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逐梦绿茵:天才少年的荣耀之路 > 第257章 北京夜晚里的牵挂,从北京到首尔的缘分

第257章 北京夜晚里的牵挂,从北京到首尔的缘分(2/2)

目录

照片里的邱锦书笑得眼睛弯成月牙,纪风盯着屏幕看了两秒,才慢慢敲下回复:“糖葫芦看着就甜,回韩国路上注意安全。”发送的瞬间,视频通话请求突然弹了出来,他手忙脚乱地按了接听,还下意识把有点乱的头发往耳后拨了拨。

“刚看到你回复就想跟你唠唠!”邱锦书的声音带着点雀跃,背景里能听到北京胡同的叫卖声,“对了,还记得你上次来韩国踢U16训练赛不?就是巴萨U16对首尔Fc U16那次,你居然差点误了飞机,也太迷糊了!”

纪风的耳朵“唰”地红了,那段记忆瞬间清晰起来。那天训练赛踢到下午三点就结束了,教练哈维尔说晚上七点的飞机回国,让大家回酒店收拾行李。他趁着队友收拾的功夫,偷偷溜出来——早就听首尔Fc的队员说街角有家炸鸡店特别好吃,想打包两份带回去给卢卡斯他们尝尝。

“我哪知道会记错时间!”纪风的声音有点急,又带着点不好意思,“我以为飞机是八点的,想着去炸鸡店排队半小时肯定赶得及,结果刚到店门口,哈维尔教练的电话就打过来了,说‘纪风!你在哪?全队就等你一个人了!’”

“哈哈哈哈我记得!”邱锦书笑得直拍手,“我当时刚结束练习生的早训,抱着练习室发的面包往宿舍走,就看到你抱着个炸鸡包装袋,在炸鸡店门口急得转圈,手机贴在耳朵上,脸都红了,跟个被老师抓包的小学生似的。”

纪风更不好意思了,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手机壳边缘。他还记得那天看到邱锦书时的慌乱——女孩穿着白色的练习生t恤,头发扎成马尾,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飘起来,比四年前在北京四中见到时更清秀了。他当时光顾着慌,连“学姐”都忘了喊,只傻愣愣地站着,直到邱锦书主动问“你是南岛的纪风吧?怎么了这是?”,他才结结巴巴地说自己记错登机时间了。

“还是你帮我拦的出租车呢,”纪风的声音放轻了些,“你跟司机师傅说‘麻烦快点,他要赶飞机’,还把你手里的面包塞给我,说‘路上吃,别饿肚子’。”他记得那面包还是热的,带着淡淡的奶香味,他攥在手里,一路都没舍得吃,直到上了飞机才小心翼翼地撕开包装,咬了一口,觉得比平时吃的任何面包都香。

“那时候看你急得快哭了,能不帮你嘛!”邱锦书笑着说,“不过你也太逗了,上出租车前还跟我鞠躬,说‘谢谢学姐,下次一定请你吃炸鸡’,结果转身就把微信忘了加,还是我追着出租车喊‘纪风!你微信还没加我呢!’,你才从车窗里探出头,慌慌张张报了微信号。”

纪风的脸彻底红了,连脖子都透着粉色。他哪是忘了加,是当时脑子太乱,又觉得邱锦书好看,紧张得不敢主动提,没想到最后还是被女孩主动提醒了。加了微信后,他坐在出租车里,盯着邱锦书的微信头像看了一路——头像是只抱着足球的小熊,跟他小时候在南岛买的玩偶一模一样。

“后来我还跟哈维尔教练说,是遇到了朋友才耽误了点时间,”纪风小声补充,“教练还问我‘什么朋友这么重要,让你差点误了飞机’,我当时没敢说,就含糊过去了。”其实他当时心里慌得很,怕教练说他不认真,更怕教练追问邱锦书的事情,毕竟那时候,他还没敢跟任何人说,自己对这个北京学姐,有不一样的感觉。

“你呀,就是太老实了!”邱锦书无奈地摇摇头,语气里却满是温柔,“对了,我回韩国后,可能要开始准备新专辑了,训练会忙一点,但你要是在巴萨训练遇到什么不开心的,或者想吐槽卢卡斯他们,随时都能找我聊天,我看到消息肯定会回的。”

“好,”纪风点点头,看着屏幕里邱锦书的笑脸,心里暖暖的,“你也别太累了,练舞的时候注意保护膝盖,别像上次一样受伤了。”他还记得邱锦书去年练舞时膝盖受伤,发朋友圈说“疼得想放弃”,他看到后急得不行,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最后只敢发句“学姐加油,注意休息”,没想到邱锦书很快就回复了“谢谢纪风,我会的”。

“知道啦,小啰嗦!”邱锦书笑着说,“我妈喊我吃饭了,先不跟你聊了,下周回韩国给你报平安。对了,你上次说想吃的北京烤鸭,我让我妈真空包装了两袋,下周寄给你,记得查收!”

“谢谢学姐!”纪风的眼睛亮了亮,“等我赛季结束,要是有机会去韩国,一定请你吃上次那家炸鸡,这次肯定不会记错时间了!”

挂了视频通话,纪风还握着手机,屏幕里还停留在邱锦书挥手说再见的画面。他走到窗边,看着巴塞罗那夜晚的星星,忍不住笑了——原来想起一个人的时候,连心里都是甜的,就像那天在出租车上吃到的面包,又像女孩答应的那顿还没兑现的炸鸡。

手机又震了一下,是邱锦书发来的消息:“忘了说,你在奥运会上的那个进球超帅!我到现在还存着视频呢!”

纪风看着消息,指尖轻轻碰了碰屏幕,回复道:“下次有机会,踢给你看。”

邱锦书挂了视频通话,指尖还停留在纪风说“下次踢给你看”的对话框上,嘴角的笑意没收住,转身就撞进了母亲的视线里。

母亲端着刚热好的牛奶从厨房出来,看着女儿对着手机傻乐的模样,忍不住打趣:“跟谁聊天呢?笑成这样,不会是谈恋爱了吧?”她靠在沙发边,眼神里满是调侃——女儿这半年忙着巡演,难得有空闲,这会儿对着手机笑得眉眼弯弯,任谁看了都要多问两句。

邱锦书的脸“唰”地红了,手里的手机差点没拿稳,连忙把屏幕按黑:“妈!你说什么呢!就是跟朋友聊天而已。”话虽这么说,耳朵尖却透着粉色,想起纪风刚才红着脸解释“没记错时间”的样子,心跳又快了半拍。

“朋友?”她挑眉,在她身边坐下,“是上次你说的那个踢足球的小朋友吧?叫……纪风,对不对?”

“嗯,”邱锦书点点头,接过母亲递来的牛奶,指尖碰着温热的杯壁,“他现在在巴萨训练,刚跟他聊了聊新赛季的事。”

这时,书房门开了,邱正豪穿着常服走出来——肩章上的星徽在客厅灯光下格外醒目,刚结束视频会议的他还带着点严肃,听到“纪风”两个字,脚步顿了顿:“纪风?是不是西班牙巴塞罗那那个踢足球的小子?”

邱锦书愣了一下:“爸,你也认识他?”

“去年你们国奥队在训练中心隔离,不是有个小子高烧不退,差点出危险吗?”邱正豪在沙发上坐下,语气不自觉放软,“当时负责医疗保障的专家组里,就有你爷爷,跟我提过一嘴,说那孩子特别倔,烧到39度还想着要训练,叫纪风。”

这话刚落,卧室门就传来响动,邱鹤松拄着拐杖走出来。老人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胸前的抗美援朝纪念章擦得锃亮,听到“纪风”两个字,眼睛亮了亮:“小纪?是不是那个踢足球的小纪?”

“爷爷!您还记得他?”邱锦书彻底惊讶了,手里的牛奶杯都忘了递到嘴边。

邱鹤松在藤椅上坐下,回忆慢慢翻涌:“去年疫情最紧的时候,训练中心暴发聚集性感染,我去支援医疗组,那孩子当时血氧饱和度掉到80以下,肺里都有炎症,差点没救过来。”老人的语气里带着点感慨,“我给他做诊疗的时候,他还攥着足球挂件,说‘等好了还要训练’,跟我年轻时候在战场上那股劲一模一样。”

“难怪你之前总说,想找机会谢谢那位救了你的老教授,”邱锦书小声嘀咕,心里突然暖得发涨——原来她和纪风的缘分,早就藏在这些看不见的时光里,从北京四中的初遇,到首尔炸鸡店的重逢,再到爷爷对他的救命之恩,像是一条看不见的线,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

林婉看着女儿若有所思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这么看来,你们俩还真有缘分。下次那孩子要是来北京,喊来家里吃饭,让你爷爷也见见他——说不定还能再给她看看身体,运动员可不能落下病根。”

“妈!”邱锦书的脸又红了,连忙摆手,“人家现在在西班牙训练,哪有时间来北京。再说了,人家是足球运动员,身体好得很。”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悄悄期待起来——要是纪风真能来北京,要是能跟他一起陪爷爷吃饭,好像也是件不错的事。

邱正豪看着女儿害羞的模样,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却没再打趣,只是拿起桌上的报纸:“那孩子是个好苗子,我看了他奥运决赛的直播,踢得不错,有股韧劲。你们年轻人互相鼓励,挺好的。”

邱鹤松也点点头,拍了拍邱锦书的手:“小纪是个好孩子,你跟他做朋友,爷爷放心。以后他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跟爷爷说——我能救他,现在也能帮他调理身体,运动员的身体可不能马虎。”

邱锦书点点头,心里满是温暖。她拿起手机,看着纪风刚才发来的“学姐早点休息”,指尖轻轻敲击屏幕,回复道:“我爷爷说,上次谢谢你还记得他,下次你要是来北京,他想请你吃饭。”发送完,又觉得有点太主动,赶紧撤回,改成“我爷爷问你最近身体怎么样,运动员要注意休息,别太累了”。

发送成功后,她把手机抱在怀里,靠在沙发上,看着客厅里温馨的场景——父亲在看报纸,母亲在整理行李,爷爷在哼着抗美援朝时的老歌,窗外的北京胡同里传来叫卖声,一切都那么平和又温暖。

她突然觉得,能认识纪风,能有这么好的家人,真的很幸运。或许这份感情不是轰轰烈烈的喜欢,却像胡同里的阳光,像爷爷泡的茶,温暖又踏实,能陪着她一直走下去。

手机震了一下,是纪风发来的消息:“谢谢爷爷关心!我身体很好,下次去北京一定看望他。对了,学姐也别太累,新专辑录制要注意休息。”

邱锦书看着消息,忍不住笑了,把手机贴在胸口,嘴角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