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54(2/2)
最初还能想着对方那名存实亡的长辈身份给自己时不时发热的脑子降降温,可是谁懂啊!高晋年无论外貌、身材还是性情能力,全都是他心水的那一款啊!
而且因为他们是契兄弟,在所有人眼中他们就是理所当然的一对,所以高晋年在家里的时候都是和陆柚睡一张床的……
虽然他们还没有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可朝夕相处还彼此欣赏,都是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脸对脸脚对脚的,放谁身上顶得住?
清醒的时候还有脑子在工作,能够控制一下自己的行为举止,可是睡着了脑子下班了那就不知道真的是[我控制不住我寄几]的真实写照。
尤其是越来越熟悉彼此的气息后,最开始的那份拘谨就不存在了,而床铺本来就是让人放松的地方……
就比如今天,他就是又双叒在高晋年怀里醒过来的——虽然因为天气热起来了不存在那种八爪鱼缠身(bhi)的尴尬局面,可是醒过来之后发现彼此那早起生理性充血的小兄弟们在碰头打招呼,那真的是比尴尬还社死。
而且可能因为早起迷糊的缘故,他们俩还、还……
“阿柚,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手腕上多出来的触感让陆柚蓦然回神,他对上高晋年担忧的眼眸:“是不是没睡好……”
睡……
睡!
早上……
轰地一下,死去的记忆再次攻击了陆柚,他慌慌张张地把装着凉面的大碗往高晋年手里一放:“没,没有我……”
正好这时候高爱党和高爱军那边也换完了三盆清水,将三盆清水都洗出了面浆色,手里拿着也就小梨子脑袋大的疙疙瘩瘩的面团:“柚子哥,这面团洗不出色了。”
陆柚松了口气,连忙道: “正好,把这个面筋拿来蒸熟。”说完就跟什么撵着似的往爱党兄弟俩旁边赶。
高爱党高爱军都愣了一下:“柚子哥你说我们做就行。”
本来这就是顺道的事儿。
陆柚用眼角余光瞄了一眼端着碗傻呆呆(?)站着的高晋年,赶紧收回目光故作无事道:“没事,你们揉面团也手酸了吧,先去歇一会儿。”
不明所以的兄弟俩瞬间感动了:“没事没事我们平时干活要使力气的地方多了去了,只是揉面团洗面团就跟玩儿似的。柚子可你可别客气,尽管给我们派活儿就是。”
陆柚胡乱点头:“放心吧,我可不会和你们客气的。你们先和小满认识认识,以后你们就是同事了。”
说完这话他才欲盖弥彰地提了一句高晋年:“对了,你们也尝尝……做的凉面,年哥你分一下,点评一下味道如何。”
被陆柚明明白白安排的高晋年看着陆柚那黑色头发下怎么也遮不住的红色耳朵,意味深长地笑了:“好,都听阿柚你的。”
陆柚:“……”我忽然觉得后面有点凉。
XXX
陆柚他们的小买卖逐步步入正轨,生意也日渐佳绩,不过这时候却有个新的情况让他们不得不停下赚钱的脚步。
事实上,不仅是他们,几乎大半个澜江县的人都为此暂时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因为农忙来了。
因为国家地理面积大,不仅南北方的农忙时节不一样,就是同一个省的不同区域都不太一致。
这不仅仅有气候的原因,也有农作物品种的原因在。
比如以麦子为主的地方,农忙时节大概就在五月份。
而澜江县的水土更多的是玉米和水稻——尤其是水稻——所以久而久之农忙时节基本上都在七八月的时候。
具体的日子还得看当年的天气和农作物的成熟度。
但毫无例外的就是,每年农忙时节,是太阳最晒气温最高的那几天。
只有高温和日晒,才能保证掰下来的玉米棒子和稻谷能最快速度脱干水分,方便后期存储避免发霉。
玉米和稻谷基本上是同一时间段成熟的,一般来说玉米在先,掰完了玉米棒子晒干了玉米粒收仓了紧接着就要下田割稻子打谷子。
时间紧迫分秒必争,所以只要是能动弹的下到三岁小朋友上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都不会闲着。
甚至因为这个年代不比后世机械技术发达有各种应运而生适合农耕的农械机器,百分之九十都是靠人工,所以就算是在城镇里工作生活的人,也会被拉去地里干活——有些是为亲朋好友帮忙,有些则是一些厂子响应号召安排人手。
毕竟民以食为天,大家未来一年的口粮可都指望着这几天的收成呢——按照自古以来的经验,农忙时节这段时间过后就会开始下大雨,并且要持续多日。
若是因为没能抢得过老天爷,一场大雨下来,那沉甸甸的谷子可都要被砸到地里废了,或者没来得及彻底晒干匆忙入仓导致后期谷子发霉发芽不能吃,那真的就是哭都来不及了。
陆柚他们也是全都停下了手里的小买卖,一个个带上草帽拿起镰刀下了地。
问了家里长辈,小时候农忙是五月,那个时候忙着收麦子,不过其实我们老家并不盛产麦子,后面在我有记忆之后一直到现在,老家基本上没种麦子的了,都是玉米和稻谷。可能那些年因为麦子产量更高,所以国家更加推行大家种麦子?(我猜的)但其实我们老家的人都不太爱面食。
总觉得想要再次感谢袁爷爷一下。
另外,本来又该加更一下,不过这两天身体不太舒服,一整天都在跑医院,所以暂时推迟一下双更,过两天再补上,还请读者老爷们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