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绿茵场的信号:处子球与沸腾的夜(2/2)
更衣室里瞬间成了欢乐的海洋,登贝莱拿着蓝牙音箱放起了巴萨的队歌,大家跟着节奏拍手跺脚;拉斐尔掏出手机,对着满室的狂欢拍了段视频,配文“诺坎普的胜利之夜,为纪风的处子球欢呼!”,随手发在了Instagra上;朴俊宇则拉着纪风、松本、米格尔和卢卡斯,五人凑在一起拍了张合照,照片里每个人都笑得露出牙齿,汗水还挂在脸上,却透着说不出的开心。
纪风趁着热闹,悄悄走到角落拿出手机,屏幕上早已堆满了消息。他先点开父母的对话框,南岛的深夜里,母亲发来一连串带着感叹号的消息:“小风,妈妈看到你进球了!太激动了!”“你爸爸刚才在沙发上跳起来,差点把茶几碰倒!”“注意身体,别太累了,妈妈给你寄了家乡的海鲜干。”纪风笑着回复:“爸妈放心,我很好,这只是开始,以后会让你们看到更多进球的。”
刚发完消息,新的提示音就响了起来。第一个是艾瑞克的头像,巴黎圣日耳曼的队徽在屏幕上格外显眼,消息里带着法语和中文混合的兴奋:“纪!你太牛了!我在巴黎看了直播,那个推射太帅了!等下次欧战咱们碰面,我可要好好跟你聊聊!”纪风忍不住笑了,艾瑞克是国奥队里最活泼的一个,每次有比赛都会第一时间发来祝贺,他回复:“等碰面了,我请你吃西班牙的特色菜,到时候可别客气。”
紧接着,广州恒大的林宇轩也发来消息:“兄弟,恭喜啊!处子球来得太及时了,国奥队的兄弟们都在群里为你欢呼呢!张指导刚才还在群里说,要把你的进球视频当成战术案例,让我们都学学你的冷静。”纪风点开国奥队的群聊,果然满屏都是“恭喜纪风”的消息,国奥队主教练张军的消息被顶在最上面:“纪风,保持住这种竞技状态,国家队和俱乐部都需要你这样的球员,期待你在接下来的比赛里有更出色的表现。”
山东泰山的李阳、浙江绿城的周洋也纷纷发来祝贺,李阳调侃道:“风子,下次如果有机会跟巴萨踢友谊赛,可得手下留情啊!”周洋则说:“看你在诺坎普踢球,我都跟着激动,等你回国,咱们约一场球!”纪风一一回复,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心里满是温暖——从国奥队集训时的并肩作战,到如今各自在不同的赛场拼搏,这份兄弟情从未变淡。
更衣室的喧嚣还没散去,纪风看了眼手机顶部的时间——巴塞罗那晚上10点整。按照时差推算,韩国那边该是凌晨4点了。他刚点开邱锦书的对话框,新消息就跳了出来,带着点没睡够的慵懒,却藏不住雀跃。
“刚算着时间,你们这边该结束了吧?”紧接着是一段短视频,镜头里邱锦书和金雪坐在练习室的沙发上,茶几上摆着空了的咖啡杯和半袋饼干,身后的电视屏幕停在比赛结束的计分画面。她没化妆,戴着那副熟悉的细框白边眼镜,长发松松地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眼角还带着点熬夜的红,却对着镜头笑:“别惊讶,我和金雪结束排练就守着直播了,从你热身到最后拥抱,一秒都没落下。”
纪风的指尖顿了顿,心里像被温水浸过。他知道“棱镜五人组”最近在赶回归专辑,排练到凌晨是常事,却没想到她们会熬着大夜看完整场。他回复:“韩国都凌晨4点了,怎么还不睡?不怕明天排练没精神?”
消息回得很快,还附了张近照。照片里邱锦书把下巴抵在沙发扶手上,眼镜滑到了鼻尖,眼神亮晶晶的:“怕什么,你的处子球可比睡觉重要。不过说真的,你进球后跑向替补席的时候,我心跳快了半拍——镜头扫到你红着眼眶的样子,居然比舞台上的打歌服还让人记牢。”
纪风看着“心跳快了半拍”几个字,耳尖悄悄热了。他想起四年前初见时,她也是这样笑着夸他踢球好看,只是那时的少年心思单纯,只当是姐姐的鼓励。可现在,屏幕那头的她已经是世界级女团的队长,却还会熬夜为他守一场比赛,连他自己都没注意到的红眼眶,都被她细细捕捉到了。
他握着手机,斟酌了半天,只回复了一句:“下次别熬这么晚了,等你们忙完回归,我请你们在诺坎普看球,白天的比赛,不用熬夜。”
过了几秒,邱锦书回了个“好啊”,后面跟着个星星表情,还有一句:“那我可记着了。对了,你进球时的庆祝动作,我录下来当手机壁纸了,下次打歌前看一眼,说不定能多些力气。”
纪风看着那句“手机壁纸”,忍不住弯了嘴角。他抬头望了眼窗外的诺坎普夜空,灯光璀璨,而屏幕那头,跨越7个时差的韩国,有个女孩正抱着手机,把他的瞬间藏进了日常。这种心照不宣的在意,像比赛结束时的微风,轻轻拂过,带着点说不清的甜,却谁也没点破——毕竟他的绿茵路还长,她的舞台也还在延伸,有些情愫,就趁着时差里的星光,悄悄藏在彼此的祝福里,刚刚好。
纪风把手机从聊天界面切出来,随手点开了抖音。刚进入首页,推荐栏就被带着“#纪风巴萨处子球”的视频占满,播放量最高的一条已经破了千万,是他进球后与队友相拥的慢放镜头,背景音乐配着激昂的解说,评论区的红色数字还在不断跳动。
他点进去翻了翻,热评第一条是“17岁在诺坎普破门!中国足球终于有能在欧洲一线赛场站稳的年轻人了,纪风未来可期!”,伸时的专注劲就知道不一般,细节里全是对比赛的重视”;还有球迷翻出他去年在b队的进球视频对比,感慨“从b队到一线队,进步也太快了,这就是天赋加努力吧”。
纪风看着这些评论,嘴角忍不住上扬,手指无意识地给几条温暖的留言点了赞。可往下翻了几页,刺眼的评论也冒了出来——“不过就是蒙进一个球,吹什么天才?巴萨现在没人了才会用他吧”“踢了一场好球就飘了?还有人拿他的年龄说事:“17岁身体对抗这么弱,以后遇到强队肯定被虐”。
那些带着恶意的字眼像小石子,轻轻硌了他一下。他指尖顿了顿,刚想退出,却想起哈维在更衣室说的话:“赛场的声音有好有坏,重要的是记住胜利的感觉,也听清自己要走的路。”他深吸一口气,把那些负面评论划过去,没有回复,也没有纠结。
他退出抖音前,特意给那条千万播放的进球视频留了言:“谢谢大家的支持,这只是开始,我会继续努力。”发送成功后,他把手机揣回兜里,转身走向还在狂欢的队友——外界的声浪再大,也比不上脚下的绿茵场实在。17岁的少年心里清楚,真正能回应质疑的,从来不是辩解,而是下一次更漂亮的进球。
纪风刚把国内社交软件的页面关掉,手机就震了一下。他以为是国奥队的兄弟又发来祝贺,低头一看却愣住了——屏幕上跳出的头像,是他再熟悉不过的身影,备注栏里写着“梅西”。
消息很简短,却带着温暖的力量:“纪,看到了你的进球,非常精彩,冷静又精准,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你会越来越棒。”
纪风的心跳瞬间快了半拍。他怎么也没想到,梅西在半个月前离开巴萨、签约巴黎圣日耳曼后,还会关注这场比赛,甚至特意为他发来祝贺。去年他刚升入一线队时,梅西还在队里,每次训练后都会主动教他踢任意球,指尖捏着皮球,耐心讲解如何控制弧线:“你看,触球时脚内侧要贴紧球身,发力时注意腰腹的带动,这样球才能绕过人墙。”那些画面此刻清晰地浮在眼前,让他心里又暖又热。
他指尖有些发颤,快速敲下回复:“谢谢您,莱奥!您的话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会记住您教我的技巧,继续努力。”
没过多久,梅西的回复就来了,还多了几分亲切:“不用这么客气,纪。对了,艾瑞克在我加盟巴黎后,经常跟我提起你,说你们是国奥队的好朋友,他还总问我关于边路突破的技巧,说要学好了以后跟你切磋。”
看到“艾瑞克”的名字,纪风忍不住笑了。他能想象到艾瑞克在巴黎跟梅西请教时的样子,那个中法混血的男孩总是这样,遇到不懂的就追着前辈问。他回复:“艾瑞克一直很努力,等下次我们有机会碰面,一定好好跟他切磋。也祝您在巴黎一切顺利!”
发送成功后,纪风把手机贴在胸口,感受着心脏的跳动。17岁的他,站在诺坎普的更衣室里,身边是并肩作战的兄弟,屏幕那头是传奇的鼓励,还有跨越时差的牵挂——这些瞬间像星星一样,缀满了他的绿茵之路。他知道,这份来自前辈的认可,不是终点,而是让他更坚定向前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