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52(2/2)
只不过地里的那些活儿他们已经都是每天满工分了,实在是没有再挖掘的了,所以得另辟蹊径才行。
而身为整个村子里和高家往来最多的,桂芬婶很快就知道陆柚卖土豆赚了钱。
虽然陆柚不可能给她一个外人说赚了多少,可是看桃子梨子身上的新衣服吃的小零嘴,后来还来她家买土豆的举动,桂芬婶心里都门儿清。
只不过她也晓得闷声发大财,自己也不是那种讨人嫌的碎嘴子,所以在一边靠卖土豆赚点小钱外,也暗示过陆柚生意好了如果需要帮忙的话,她家里还有三个壮劳力的儿子可以随时待命。
陆柚:“……”
谁说这年头的人不精啦?
不过get到意思之后,陆柚也没觉得有什么,这也变相说明了自己生意的成功?
只是考虑到章思满和高晋年的关系更好,所以在有扩大生意的想法时,先给章思满说了,如果章思满不愿意,到时候给桂芬婶那边递话也不是不行。
不过高晋年在听完陆柚的打算后,却道:“不管小满那边做不做,其实都可以给爱党他们说一声。”
桂芬婶虽然姓王,但她夫家姓高,生了三个儿子按照当下流行的“国”“党”“军”起名。
高爱党就是桂芬婶的二儿子,小时候也是当过一段时间高晋年的跟班的。
只不过后来高晋年跟着牛棚里的那些老师教授们学习,担心人太多动静太大会引起心怀不轨之徒的注意,便独来独往,和高爱党他们渐渐往来得少了。
其实高晋年也不是故意的,当时年纪尚小的高晋年少年也是想过和关系还可以的村里小伙伴一起学习,然而可惜的是,爱党同志是彻彻底底的学渣,是小学都没读两年就哭着喊着宁愿回家种地也不想去写字背书的那种。
既然如此,那便不要勉强,于是高晋年自己努力学习本事,后来又在外面结交了章思满、安斌这些人,有了新的伙伴圈子。
不过虽然渐行渐远,但也并非完全不再交集,高晋年自然知道高爱党三兄弟都是踏实不偷懒品性说得过去的好同志。
而且独木难成林,他虽然姓高但总归不是落霞村的[高],陆柚更是从外省来的知青,如果要在落霞村继续落脚发展的话,最好是拉扯点本地人。
就比如和落霞村村长有堂亲关系的桂芬婶一家。
当然,这些思虑都只在高晋年自己心里转过,并没有掰碎给陆柚讲——在他看来,陆柚只需要开开心心做他的小生意赚小钱钱就行了,这些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当然是交给他这个做契兄的来解决就行。
所以高晋年给陆柚鼓劲:“这生意本来就做得,等我这边改进一下凉面凉皮的调料,应该更不愁卖,所以完全可以把让桂芬婶那边也掺一脚进来,不用担心,到时候就算小满和爱党他们一起做,也不会影响什么的,而且,还能扩展你们的受众。”
高晋年比陆柚更了解他们县里的消费水平,国营饭店的饭菜又要钱又要票,这么多年也没少过顾客,而且在前些年风声紧的时候,黑/市里的那些桃酥、枣糕、米糕之类的,也从来不缺人买。
陆柚看高晋年是带着“强者光环”的,所以听他这么一说,完全没有任何怀疑地就相信了。
也是,民以食为天,现在虽然物资紧缺,却也不是前些年闹大饥荒的时候,且马上就要改革开放,大众的钱包都要鼓起来了,这几年正是各行各业萌芽发展的起始阶段。
他是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份小买卖的,只是要带着别人,承担一份责任,自然少不了一些压力。
不过,他也提出了他的顾虑:“但是桂芬婶家里没有自行车啊。”
如果是靠人的两条腿走的话,这一来一回实在是时间太长也太累了,而且天气越发热了,像是凉面凉皮这些东西闷久了也会发热发酸,味道就会大打折扣了。
到时候还没卖出去就先馊了,得不偿失。
“那就要去问爱党他们愿不愿意买自行车了。”
陆柚:“自行车肯定是都想买的,关键是也得买到。”所以他才会在桂芬婶那边主动示意的时候没有满口答应,而是想着先问一下本身就有自行车的章思满。
“这个不是问题,你忘记咱们家的自行车怎么买到的了?”高晋年一语点醒梦中人,让陆柚眼睛一亮。
“对啊!可以找小黄小杜他们!”
二更,有点短小,明天争取长点儿,周末冲冲,继续求读者老爷们收藏嗷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