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53(2/2)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你放心吧,我是帮你介绍生意,自然是要让你赚钱的,像是我这自行车,当时骑回去别人也问了价钱的,我也没给透露实际价格。”
村子里的人是没有县城里、市里的人见识少,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知道一辆自行车要多少钱。
毕竟他们村长家里就有一辆。
他们只是感叹陆柚真的是“嫁”对人了,同时也有女儿或者瘦弱儿子的人家心里在后悔,真该早一步抓住高晋年这个女婿的,到时候,有自行车的不就是他们家了嘛!
听到陆柚的话,性格外向机灵的小黄给他比了个大拇指:“陆哥够意思。”说完他就对局促不安但是努力保持站定的高爱党高爱军俩兄弟道:“既然两位是高哥陆哥介绍来的朋友,我就给个友情价,一百一十块,咋样?我卖给别人都是一百三十块的。”
这个价位一出,高爱党和高爱军这两个朴实的青年顿时眼睛像是灯泡一样“噌”地就亮起来了。
XXX
别小看一百三和一百一就差二十块,这二十块钱可是好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对于高爱党高爱军这样的农村青年,更是一笔不少的钱。
他们本来身上就只揣了一百五十块钱——其中一百是兄弟俩这么多年来零零散散积攒起来的小金库,另外五十块则是大哥和父母给他们的赞助。
一百五十块钱,还没有自行车票,他们本来内心是非常忐忑紧张的,哪怕陆柚给他们说这个渠道买自行车不用自行车票,可没有亲身经历,总是会有担忧的。
想着如果不够到时候就厚着脸皮问年哥他们借点到时候赚到了钱再还……
不过眼前的事实证明,柚子哥说的话果然是相当可信的。
不仅如此,一百五的预算也只用了一百一十块!
这可比他们的预算少太多了!
能剩下四十块,还买到了人人都梦寐以求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在回去的路上,高爱党高爱军兄弟俩笑得像是两个两百斤的孩子,哪怕因为刚开始那截路学车摔了好几跤,都是第一时间人先摔下去垫在自行车
高爱党其实比陆柚还一岁,不过此时他已经一口一个“柚子哥”,丝毫不带磕绊的。
至于和高晋年原本因为各自长大交集变少而有些生疏的氛围更是早就消弭无踪。
毫无疑问,高爱党和高爱军和高晋年陆柚他们出去一趟就骑着一辆新自行车回来自然又引起了落霞村的轰动。
甚至可以说,这次比之前看到陆柚骑着自行车回来还要让村子里震惊。
毕竟村里人都觉得陆柚骑得上自行车那是高晋年有本事,而高晋年的本事是有目共睹的,不仅地里的活儿干得不错,更是认识不少人,还不少是也有自行车的城里人。
可高爱党和高爱军比得上高晋年吗?
村里老一辈的都是看这俩小子光屁股长大的,知道这俩小伙在农村那也是棒小伙,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可村子里的大部分年轻人谁不是干活好手啊?
有思维发散得快的,便联想到了老大高爱国今年要娶媳妇,难不成这是王桂芬给大儿子和新媳妇准备的?
若真是这样,那王桂芬可真是不显山不露水啊——毕竟村里人都知道王桂芬这个当妈的是少有不怎么偏心哪个儿子的,这给大儿子结婚都置办得这么隆重了,那二儿子三儿子结婚可不得更……至少也不能比下去啊!
一时间,大家都在心里盘算自家和亲戚家有没有和高爱党高爱军差不多年纪的姑娘。
高爱党和高爱军还沉浸在自行车的喜悦里,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村里人在心里和不同姑娘配对了。
不过当妈的王桂芬却是心里门儿清的。
她可不想真的把自行车给安到大儿子身上——本来她之前给大儿子娶亲置办的物件也不算薄了,又不是什么真的家里有钱打肿脸充胖子,所以在面对村里人或旁敲侧击或试探性询问的时候,她就把之前家里人一致串好了的说辞给讲出去:自行车是二儿子和三儿子的,大儿子没自行车!想要自行车啊,等他们小俩口自己以后努力赚钱买吧!
毕竟二儿子和三儿子都说了,他们有这自行车之后,以后娶媳妇儿就不靠他们这些当老爹老妈的操心了。
这话里的涵义可是再直白不过了,不管是真是假,至少瞧着王桂芬一家的态度,那些起了说亲相看心思的人又偃旗息鼓了大半。
不过还有另一波少数更在意他们如何买到难买的自行车的,毕竟都是平头小老百姓也没个城里人亲戚,这跟着高晋年他们去一趟就买回来了……
王桂芬之前也和陆柚他们通了气,面对这个问题也没有藏着掖着。
于是大家就都知道了高晋年和陆柚有认识了新朋友,这新朋友也是有本事的,不需要自行车票就可以买到自行车,而且比那些商店商场里卖的自行车要更便宜些——几块钱十几块钱可都不少咧!
于是众人心里高晋年是个有本事的高家几个要交好的印象又深了一层——毕竟人家是高晋年的朋友,还说了高晋年或者陆柚介绍过去的能再便宜一点,哪怕是一块钱呢?那也能多割一斤肉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