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清穿之顺治废后 > 第182章

第182章(2/2)

目录

大清的固伦恪靖公主,带着一万训练有素的亲兵,以及若干随行仆人,嫁去了倭国。

对于公主的一万陪嫁亲兵,据说倭国天皇曾上书,认为公主和亲既是为了缓和两国关系,带这么多亲兵岂不是多此一举。

又说公主身份尊贵,到了倭国就是皇室的中宫正妃,倭国也会为其安排一定的护卫亲兵,公主就不必从大清再带亲兵过去了。

康熙帝打从心底里,也认为银霜的陪嫁人数是多了一些,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前无古人的。

只不过这是皇额娘所求,顾虑到皇额娘的心情,康熙帝只好驳回了倭国天皇的上书,并在他的上书里批注:要么就让公主带着一万亲兵同行,要么就让大清的将领带着十万水师入倭国。

倭国天皇气得差点咬碎了一口牙,最后也只能暂且忍下这口气来。

既然大清的公主要带一万亲兵来嫁他,那就带吧。

或许这对倭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等大清的公主成为自己的女人,那一万亲兵,自然也是他的。

此时的倭国天皇,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迎娶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也不曾想过,这个女子,会给倭国带来什么变化。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且说银霜和亲倭国不过几个月,康熙帝又盘算着想把五公主嫁给敦多布多尔济,这下孟露是再也忍不住,当着康熙帝的面就发了火,痛声道:“我命苦,嫁给你皇阿玛多年也不曾生下一子半女,多亏得你孝顺,让我抚养了胤祺,又养大了银霜和小五……可我要是早知道你会从我身边夺走银霜和小五,我当初是决计不会答应抚养她们的。”

孟露几乎不曾在康熙帝面前掉过眼泪,如今却是全然不顾及身份地位,不住地嚎啕大哭,全然没了平日的从容淡定。

慈仁宫的下人被吓了个半死,全部手足无措地跪倒在孟露面前。

亲近的宫人想上前安慰安慰皇太后,可皇上正在太后面前杵着呢,他们谁也不敢过去。

康熙帝跟这些下人一样,也是被孟露突然的发作给吓得呆住了。

枉他身居上位多年,此刻却同下人一样的不知所措。

“皇额娘,您消消气,是儿臣不对。”

好在康熙帝很快便回过神来,他二话不说跪了下去,连连道:“皇额娘息怒,此事儿臣再也不提了,还请皇额娘莫要再哭了。”

孟露本也不是爱哭的人,见康熙帝如此说,她也就渐渐止住哭声,摆摆手道:“你若没什么事,就回去吧。”

她语气虽缓和,但脸上仍然一片冷漠,康熙帝知道她还在气头上,也不敢再多言,只得先退下,打算等皇额娘消了气,他再来请安。

康熙帝走后,孟露神色恢复如常,她在宫女的服侍下净了面,又坐回了塌上。

“四公主这两日可有书信回来?”

替她捏肩的宫女小声道:“回太后娘娘的话,公主的上一封信,几日前才送来,想必下一封,还没那么快。”

孟露有些失望地喔了一声,又命人将几日前银霜送来的书信给她拿来。

这是银霜嫁到倭国后传回来的第六封信了。

当初她和银霜约定,等银霜到了那边,每隔一月便书信往来一次,好叫她能知道银霜的处境。

不知不觉,银霜在倭国,竟然已经待了半年了。

这半年,也不知道她过得好不好?

银霜派人送回来的六封信,从来都只说自己一切安好,请皇祖母放心云云。

再就是跟她提过如今倭国皇室的所有人员名册。

倭国皇室有哪些人,孟露根本不关心,她只关心银霜有没有受委屈,听说那倭国天皇虽然迎娶银霜为正妃,可同时也娶了两个倭国的女子为侧妃,孟露担心她们会给银霜委屈受,但再详细的,银霜却是只字未提。

越是这样,孟露就越是担心,总觉得银霜寄人篱下,说不定日子过成什么样。

她心里烦躁,很想找人说说话,可如今身边能与她说心里话的,已经没有人了。

阿木尔和那斯图伺候了她大半生,孟露不想让她们一辈子都耗在这宫里做一个奴才,前几年便做主将她二人放出宫去。

两个人如今也有了各自的家庭,日子过得平静和顺,这宫里的糟心事,孟露也不想再跟她们说。

满腹的烦闷,只能憋着,不过憋着憋着,也就习惯了。

日子就这么过着,一晃到了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康熙帝一口气给自己的六个皇子分发了爵位。

大阿哥胤禔与三阿哥胤祉,册封为多罗郡王,封号分别为直与诚,称多罗直郡王,与多罗诚郡王。

接下来的四、五、七、八四位阿哥,则封为多罗贝勒。

皇子册封,不单单是给他们一个让外人叫起来响亮好听的名号,更多的是一旦身有爵位,也就意味着可以正式参与国家政务了。

除了此前已经在为康熙帝办事的大阿哥以外,剩下的五位阿哥这次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佐领下属,以后就不再是无权无势的光头阿哥了。

当然这里的无权无势,只是相对而言。

毕竟与外头的平民百姓相比,宫里的阿哥自然是权势滔天了。

可对于毓庆宫的太子而言,他的六个兄弟们的册封,在某种程度上,无疑于是划分了他太子的权力。

以前,能为皇阿玛办事的,只有他和大阿哥,从现在开始,就多了五位弟弟。

他近来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皇阿玛似乎对自己越来越不满了。

他将这事告诉了几个亲信大臣,大臣们只道:“殿下不必担心,您一岁上就被皇上册封为太子,之后又得皇上亲自教导,皇上怎会对您不满?”

大臣们的话,说的也有道理,可是胤礽心里那股不好的感觉,却是不曾消失。

去岁九月的时候,皇阿玛下旨内务府,处死了他毓庆宫的好几名下人,诚然是那些人因为悖逆,犯下大错,处死也是应当。

可那毕竟是毓庆宫的人,也是自小就陪在他身边伺候他长大的人,即便犯错,皇阿玛也该让他自行处置,再不济也该提前知会他一声。

可等他知道时,皇阿玛的圣旨却是已经下到了内务府,那些人的头颅也已经掉了地。

若皇阿玛对自己没有不满,何以行事如此狠辣,全然不给他半分反应的余地。

胤礽想不通。

他一路沉着脸回到了毓庆宫正院书房,不多久,太子妃石氏就抱着不足一岁的女儿过来。

看着女儿躺在自己怀里,双腿乱蹬流着口水冲他笑的模样,胤礽的脸色这才缓和了几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