不高……

晚上有点事,所以稍微短了点儿~

高考的读者老爷们冲冲冲——明天考完了就可以解放啦,预祝考生们都考上心仪的大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