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a-37宇宙~星尘渡蓝星(2/2)
莉娜立刻执行操作,智能眼镜上的数据流飞速滚动,“总指挥,同年龄段对比结果出来了:27 30岁暗物质后代的端粒平均长度为11.2千碱基对,缩短速率为每年0.05千碱基对;而蓝星30岁人群的端粒平均长度仅为7.8千碱基对,缩短速率高达每年0.11千碱基对。更关键的是,蓝星20岁以下青少年的端粒,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化学损伤痕迹,这在27青少年中几乎不存在。”
叶云天俯身凑近屏幕,指尖放大端粒损伤的局部图谱,那些如同被强酸腐蚀过的不规则缺口清晰可见。“这些损伤痕迹的特征是什么?和已知的重金属、化学毒素作用特征是否吻合?”
“吻合度高达89%。”莉娜调出一份毒素作用特征数据库,将蓝星人端粒损伤图谱与汞、镉、多氯联苯等十余种强毒性污染物的作用图谱叠加,“您看,这里的嘧啶二聚体断裂、鸟嘌呤氧化损伤,正是重金属离子与化学毒素结合后,攻击端粒dNA链造成的典型损伤。这种损伤不仅会直接缩短端粒长度,还会破坏端粒酶的活性——端粒酶本可以修复部分端粒损耗,但蓝星人端粒酶的活性仅为27暗物质后代的41%。”
叶云天沉默不语,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虚拟操作台。他想起三年前“共生1号”带来的检测数据,那时只关注了器官表面的损伤和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却忽略了基因层面的深层破坏。端粒损伤是不可逆的,至少以目前蓝星的医疗技术无法逆转,这意味着即使环境彻底净化,蓝星人也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才能让端粒恢复正常水平。
就在这时,个人终端传来林月斌的通讯请求,屏幕上弹出他带着防护面罩的脸,面罩上沾着些许黄褐色的土壤颗粒,背景是一片废弃的工厂遗址——钢筋外露的厂房框架如同巨大的钢铁骨架,地面上还能看到凝固的黑色油污痕迹,唯有墙角顽强生长着几株星芒草,翠绿的叶片与周围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
“云天,有重大发现。”林月斌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他抬手摘掉防护面罩,露出额角的汗珠,“我们在原工业区50-80厘米深度的土壤样本中,检测到了超标的‘类金属有机复合物’,这种物质不是单一重金属,而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副产物,由砷、铅与多环芳烃结合而成,稳定性极强,常规的净化技术根本无法分解。”
他将土壤样本的检测报告同步到叶云天的终端,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该复合物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同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重金属离子构成核心,多环芳烃形成疏水外壳,这种结构让它能在土壤中稳定存在数百年,甚至能穿透植物根系的细胞壁,进入食物链循环。
“我用这种复合物的稀释液做了肝细胞和淋巴细胞培养实验。”林月斌调出实验影像,画面中,原本活跃分裂的肝细胞在接触稀释液后,分裂速度明显减慢,细胞膜上出现了细小的孔洞,细胞内的线粒体发出的荧光逐渐变暗,“你看,即使浓度只有每升0.01毫克,也能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加速端粒缩短,同时破坏细胞的氧化应激系统,导致活性氧大量积累,进一步加剧细胞损伤。更可怕的是,这种复合物会在人体脂肪组织中富集,半衰期长达28年,一旦进入体内,很难排出。”
叶云天的目光落在实验影像中逐渐凋亡的肝细胞上,那些细胞的端粒区域发出的红色荧光越来越弱,与蓝星人基因样本中的端粒损伤特征完全吻合。“也就是说,我们之前检测到的土壤重金属浓度达标,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隐患是这种难以分解的类金属有机复合物。”
“没错。”林月斌的声音透过终端传来,带着一丝凝重,“这种复合物在表层土壤中含量较低,但在深层土壤中浓度很高,会通过地下水渗透、农作物根系吸收等方式持续释放,进入人体后,与之前积累的重金属毒素叠加,形成‘双重打击’——一方面持续损伤端粒,加速细胞衰老;另一方面加重器官的慢性炎症,最终导致器官衰竭。”
叶云天挂断通讯,转身看向莉娜:“立刻检测那500份基因样本中,是否有类金属有机复合物的残留标记,同时调取蓝星前工业区的历史生产记录,重点排查是否有产生这种复合物的工业流程。”
“明白,总指挥。”莉娜立刻投入工作,实验室里的基因测序仪开始高速运转,发出轻微的嗡鸣,屏幕上的数据以每秒数千条的速度刷新,“蓝星前工业区主要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其中三家大型化工厂在百年前曾生产过含砷、铅的染料和农药,生产过程中确实会产生类金属有机复合物,而且没有任何环保处理措施,直接排放到土壤和河流中。”
埃伦不知何时走进了实验室,他看着屏幕上的分子结构模型,脸上露出愧疚与痛心的神色:“这些化工厂是蓝星工业革命的产物,当时我们只追求经济发展,完全忽略了环境代价。直到百年后污染泛滥,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那些复合物,是我们留给后代的‘毒瘤’。”
叶云天拍了拍埃伦的肩膀,语气平和却坚定:“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解决办法。生态修复需要时间,但蓝星人的生命不能等,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既能清除体内毒素,又能修复端粒损伤的方案。”
接下来的三天,联盟团队与蓝星科研人员展开了全方位的联合研究。叶云天主导基因层面的分析,将蓝星人的基因序列与27暗物质后代的序列进行更深度的比对,试图找到能增强端粒稳定性、提升端粒酶活性的基因片段;林月斌则专注于类金属有机复合物的降解研究,尝试用星尘能量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让它们能够分解这种顽固的污染物;莉娜和她的团队则对17位已故老人的遗体组织样本进行解剖分析,提取器官中的毒素残留,绘制毒素在体内的分布图谱。
第四天清晨,叶云天站在实验室的舷窗边,看着蓝星的朝阳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如同碎金流淌。林月斌带着一身疲惫走进来,眼底布满血丝,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云天,有突破了!”
他将一份实验报告递给叶云天,全息屏幕上显示着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我用星尘能量的高频震荡波处理类金属有机复合物的稀释液,发现星尘能量能够破坏复合物的疏水外壳,让其中的重金属离子与多环芳烃分离。分离后的重金属离子可以被星尘能量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多环芳烃则能被普通微生物分解。更重要的是,星尘能量对人体细胞没有损伤,反而能促进细胞的自我修复。”
叶云天快速浏览着报告,指尖划过屏幕上的实验曲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改进星尘理疗设备,让它不仅能修复端粒,还能清除体内的类金属有机复合物?”
“完全可以!”林月斌点头,语气激动,“我已经设计出了改进方案,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高频震荡模块和毒素吸附模块,星尘能量在修复端粒的同时,能将体内的复合物分解、吸附,再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实验室模拟测试显示,改进后的设备对体内复合物的清除率可达68%,端粒修复效率提升40%,连续使用三个月,细胞衰老速度可降至27暗物质后代的1.2倍。”
叶云天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抬手拍了拍林月斌的肩膀:“干得好!立刻安排生产改进后的设备,我们这次带来的星尘粉末足够量产5000台,优先发放给老年群体、前工业区居民和青少年。同时,把设备的生产技术交给蓝星,让他们尽快建立生产线,实现自主供应。”
“好!”林月斌立刻转身去安排,脚步都变得轻快了许多。
与此同时,莉娜也带来了基因研究的新发现:“总指挥,我们在27暗物质后代的基因中,找到了一段能增强端粒稳定性的基因片段,命名为‘星核基因片段’。这段片段能编码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包裹在端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抵御外界毒素的攻击,同时提升端粒酶的活性。蓝星人的基因中也有这段片段,但处于沉默状态,我们可以通过星尘能量激活它!”
叶云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激活后的效果如何?”
“实验室模拟显示,激活后蓝星人的端粒缩短速率可降低35%,端粒损伤的修复速度提升50%,而且这种激活效果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莉娜调出模拟实验的影像,“我们可以在星尘理疗设备中增加基因激活模块,通过星尘能量的特定频率,唤醒‘星核基因片段’,从根本上提升蓝星人的生命韧性。”
叶云天沉吟片刻,做出决定:“将基因激活模块加入改进方案,同时启动‘星核计划’,在蓝星青少年中选取1000名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追踪基因激活后的长期效果。另外,寿命-环境关联数据库要增加基因数据维度,将‘星核基因片段’的激活状态、端粒长度、体内毒素含量与环境参数实时绑定,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埃伦得知这些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叶云天的手:“叶总指挥,你们不仅拯救了蓝星的生态,更拯救了蓝星人的未来!我代表蓝星全体居民,向联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接下来的十天,联盟团队与蓝星科研人员并肩作战,完成了改进型星尘理疗设备的量产与发放。叶云天亲自参与了设备的使用培训,向蓝星居民演示如何操作设备:将掌心大小的设备贴在胸口,设备表面的星尘纹路会发出柔和的蓝紫色光芒,通过皮肤渗透进体内,过程中没有任何不适,只让人感觉有一股温暖的能量在身体里流动。
一位名叫托马斯的前钢铁工人,今年67岁,患有严重的肺功能衰竭和肝损伤,使用设备三天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呼吸变得顺畅了许多,咳嗽的频率也大大降低。“以前我走几步路就喘得不行,现在能陪着孙子在草坪上散步了。”托马斯握着叶云天的手,老泪纵横,“感谢你们,让我能多看看这个变好的世界。”
叶云天看着托马斯眼中的光彩,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蓝星的寿命问题彻底解决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类金属有机复合物的彻底降解需要数十年,基因激活的长期效果还需要持续追踪,但至少,他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给蓝星人带来了真正的希望。
十天后,“共生2号”的启航准备已经完成。叶云天站在停机坪上,最后一次眺望蓝星。此刻的蓝星,天空是澄澈的湛蓝色,白云朵朵,海岸线的绿色植被愈发茂盛,星芒草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银绿色的光泽,海鸟在低空盘旋,孩子们的笑声远远传来,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埃伦、莉娜、托马斯等蓝星人前来送别,他们手中捧着用星芒草编织的花环,花环上点缀着蓝星特有的蓝色小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叶总指挥,林研究员,欢迎你们常回来看看!”埃伦将一个花环递给叶云天,“这是我们蓝星的‘感恩之花’,代表着我们对联盟永远的感激。”
叶云天接过花环,戴在手腕上,花环的枝叶柔软,花香沁人心脾。“我们会回来的,”他语气坚定,“等你们的寿命数据稳步提升,等类金属有机复合物的降解取得重大进展,我们会带着更完善的技术回来,与你们一起见证蓝星的完全重生。”
登上“共生2号”,叶云天最后看了一眼停机坪上挥手告别的蓝星人,他们的身影渐渐变小。驾驶舱内,跃迁准备提示音响起,淡紫色的星尘光晕再次在船尾亮起,比来时更加璀璨。
“目的地β-12宇宙,岩穴星,坐标已锁定,跃迁引擎预热完毕。”领航员的声音传来。
叶云天抬手按下发射按钮,“共生2号”缓缓升空,蓝星在舷窗外渐渐缩小,从一颗蔚蓝的星球变成一个小小的光点,最终融入漫天星辰。
他坐在驾驶舱内,打开个人终端,林月瞳的最新影像自动弹出。画面中,林月瞳穿着白色的科研制服,站在联盟生物研究院的实验室里,身后是巨大的基因测序仪。“云天,你们在蓝星的成果我已经收到了,‘星核基因片段’的发现对联盟的寿命研究至关重要。成阳和成光很想你,他们说等你回来,要听你讲蓝星的故事。”
影像的最后,两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出现在画面中,他们穿着小小的联盟制服,胸前别着迷你版的科研徽章,齐声喊道:“爸爸,加油!我们等你回来!”
叶云天的嘴角扬起温柔的笑容,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上孩子们的脸庞。他转头看向舷窗外深邃的宇宙,那里有无数未知的星球,无数等待被拯救的生命,无数关于寿命的奥秘等待被探索。
“共生2号”化作一道流光,驶入跃迁通道,淡紫色的光晕划破黑暗。岩穴星的重金属风暴、未知的毒素、更复杂的寿命谜题,都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但叶云天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坚定的信念。
他知道,跨宇宙的征程从未停止,生命的探索永无止境。而他们,将带着星尘的光芒,在宇宙中播撒希望,让每一颗濒临枯萎的星球,都能重获新生,让每一个善良的生命,都能拥有漫长而美好的人生。
跃迁的光晕越来越亮,“共生2号”向着β-12宇宙疾驰而去,关于寿命的探索,在跨越星辰的旅途中,又迈出了坚实而璀璨的一步。