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商议(2/2)
项鸿云妈妈失笑,说:“爸,你放心,明天一早就蒸了吃。”
项家家庭氛围不错,项老爷子已经退了,不过说话还是带着几分“兵痞子”的味道,倒是不严肃,家里小的也敢跟他说笑。
这种家庭氛围,养出项鸿云这么个跳脱性子的,倒也不奇怪了。
两家人寒暄了几句,项鸿云的父亲项裕达就领着江絮他们进了书房。
沏茶落座,项裕达先叹了口气,说:“志刚老哥,我家这孩子还是嫩了些啊,他什么时候要能有秦敛这么沉稳能干,我才算是能放心。”
秦志刚:“鸿云也算他们这一辈儿里能干的了。”
其实秦敛从前也是跳脱的性子,不然也不会明明差了四五岁的年纪,却还跟项家的小子玩得那么好了。
只是后来……秦志刚打住思绪,说:“要说鸿云借着这事儿从中牟利,其实我们也都不信的,但是物资出了问题是事实,这个责任没法推脱,不想背个处分,那也只有自己填补了。万幸这一批物资的量不大,不然就算是想要填补,怕也是够呛。”
真背了处分,项鸿云的仕途就算是到此为止了。
项裕达:“可不是说,不过,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这年头工人每月工资不过几十,像他们这些当干部的,工资津贴加起来,顶天也不过几百,这一批物资算一算,可是好几万块钱呐,就算是把家里掏空了怕是也不够,回头还得借点外债。
问题是,光花钱还不行,这年头物资可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
“当然,主要还是棉花不好买。今年以来,棉花主产区的天气不太好,棉花产量本来就不高,各地完成生产指标都很艰难,县里那些供销社收购了棉花,也是主要供应本地的棉麻需求。”
项裕达道:“我们这阵儿找托了不少关系,也才寻摸到大概五分之一。”
江絮总觉得项裕达说棉花主产区天气不好产量不高的话有些耳熟,回想了下,发现之前伍兴发好像说过,不过伍兴发说的是苹果。
怎么哪哪儿都天气不好?
不过又回想了下,1976年,本就是多事之秋,各地出现一些异常的天气现象,似乎也不奇怪。
想到这个,江絮不禁插话道:“项叔叔,爸爸,其实我之前也听人说,今年苹果主产区的天气也不太好,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其他地方出现了比较极端的天气?如果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的话,相关部门是否应该做个调查,然后登报或者是通过广播提醒一下老百姓,注意像是冷冻、雪灾、洪涝、干旱、地质灾害乃至地震之类的极端情况?”
项裕达不太明白为什么说着棉花呢怎么就突然扯到雪灾地震上去了:“不至于吧,只是一两个地方天气异常?”
江絮:“未雨绸缪,给老百姓提个醒儿,真要有什么了,也能及时应对不是?”
秦志刚沉吟了下,说:“这个事情我回头让人先调查一下。”
江絮笑道:“谢谢爸。”
她想了想,说:“爸,之前我们安县农技员一起编写过几个农技知识的小册子,印刷了之后分到各个大队,解决了不少实践问题。我觉得这个方法其实挺好的,咱们能不能也编写一个救灾防灾的小册子,分发到各地,让公社或者大队组织社员一起学习一下,虽说不一定用得到,但是真遇上了,没准就是救命的宝典了。”
秦志刚觉得自家这个儿媳妇脑子确实是灵,就是不太考虑实际情况:“咱们是部队……”
江絮:“是啊,爸,咱们是部队。都说军民一家亲,咱们部队要是能编个这样的小册子,然后再号召各地的武装部门,把这些册子送到社员手里,这不就是给群众干了件大实事、大好事了吗?”
秦志刚:“……”
虽然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是居然还挺有道理。
他看着新鲜出炉的儿媳妇闪亮清澈而充满期待的眼睛,终究还是点点头:“这个事情,我回去跟班子商量一下。”
江絮顺杆子往上爬:“爸,其实防灾救灾的知识我也略知一二的,总归我平时工作也不算太忙,如果部队里编写册子存在困难,我就毛遂自荐了,我可以帮着一起编写册子的。”
之前一直没想到这一茬,现在想起来,其实时间已经有些紧迫了。
江絮飞快在心里计算了下,蚂蚁空间的学习任务现在已经“进化”到可以定制了,她今天回去就找机会“定制”个防灾救灾的内容,三天后相关的学习模块就会出来了,到时候她就可以边学边写。
她一锤定音:“给我一个月,不,应该二十天就够了。”
秦志刚:“……”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刚才说的好像是回去商量一下?
怎么说着说着,就到了二十天编写完小册子的程度了?
这,他这儿媳妇居然这么雷厉风行。
一瞬间,秦志刚甚至有了一种儿媳妇没进军营当兵可惜了的想法。
项裕达也是呆了,如果没记错的话,他们是在讨论怎么收购棉花,帮他家那个小子擦屁股?
项鸿云更是目瞪口呆,说实话,在军区生活了这么多年,他还是头一回看见在秦志刚面前能这么淡定自若、侃侃而谈的年轻一辈。毕竟,秦志刚在军区可也是有着能止小儿夜啼的“美名”的。
而且,严格来说,江絮其实不是在秦志刚面前侃侃而谈,而是,几乎把秦志刚给忽悠瘸了?
他忍不住偷偷竖起大拇指,低声冲秦敛道:“兄弟,你媳妇儿可真是,这个。”
秦敛见怪不怪,毕竟当初江絮在红星公社就是这么忽悠公社的书记和干部们的。如果再往前推一推,鲁勇军家贪得无厌的父母和兄弟,被江絮忽悠得就更惨了。
毕竟是工作上的事,秦志刚还是很谨慎的,他强调了一遍:“我回头先跟其他人商量一下。”
江絮也不坚持,反正编写防灾救灾小册子的事情她已经准备做起来了,回头编写好了,她就不信,秦志刚看了册子上的内容后还会觉得没必要。
她话锋一转,说:“项叔叔,其实我跟秦敛今晚过来,就是想说棉花的事情。您可能不知道,我原先在安县就是做采购员的,跟各地的采购员也都有联系。棉花采购的事情,我可以帮着想想办法的。”
顿了下,她说:“帮忙解决五分之三的量应该没有问题。”
适当藏拙是很有必要的,江絮相信,以项家的关系和实力,再弄个五分之一肯定没什么问题。
项裕达难以置信道:“你、你说你能解决五分之三?!”
项鸿云也一下站了起来:“嫂子,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江絮摇头,说:“不过也得等过了春节。”
项裕达忙说:“没问题,过了春节没问题,是吧志刚老哥?”
秦志刚微微蹙眉:“过了春节当然没问题,只是,小絮,棉花是统购统销的物资,跟你们原先在县里收购些鸡蛋蔬菜的可不一样的。”
如果能帮着解决问题当然最好,可是这件事并不好办,不然项家也不至于到现在还没弄到物资了。
私心里,秦志刚并不愿意这个看起来天真烂漫的儿媳妇卷进这种麻烦里。
江絮笑笑:“爸,没事的,我之前恰好认识了一个棉花主产区的采购员,应该问题不大。当然,回头要是实在弄不来这么多,想来项叔叔也不会怪我的吧?”
这回不等项裕达开口,项鸿云先说了:“嗐,嫂子你能帮我我就感激不尽了,哪可能还怪你,我又不是孙秀珠那种白眼狼。”
秦志刚:“……”
项裕达忙打哈哈:“你个臭小子,你胡说八道什么呢你。”
冷静下来之后,对于江絮能不能弄到物资,项裕达其实心里也打了个问号。实在是江絮太年轻了,比他自家这个混小子还年轻好几岁呢。
他自然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江絮身上,不过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自然是放在心里的。
后面几人又坐着聊了会儿,当然,主要是项裕达和秦志刚在聊,间或的,俩人也会问一些宁省军区的事情,不过,这俩人都非常默契地没有问秦敛,而是问了江絮。
真要问工作上的事情,他们不会找刘敬国吗?
现在自然是想问问秦敛他们生活上的事,不过这种事情问秦敛没用,往常也不是没有人问,压根别指望他说超过三句话。
交谈之中,项裕达和秦志刚还提到了“快要回来的老陆”,他们其实说得挺隐晦,不过谁让江絮是重生的呢,她听了两句就猜到大约有下放的人要平反回来了。
等这些下放的人一批批地回来,高考,改开也就不远了。
从项家出来后,秦敛去秦家推了自行车,俩人就回苏家那边了。
秦志刚站在院子里看着路灯光下两个孩子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
秦志刚今天挺忙的,一大早就出门了。
不过他早,有人比他更早,项老爷子背着手已经溜达完一圈了。
正好路过秦家门口,看见秦志刚就说:“志刚啊,你家那个小江絮回去了吧?你回头跟她说一声,我老头子买鱼给她,请她帮着做一些熏鱼怎么样?她那熏鱼做的,可真是合我老头子的胃口,我就爱这带点酸带点辣的味道。”
秦志刚默了下,说:“老爷子,我家小江絮忙着呢,又要工作又要帮鸿云倒腾物资的,怕是没时间做熏鱼。”
项老爷子:“嘿,你这小子,倒是挺心疼儿媳妇。”
“跟你说也没用,等我回头见了小江絮,我自个儿跟她说。”项老爷子背着双手慢慢悠悠地走了,嘴里还在那儿嘀咕,“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啰,秦志刚也心疼儿媳妇了,啧啧。”
秦志刚无语地揉揉额头,片刻,忍不住笑了下。
这老爷子,以为就你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